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vivo最大的问题是内忧还是外患

2025-04-13 04:57:3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一、内忧不足为虑
    按照证券时报的是文章,记者采访了一个山东三线城市的手机店主,由手机店主的口述中得出2015年这两个品牌价格混乱,小店主赚80元甚至30元就可以出货了,官方的盘查不如以前给力。
    而事实上在OPPO,vivo遍及全国的各类渠道中,三线城市的代理级别本身已经很低,不在苏宁、迪信通这类渠道,而是代理再找一个手机店主做分销,这个手机店主的量很小,拿到的价格应该是比较高的,对它们的价格掌控也比较困难。
    这种分销渠道的低于官方价格并非2015年才有的,而是一直存在的。早在功能机时代,这种出租柜台的手机卖场或者小店,就有人能给你拿到低于官方售价的OPPO手机,无论什么品牌都很难管理这种渠道的价格。
    最近一年,OPPO和vivo在线下的扩张确实疯狂。OPPO去年实现销量67%的增长,2014年底,OPPO拥有近14万家销售网点,而这个数字在2015年底已激增到20万家。这种扩张加剧了经销商内部的竞争,OPPO引以为傲的价值观统一(他们强调“本分”)会遇到一些挑战。维护价格体系也会遇到暂时的困难。
    不过对于常年做渠道的企业,应对这类问题应该是驾轻就熟。关于如何应对销售体系乱价格的问题。任何一个做消费品的公司都有成体系的办法。扣除押金,扣返点,断供货,甚至取消代理权。经销商在OPPO和vivo那里是有押金的,而且有厂方促销员在一线掌控,所以主流渠道的价格体系基本是可以维持住的。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看一下淘宝上,OPPO和vivo的售价与官方价格基本一致,送东西是可以送的,但是主流价格不能变,电商这种价格战最厉害的地方都不敢乱价格。
    而太小的分销渠道(vivo对于进货30台以上的就有厂方促销员监管)虽然难以监控,但是这种非主流的出货渠道不会影响整体的价格体系。
    而且,OPPO主管市场和渠道的副总裁吴强也表示,2016年OPPO在渠道建设中的重点工作就是优化现有网点质量而不是新增规模。vivo和OPPO的动作多年来基本一致,所以未来这对兄弟会对渠道掌控更严。
    价格体系它们有完善的制度掌控,太小的渠道虽然难以掌控,但是量太小不足以威胁价格体系。所以,所谓的内忧并不是OPPO和vivo的大问题,
    二、国内竞争对手追赶尚有距离
    2015年,小米未能完成出货量目标,2016年提出要进攻线下市场。一方面把小米之家变成经销商,另外一方面与苏宁迪信通合作进入到卖场。
    华为从2012年开始就重金砸渠道,进入了主流卖场而且业绩不凡,华为提出的目标是“千县计划”目标是把渠道下沉到三四五六线城市城镇。
    但是渠道并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不是开了店就能买货,就能盈利。在小米兴起之前,所有厂商都是做线下渠道的,不乏煤老板之类来投资(尼彩),也有一些企业把渠道下沉到了县城甚至乡村(亿通)。但是最后成功站住,不过OPPO,vivo还有相对低调的金立等少数几个品牌。
    在协调厂家,省包,区包,经销商的关系上,成功的品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在广告宣传营销上,售后支持上的责权利也是经过细心研究的。
    OPPO和vivo能占领卖场的好位置,有积极的促销员,有良好的售后服务,这些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多年积累学习以后的结果。
    在营销上,广告上,功能机时代OPPO的广告就能给受众洗脑,价值观与品牌形象的传递达到了很高的层次。
这方面,后来者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学习。
    华为在2012年就开始进入渠道,目前成绩不错,但是要挑战OPPO和vivo还需要再积累几年,千县计划布局下去容易,能不能赚钱,何时能赚钱会是问题。
    不过,华为有雄厚的财力和足够的耐心,华为巴西分公司连续赔十年依然坚持不撤,最终盈利。华为手机前几年连续犯错但是最终逆袭,所以我个人对华为的未来还是看好的。
    小米则要困难一些,一方面小米本身品牌定位较低,有品牌劣势,到了渠道就是包袱,另外一方面,小米没有渠道的经验,要学习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而小米的毛利又低,可分配的利益有限,估计今年做线下会交不少学费。
    所以,华为要威胁到OPPO和vivo至少还得2年,小米则需要更久。
    三、最大的威胁来自于苹果
    智能手机已经进入到了同质化时期,这个时期,不同品牌,不同产品的体验差距不大,类似于功能机时代。大家拼的是品牌,渠道,营销。而品牌有非常大的能量。
    中国手机厂商在功能机时代遭受过一次高端品牌的降纬打击。当年,诺基亚开始做低端市场,以诺基亚的品牌势能压到国产机的价位,国产品牌全线崩溃。
    

回答(2):

最大的问题不是内忧也不是外患 是看你买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