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西汉、东汉、三国叫西域都护府—西域,隋还打不到那里,唐叫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元、明不属于中央王朝,元叫察合台汗国,清叫新疆了,古代一般统称西域,当地其实很多小国家的
西藏:直至唐之前很少听说有什么作为,唐宋都叫吐蕃,元叫宣政院,明好象叫乌思藏,清开始叫西藏了
台湾:虽然中国历史把台湾纳入西汉、东汉,但很明显第一次官方访问是三国东吴,那时叫夷洲,隋、唐都叫琉球,名字叫法相同,写法经常变,不知是他印错还是真是这样,元不清楚,明、清叫台湾
1.关内、关外、关中
现在说的“关”,一般指的是“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以此南北分为关内、关外。而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所指关内、外是相对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西南)而言的,此关以西的地域是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故称函谷关以西为关内或关中,以东为关东。 2.山东与山西
历史上的山东与山西并非指今山东、山西二省。战国时,山东指秦以外的六国之地。此山指的是崤山,在今河南、陕西交界处。山西与山东相对而言,但用得较少,专指秦国,有时也泛指太行山以西地方,包括今陕西、甘肃一带。 3.河西、河东、河南、河北
古籍中的“河”常指黄河。河东、河西是相对于今山西与陕西交界的黄河而言的。秦汉时,河东指黄河以东,山西西南部。秦曾设有河东郡,治所有安邑(今山西夏县附近)。唐设河东道,治所有山西永济县。河西指黄河以西,大多指陕西以西。唐朝时则指更远的地方,包括了陕、甘一些地区,如河西走廊等。河南指现河南省黄河以南地区,河北相对而言在北。 4.江东、江西
古籍中的“江”一般指长江。长江在芜湖向东北至南京,转向东,经镇江。江东是指这一地区的长江之东南岸,大致为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三国时江东是孙吴的根据地,故当时又称孙吴统治的全部地区为江东。江西泛指长江西北岸,今安徽北部和淮河下游地区。 5.山南、山北、水南、水北
古地名有的取之于水南、水北。如陕西渭南县因在渭河之南,洛南县因在洛河之南。另外,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遇地处山水之旁的地方,命以某阴或某阳。如洛阳(在洛水之北)、华阴(在华山之北)、淮阴(在新淮河之南)。 6.同名异地
如“北京”,唐和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都以其发祥地太原为北京(今太原西南的晋源),宋以大名府为北京(今河北大名东),金改辽的上京临潢府为北京(今内蒙昭乌达盟巴林左旗林东镇南),后又改称大定府为北京(今内蒙昭乌达盟宁城西南)。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称燕王府为北京,这才是指今天的北京。又如“南京”,宋时南京是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辽的南京是析津府(今北京),金的南京指河南开封。 7.同地异名
今天的北京,最古时称蓟,春秋、战国时是燕国的首都,秦置蓟县,三国、两晋时称燕,北魏、东魏、唐五代时称幽州,辽称析津府,宋称燕山府,金称大兴府(中都),元称北京为大都,明称北平,明成祖改称北京,清称顺天府,称京师,1928年称北平,1949年复称北京。 南京在历史上其称谓亦变化频繁。这点我们从教材的插图中也可看到。在三国鼎立图上标为建业,在淝水之战图上标为建康,在辽、北宋、西夏图上标为江宁,在宋、金对峙图上标为建唐,在元朝漕运图上标为集庆,在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上标为南京。此外,南京尚有金陵、上元、蒋州、应天、台城、石头城等名称。 其他如开封、杭州、苏州等等也都有一地多名的现象。
西域都户府、安西都护府、琉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