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老子的亲传弟子又有谁,谁的成就最大?

谁的成就最大?
2024-11-29 04:39:3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肯定是尹喜了,他是老子真正的亲传弟子,同时也是老子道家学说,最开始的传播人员,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是道教的代表性人物。因为是他最早遇到老子,并建议老子把道德经写下来,也是他第一个主动传播道教学说的人。

大家都知道孔子一直是儒家学说的创办人,也是他才开创了古代私塾学究之风气,至于他的门下,更是有三千个弟子,而三千多的弟子中,有贤能的人有接近七十二个之多,个个青史留名,让后人敬佩。

当年孔夫子就带领过,一部分的学生弟子们,长时间的周游各个国家,花了接近十三年的时间,只是为了到处讲学传播儒家文化,最终也是成功地将儒家的浪潮,广泛而悠长地传递到各个国家里面去了。而孔老夫子在晚年的时候,还继续修编了六部经书,它们分别是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经书。而这其中思想和学问,更是对我们国家历朝历代,甚至全世界范围内都有非常深非常远的影响。

而有一天,尹喜在自家的楼上,看到紫气从东方而来,竟有三万里长,形状还像一条龙,从东边开始慢慢飞了过来。尹喜开心的说道,一定是又贵人要来啊,他马上就想到,难道是鼎鼎大名的老子,于是派人扫干净两旁的道路,还点上一炉香,以用来迎接圣人。最后果然是老子来了,老子见到他,也觉得有缘分,最终还留下了道德经这本经书,最后也是靠着尹喜,才把道德经的思想理念传播开来,最终成就了道教。

回答(2):

老子的亲传弟子是尹喜,当时是函谷关的守关官员,小时候也是比较聪明的,喜好天文,并且爱读古籍,自身的修养也是很高,因此是老子很得意的一个弟子。


其实很多人都是知道孔子的三千多弟子,很出名的也是有很多的,像颜回、子路、子贡、子骞这些都在孔子走后把孔子儒家的思想传承下去了,毕竟确实也是很好的一群弟子。但是老子作为一个道家思想的代表人,肯定也是有一定优秀的弟子才能把他的思想给传下去了,相比之下,尹喜确实也是一个比较踏实能干的弟子

有一天,当时尹喜在楼下观察星空,本来也就是观察一下天文地理的,没想到这时忽隐忽现的出现了一个人。这个人穿着白色的衣服,长长的胡子,自己也是说了“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青牛缓缓载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尹喜也是知道老子的身份的,只时候就是再想,这个人会不会是老子。当时立即收拾好卫生,做好准备去迎接老子。没想到过了没有多久老子就缓缓而来,骑着一头牛,尹喜也是眼前一亮,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的人让他给遇见了。

此时心情也是很紧张的,就是跑得很快,三步并两步,很快就跑到了老子的面前叩见他。本来也是希望老子能够留下的,但是人家肯定也是很忙的,就给尹喜留下来了一本《道德经》,没想到尹喜也是很聪明,过了三年老子回来时候发现他确实学会了很多,就收他为徒了

回答(3):

史家之韵

发布时间:10-0308:10优质原创作者

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开创了我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门下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还有七十二之多。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四处讲学,将儒家思想广泛地传播于列国之中。孔子晚年又修订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其思想对我国乃至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孔子众多弟子中,有名的也很多,比如有颜回、子路、子贡、子骞等等,他们为了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也付出了各自的努力。

那么,你知道作为和孔子并称的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亲传弟子又是谁呢?

老子李耳早年曾在周王室内担任守藏室史(国家图书馆的管理员)。后来,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昏暗,就离开故土,准备西出函谷云游四方。

当时函谷关的守关官员是尹喜,其少时就好观天文,并且爱读古籍,修养颇为深厚。

一日,尹喜在楼观之上凝视星空,忽见紫气东来,其长三万里,形如飞龙,由东向西滚滚而来,自语道:“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青牛缓缓载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

尹喜久闻老子大名,心想莫非是老子将来?于是派人清扫道路四十里,夹道焚香,以迎圣人。

当尹喜看见一位白发如雪、其须垂膝,红颜素袍的老者倒骑一头青牛悠然而来。

尹喜仰天而叹道:“我生有幸。得见圣人!”三步并作两步,奔上前去,跪于青牛前拜道:“关尹叩见圣人。”

之后,尹喜引老子至官舍,请老子上坐,焚香而行弟子之礼,待询问老子欲出关西去云游,觉得很可惜,就想留住老子,并且,尹喜还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

于是,老子欣然允诺,他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称为《德经》,合称就是《道德经》。

老子留下《道德经》之后,便西出函谷关而去。尹喜得到《道德经》后,如获至宝,终日默诵,如饥似渴。尹喜为解其奥妙,释其玄理,又自著九简,名曰《关尹子》,该书亦成为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根据西汉文学家杨雄所撰《蜀王本纪》载:老子与尹喜临别之时说:“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时隔三年,老子降临此地,尹喜如约前来,老子称赞他的成就,封其为无上真人,授予玉册金文,证位玉清上相,为天府四相之一,居二十四天王之上,统领八万仙士。

