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拼颜值拼身材的娱乐圈,郝蕾有点主动“退出”外貌竞争的感觉。
今年6月,在凭借影片《春潮》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时,一袭艳丽红裙曲折紧张地勾勒出她的丰腴。
多年来,郝蕾一直以这种微胖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
很多人都非常不解,郝蕾为什么不减肥?瘦下来明明更好看。
殊不知,她早已在博客上提过,活着最重要的是内心充满幸福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她当然也曾为身材纠结过。只是,在意识到自己心态有点失衡,又听到中学同学患癌的消息后,她改变了想法,决定珍爱生命,善待自己。
说到底,健康比身材重要,而滋养灵魂,演戏,高于一切。
每一个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
不管是演文艺青年,还是演农村妇女,不管是演皇宫妃子,还是演家庭主妇,郝蕾都能全身心地投入,赋予人物以灵魂。
“演员就是演一个人,而不是所谓的戏。”这是郝蕾对自己的要求。
娄烨说她拍戏是在用灵魂表达。
贾樟柯将她和于佩尔相比,他说:“郝蕾的表演让我们找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在电影院里偷偷哭一场,灯亮后继续当强者。”
孟京辉这样评价:“她纯熟的演技单纯又不乏性感,充满激情而张弛有度。她的身上有一种向死而生的坦诚和勇气,还有贯穿于舞台和生命的热情与良知。”
演技是不会骗人的,观众对郝蕾的表现也很买账。片子烂到扑街,豆瓣网友还会说,“冲郝蕾给一星”。
郝蕾自己也很有底气:“我站在哪儿都敢说我是个好演员。”
可正如影评人程青松所说,“郝蕾被严重低估了”,出道这么多年,塑造过这么多经典的角色,她还是没有真正火起来。
迄今为止,第47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是她获得的唯一一个有分量的奖项。
郝蕾自己却看得淡然:“没有逢不逢时,你生了就是最好的安排。”
对于名利,她不太放在心上。
她出名得早,19岁时,就已经凭借《十七岁不哭》中“杨宇凌”一角走进大众的视野。她没想到这个当初自己嫌不够“深刻”的角色,竟会影响这么多人,也没想到走红后会面临着被围观、被孤立的尴尬处境,这让她感到“很难过,很烦”,甚至质问自己“为什么我要红?!”
郝蕾不欺骗自己,也从不欺骗他人。她真实地存在着,真实地爱恨情仇,始终坚持自己的表演初心,与世上所有的遮掩做对抗。
她不惧世人的眼光,只因她心中有火把,足以照亮前行的道路,就像《氧气》中她唱的那样:“所有的光芒都向我涌来,所有的氧气都被我吸光。”
2012年,郝蕾获得某周刊颁发的“性情之魅”的奖项。她说:“在这个时代,如果真的想做一个有性情的人,可能会很受伤;但我坚持了这么多年,好处是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她做到了。
因为她非常喜欢演戏,觉得演戏是一门艺术。
因为他把自己的兴趣当成一种艺术,这个观点比很多人都要优秀。
因为可能他和别人的想法不同,他可能对演戏非常尊敬。
因为郝蕾是非常喜欢演戏的,所以说把演戏当做艺术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