你好,坐我对面的陌生人。当你坐在我对面的时候,我总会紧张,浑身不自在??
我想很多人会有这种感受,在图书馆看书时,对面坐着个人,也许你会担心他的目光,担心被盯着看;在食堂吃饭时,对面坐着人,也许会让你紧张,担心你的动作声音,都会成为对方所关注的地方;在讲台上pre,注目你的很多,但鸦雀无声??
此时你的心里也许有那么一句话:“哎呀,好尴尬呀!”
曾经有人给我形容过那种体验:
“周围人都在盯着我,妈呀,好像被钉在墙上,我感觉我不会吃饭,不会走路了,整个人都僵住了,我傻那儿了??”
这种感觉是什么?这几天我也在搜集一些资料,尴尬如我赫然发现网上一系列关于“尴尬症”、“尴尬癌”的帖子如潮水般涌来。
所以,尴尬到底是什么?
尴尬的情况很多,例如:
冷场尴尬
【情景一】很多人一起聊天灰常轻松,但一旦两个人独处,突然气氛就冷了,不知道说啥,努力的找个话题,绞尽脑子?
【情景二】半熟不熟的人走过来,我是给打招呼还是不打招呼呢?他认识我吗?万一打了招呼别人不记得,会不会很尴尬?万一认识,不打招呼,是不是更尴尬?于是默默的拐了个弯,溜走了??
【情景三】打电话的时候,结不了尾咋办,一直单曲循环“嗯嗯嗯”“好好”“就这样”,但就是挂不掉,我是说呢还是不说呢?
对视尴尬或目光尴尬
简单而言,就是不敢看别人眼睛,不敢眼神对视,一旦对视就会马上避开。在一些社交场合,比如聚餐的时候,希望别人不注意到自己,于是默默的低头猛吃??结果就吃撑了。
?逍咿限?/p>
这种事我经常干,比如结账的时候发现卡里余额不足,出厕所被发现拉链没拉,坐电梯发现挤得脸贴脸,在密集空间内意外的放屁??
尴尬让我联想到的第一个词是焦虑。
焦虑是一种心理上的紧张。有时候会有一些身体上的反应,例如心悸,出汗,心跳加快等等。想想看,如果一个人盯着你的一举一动,你感觉咋样?会不会心跳加快,感觉像是被下了定身咒?
尴尬似乎是一种特别复杂的体验,有焦虑,有羞耻,有紧张。这里我们只讨论人际中发生的种种尴尬。
因为表现和原因不同,焦虑的分类也是五花八门。对人的焦虑,还是大多来源于社交上。
我的一个好友就经常说自己有社交焦虑。她会经常焦虑在公众面前发言,担心别人看她的目光,担心别人怎样评价自己,总觉得自己在人前表现不好。
“要是我说得不好怎么办,”
“他们的表情好像在说,我很差劲”
我贱贱的回她一句:“放心吧,都在玩手机,没时间盯着你看”。
其实,有时我们把别人的关注太当回事儿,同时也把自己置于舞台中央;其实与人,我们并没有那么值得关注。
很多人都会在意别人的眼光。
几年前,一次和北京的朋友瞎侃,聊到北京的公共交通,当然充斥着一些不满。
“每次挤地铁,就让我想起我妈灌的香肠,那一截车厢里挤满的人就跟香肠里灌的肉。”
“是呀,来北京工作的人多,上下班能挤上2号线就不错了。”
“挤就挤吧,好不容易有个座,周围都是人,我都不知道眼睛该看哪儿,对视总是怪怪的,总觉得有人看着,老不自在,不过还是得忍着??”
后来这样的情况被智能手机治愈了。
很多人会批评,手机让人和人变得远了,但对于一些社交“过敏”的人而言,无疑降低了他们焦虑的程度。
躲回自己的世界,不用暴露在目光下还是要轻松一些。不过我们在担心什么?目光对视的尴尬?担心被别人看出什么吗?有些时候我们就像是偷了东西小偷,或是犯了错误的孩子,希望别人看不见我们就好了。
私人空间
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这个空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空间,比如自己的房间,自己的办公空间,自己的学习空间等等;也可以是一个不固定的空间,比如身体周围半米,或是更远;当然也可以是心理上的一个空间包含你自己的小秘密。
总之,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立的舒适区,但当这个独立的舒适区遭到威胁的时候,就会引起不安。
例如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比如电梯,比如车厢,靠得比较近会让人感到焦虑,因为个人的空间随时可能会被挤压侵犯,这会让人感到不安,紧张。同样在心里也存在那么一个界限,将自己与其他的东西分开,从而让自己感到舒服,安全。当我们暴露在目光下时,是否会担心自己在人前表现得不好?担心自己的缺点被挑出来呢?
【尴尬你的尴尬】
为什么会有尬尴存在?借用黑格尔的一句话,存在即合理。那么尴尬的存在到底有何意义。
从功能上而言,人际中的尴尬都起源于我们想要在别人面前留下好印象。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同样也是一种形象管理的动力。
【放大对自己的关注,会放大尴尬的体验】
不过有时候,我们太过在乎他人看到的自己。就好像将自己置身于舞台中央的时候,本身就放大了自己的存在。当一个人处于焦点的中心时,对自己表演动作肯定会有一些担心:
会不会出错?出错了怎么办?我要怎样继续下去?会不会被所有人嘲笑?这样的担心会促进我们更好的管理自己的表现,但过度的担心就会放大焦虑的体验。
你是谁?大家都在关注你吗?你在乎哪些人的看法,所有人?一部分人?