这样,尹喜作为老子的亲传弟子,成为道家学说的最早传播者,而他又是道教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在《庄子·天下》里,把尹喜和老子并列,称为“古之博大真人”。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年),元朝封尹喜为“无上太初博文文始真君”。

两千多年来,道家思想在我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尹喜可谓是除了老子之外功劳最大的一位。

本文参考自:《中国宫观故事》

回答(4):

真正可以说是亲传弟子的只有一个人,就是尹喜。后来的庄子,列子,韩非子等成就很大,但是只是延续和发展他的思想,不算是他的亲传弟子。

老子李耳早年曾在周王室内担任守藏室史(国家图书馆的管理员)。后来,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昏暗,就离开故土,准备西出函谷云游四方。

当时函谷关的守关官员是尹喜,其少时就好观天文,并且爱读古籍,修养颇为深厚。

一日,尹喜在楼观之上凝视星空,忽见紫气东来,其长三万里,形如飞龙,由东向西滚滚而来,自语道:“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青牛缓缓载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

尹喜久闻老子大名,心想莫非是老子将来?于是派人清扫道路四十里,夹道焚香,以迎圣人。

当尹喜看见一位白发如雪、其须垂膝,红颜素袍的老者倒骑一头青牛悠然而来。

尹喜仰天而叹道:“我生有幸。得见圣人!”三步并作两步,奔上前去,跪于青牛前拜道:“关尹叩见圣人。”

之后,尹喜引老子至官舍,请老子上坐,焚香而行弟子之礼,待询问老子欲出关西去云游,觉得很可惜,就想留住老子,并且,尹喜还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

于是,老子欣然允诺,他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称为《德经》,合称就是《道德经》。

老子留下《道德经》之后,便西出函谷关而去。尹喜得到《道德经》后,如获至宝,终日默诵,如饥似渴。尹喜为解其奥妙,释其玄理,又自著九简,名曰《关尹子》,该书亦成为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根据西汉文学家杨雄所撰《蜀王本纪》载:老子与尹喜临别之时说:“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时隔三年,老子降临此地,尹喜如约前来,老子称赞他的成就,封其为无上真人,授予玉册金文,证位玉清上相,为天府四相之一,居二十四天王之上,统领八万仙士。

这样,尹喜作为老子的亲传弟子,成为道家学说的最早传播者,而他又是道教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在《庄子·天下》里,把尹喜和老子并列,称为“古之博大真人”。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年),元朝封尹喜为“无上太初博文文始真君”。

两千多年来,道家思想在我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尹喜可谓是除了老子之外功劳最大的一位。

回答(5):

一日,老聃骑牛行至梁之郊外,正闭目养神,忽闻有人大呼“先生”。老聃闻声,睁开双目,发现是弟子阳子居(即杨子)。阳子居,魏国人,入周太学,闻老子渊博,曾私拜老子为师。没想到在梁会与老子相遇,阳子居慌忙从高头大马上翻身而下,掀起锦绿长袍,跪拜于老聃所乘青牛前。老聃下来,扶起阳子居,与之相并同行。
老聃问道:“弟子近来忙于何事?”阳子居施礼道:“来此访先祖居,购置房产,修饰梁栋,招聘仆役,整治家规。”老聃道:“有卧身之地、饮食之处则足矣,何需如此张扬?”阳子居道:“先生修身,坐需寂静,行需松弛,饮需素清,卧需安宁,非有深宅独户,何以能如此?置深宅独户,不招仆役,不备用具,何以能撑之?招聘仆役,置备用具,不立家规,何以能治之?”老聃笑道:“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修身何需深宅?腹饥而食,体乏而息,日出而作,日落而寝。居家何需众役?顺自然而无为,则神安体健;背自然而营营,则神乱而体损。”阳子居知己浅陋,惭愧道:“弟子鄙俗,多谢先生指教。”老聃问。“安居何处?”阳子居道:“沛。”老聃说:“正好相伴同行。”阳子居很高兴,欣然与老师结伴向东而行。
行至难水,二人乘船而渡。老聃牵牛而先登,阳子居引马而后上。老聃慈容笑貌。与同渡乘客谈笑融融;阳子居昂首挺胸,客人见之施之以座,船主见之奉茶献巾。难水过,二人骑牲继续前行。老聃叹道:“刚才观你神态,昂首挺胸,傲视旁人,唯己独尊,狂妄自大,不可教也。”阳子居面带愧色,恳言道:“弟子习惯成自然,一定改之!”老聃道“君子与人处,若冰释于水,与人共事,如童仆谦下;洁白无瑕而似含垢藏污,德性丰厚而似鄙俗平常”。阳子居听后,一改原来高傲,其貌不矜亦不恭,其言不骄亦不媚。老子赞曰:“小子稍有进!人者,生于父母之身,立于天地之间,自然之物也。贵己贱物则背自然,贵人贱己则违本性,等物齐观,物我一体,顺势而行,借势而止,言行不自然,则合于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