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阿哥胤禩能力不差,但最终在九子夺嫡中一败涂地,最主要的原因有两方面,这两方面决定他必败无疑。
做臣子越位,不是好臣。八阿哥做人比较谦虚,会联络人。在康熙第一次废太子后,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发动官僚推举自己当储君,形成了强大八王党。八王党的实力太强,威胁到了康熙的皇位安全。
康熙废太子不久,又想复立太子,他找来大臣李光地,向李光地透露了复立太子的意思,希望李光地把自己的意思传达给群臣。
康熙召见李光地后,就在朝会时对大臣们说,他要按照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的办法,民主选举接班人。之后就美美的等着大臣推举太子复立。可是到了选举那一天,大臣们把选举结果拿出来了,不是太子,清一色全选八阿哥胤禩。
这时候的康熙会怎么想?大臣们都唯八阿哥胤禩的马首是瞻,不把我这个皇帝当回事儿。现在就这样,将来要是当了皇储,还不得早早的把我的皇位抢走。真是那样,我就惨了,说不定他会想法害死我。有了这样的想法,你说康熙会怎么做?康熙是个有抱负的君主,他还有很多事儿要做,不愿意早早放弃皇权。他要保住自己的皇位,就必须打掉越位的臣子胤禩。
站的高度不够,不是好君。康熙朝战争较多,费用较大,致使国库亏空,一些王公大臣从国库借钱不还,康熙很是生气,于是派八阿哥胤禩催缴欠款。胤禩知道这是一个得罪人的活,于是百般推脱,并推荐四阿哥胤禛。四阿哥接受任务,态度完全不同,他没有接受别人的劝阻,也没有以不在京城为借口来推脱,而是很痛快就接受了任务。
比较八阿哥胤祀和四阿哥胤祯的行为,我们不难看出,胤禛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考虑事儿,而胤禩是站在个人的角度考虑事儿。国家需要你得罪人,爱新觉罗家族需要你得罪人,你做了就是国家的功臣,不做就是国家的罪人。一个站在国家高度考虑问题的人,和一个站在个人高度考虑问题的人,哪个更适合当一国之君,答案是非常清楚的。
胤禩能力不差,这一点连雍正都承认。但是胤禩最突出的能力是联络人,不是做国君的能力。做国君的能力,他比四阿哥胤禛差很多。这一点,才是康熙选雍正接班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