【每个人都有缺点,都可能会被认发现,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每个人都有着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在人前都表现得好,甚至勘称完美。但很遗憾,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凡人如我,都会有些缺点。既然会有那么一些瑕疵,何不大大方方的拿出来,藏着掖着反而增添烦恼。
你能承认你有缺点,不那么完美,却依然迷人。
【面对尴尬我们大多想逃】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在面对人际交流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我当时就想找个地缝钻进去。面对尴尬,你是有多想要逃?逃跑可以通过离开让人尴尬的环境瞬间缓解焦虑,但同时也告诉你两个事情:
1.这样的情景我hold不住
2.下次还得逃。
其结果就是你不断的采取逃离的方式应对人际上的焦虑。
试着一点点的去面对,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至少你还是你,不会因为焦虑、评价而变成另一人。(作者/马鑫)
尴尬,是一个汉语词语,有两种意思:一指行为、神态不正常;二指处境困难,难以应付。
基本解释
①行为、神态不正常;窘态:那副窘相多尴尬。
②处境困难,难以应付:那时真尴尬|进退两难,处境尴尬。
〔尴尬〕a.处境窘困,不易处理。b.神色、态度不正常。
——“尴尬”(gāngà):处境困难,不易处理。
[1]
使用示例
1. 他自己说了半天,也没有人答理他,非常尴尬。
2. 所有线索到这里都断了,案件的侦破停滞不前,陷入了尴尬的僵局。
3. 我俩还没说上几句话,他就拂袖而去,弄得大家都很尴尬。
4. 听了这话,他的神色十分尴尬。
5. 在我方一再追问下,对方理屈词穷,瞠目结舌了,场面十分尴尬。
[2]
相关
“尴尬”一词,《说文》作“尲尬”。《说文》:“尲,不正也。从尣兼声。”“尬,尲尬也,从尣介声。”也就是说,“尴尬”二字都是形声字,形旁是“尣”。“尣”,是什么意思呢?《康熙字典》:“‘尢’(wāng)字本作‘尣’,通作‘尩’。”而“尢”字《说文》解释为:“跛,曲胫(人)也。从大,象偏曲之形。”段玉裁注:“跛者,蹇也。跛者多由曲胫。”察其篆体,“尢”确实象“曲胫之人”。《词源》解释得更为清楚,摘抄如下:
尪:骨骼弯曲症,胫、背、胸弯曲都叫尪。尢(尣)的重文,或作尩、尫。《左传僖二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尫。”注:“巫尫,女巫也,脊病之人,其面上向,俗谓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为之旱。是以公欲焚之。”《吕氏春秋"尽数》:“苦水所多尩与伛人。”注:“尩,突胸仰向疾也。
看来,“尢(尣)”是一种残疾,“尢(尣)”字旁的字多与人骨骼弯曲之状态有关。再举两例如下:
尰:“足肿。说文作瘇。诗小雅巧言:‘既微【=癓】且尰,尔勇伊何。’传:‘骭【gan去声,三义:胫,小腿,肋骨。】疡为微【=癓】,肿足为尰。’”(《词源》)岳麓书社《白话四书五经》翻译为:“烂了小腿又肿脚。”
尥(尦):“《说文》:‘行胫相交也。’《六书故》:‘今人谓筋骨弱,举足不随为尥。’”(《康熙字典》)
令人尴尬的是现代汉语中的“尴尬”似乎与残疾没什么联系。
按《集韵》“行不进”和《康熙字典》《说文》“行不正”的解释,“尴尬”的本义应该是因腿疾而走路不稳的样子。由此引申为“行为不正,鬼鬼祟祟”。《词源》援引例证:
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这个开酒店的汉子又尴尬,也是鬼了!”《二刻拍案惊奇》(六):“后来见每次如此,心中晓得有些尴魀。”
这两种词义现已不用,至于本文首段的两个“尴尬”应该都是后起义。“尴尬事”指“处境为难或棘手难处理的事情”,这是现代汉语的一个常用义。如《雍熙乐府》(十二)【行香子】“名利贪婪,世事尴尬,空使人白发髧鬖。”“尴尬”也引申为“不三不四,左右不是、没有着落”,如“我们不能不正视汉语的尴尬地位。”它的另一个常用义属方言,指“神色、态度不自然”,“老师颇为尴尬”一例即是
尴尬本为吴方言词汇,后被收入普通话。通常是说人遇到的一种处境,让人感觉很难为情,无所适从。是一个多义词。
尴尬原意为南方方言词汇,在客家话、吴语有所见,后被收入普通话。通常是说人遇到的一种情景,让人觉得窘迫。都形容在心理学上,意味着自身或见到他人,在某种场合下,被逼迫到窘境,发生了无法预料的情况,而体现出的不知所措,造成问题逃避,发怒以及沉默等行为。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
意思是形容人在某一瞬间的行为或话语让自己尴尬窘迫到了极点,以至于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忘不了那次经历,兴奋和悲伤都是一时的,只有尴尬才恒久远,而且会在漫长人生中时不时回忆起来,令人战栗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