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与快乐
很久以前,我就认定:幸福,并不等同于快乐。而直到近期,才得以将两者区分开来。
快乐,是觉得心情舒畅的一种思想感情。而幸福,是觉得心情舒畅的一种高层次的思想感情。只有能思考“什么是幸福”的人,才可体会到幸福——这便是“高层次”的内涵。
猫得到鱼,狗得到肉,婴儿得到玩具:所体会到的,便是快乐,而非幸福。
此外,即便对可体会到幸福的人而言,快乐与幸福,仍有区别。
幸福,大抵可分为三个层次:外福,平福,内福。
外福,是源于额外获得的满足的幸福:在现有的状态下,必须额外得到所爱好的事物(简称所爱)。它像极了婴儿的笑脸:易得而难久,丰富而多变。
心为物役的人,往往只能体会到外福:额外得到所爱,则幸福;得不到,非但不能幸福,反而容易悲忧,甚至痛苦。且外福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往往与对所爱的珍贵程度(愈爱愈珍,愈难得愈贵)成正比。
平福,是源于对现有良好状态的满足的幸福,通常单一、稳定而持久。其程度,不易随着人生境遇的改善,而增加;却容易随着境遇的恶化而降低,甚至丧失、变性。
所向往的生活,常常因人而异;但是,性格相近的人,所满足的“现有良好状态”,往往大同小异。
安分知足的人,容易得到平福。对他(她)们而言,促成平福的要素,大抵如下:生活安稳;事业顺心;家庭和睦;伴侣如意;子女孝顺;身心健康。
拥抱平福的人,仿佛洞庭湖的老麻雀,对现有状态之外的所爱,反应较为平淡。但是,若失去现有的所爱,幸福便容易减退。
内福,是源于深厚的道德修养的幸福,可谓广如海,淡如水,坚如石,久如松。人若如此,则“役物而不役于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基本上“喜怒哀乐,不入于心”。
孔子有云:“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也有两类人:实在福中,而不知足;知在福中,而不解味。
无空无地,鱼必不知有水;无水无陆,鸟必不知有空。沉浸于内福中的人,明白自己幸福,却难以感受到幸福的滋味,但也绝不会觉得不幸福——这便是“至乐无乐”。
以石投水,石愈大,水愈少,波动愈大;石愈小,水愈多,波动愈小。福从内至,难受外扰:即便是人生重大的起伏,也难以在心中激起壮阔而持久的波澜。——常常如微风吹过湖面,泛起丝丝涟漪。
与外福和平福不同,只有曾深陷于逆境,而逐渐走出的人,才会被内福眷顾——或许,这便是苦难对个人最大的意义。
将外福等同于快乐,并无不妥;将平福视为快乐,则似乎有些肤浅——对于程度较高的平福,“快乐”两字,不足以概括。而内福,远非快乐可以比拟。
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令人愉悦的感觉。
其实这种感觉是我们一生都在为之奋斗的一个目标。
有了她/他,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没白费,
生命中充满了她/他,此生也就不曾虚度。
当自己用尽全力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并因为自己的努力给大家带来了愉悦的幸福感,
这也就是叫做幸福的东东了。
也许世界上真的不存在绝对的公平,我们每个人也都不必去刻意的追求什么,一切随缘好了。
其实有时候选择放弃也恰恰是追求自己真正幸福的一个开始。
幸福没有严格的定义,只要不要太刻意的在乎它,也许它就在自己身边。
有了挫折,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幸福。
想开些,别总让自己陷入痛楚里。
释然也是一种幸福。
..,
幸福就是你穷有人跟着你,你病有人照顾你,你哭有人安慰你,老老了有人伴着你,你错有人包容你,你累有人心疼你,幸福不是你房子有多大,而是房子里面有笑声,不是你开多豪华的车,而是你开着车能够平安的回家
幸福很简单,简单得在它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根本无从察觉:幸福是一种感觉,你感觉到了,便是拥有,珍惜你所拥有的,就是最幸福的人。
人生不停的在岁月里磨练,许多曾经很特别的经历都在脑海中慢慢平息,甚至消失得没有了踪影,想回头,也已是不愿或者已不能了,于是只有继续朝前走。。。
回忆曾经爱与恋的欢喜、痛苦、纠缠,发现自己再也不是那一张白纸,上面有了太多太多的图案,经历着一次次的爱过后,痛过后,猛然发现幸福来得很快,走得也很快。。。
于是从此刻起我便开始告诉自己,幸福离我不远,它一直都不曾离开过,一直都在我身边陪伴,从此一切释然..........
幸福分很多种,有物质的、有精神的,幸福就是满足,就是当你感觉到肚子饿时有一碗米饭,一盘你爱吃的菜,能够填饱肚子,这就是简单的幸福!幸福就是当你完成了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情时,周围的人对你发出了赞叹声,这就是精神上的幸福感!所以,幸福是一种感觉,只要你自己感觉幸福了、开心了,就是幸福!祝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