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2024-11-19 05:44:3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我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逐渐发现小学生学习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操作比较机械化,容易在电脑的世界里迷失方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的实际情况,这些问题引发了我对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该学什么,如何让他们真正去理解所学的知识?如何真正提高他们的能力?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可的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学习?小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我在教学中逐渐积累和摸索,有了以下认识:
一、精心准备,组织教学
课前要认真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并针对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设备,确定一个非常精彩的教学主题会引起学生的兴趣、铺垫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认真组织好课堂,让整堂课有序而不死板,学生活泼而不混乱,需要预先设计好教学环节,对引入、讲授、提问、练习、总结、展示、评价等环节的时间、内容都要有准确的安排。无论是讲解还是演示,教师都要与学生互动起来,产生良好的氛围,控制好学生情绪和课堂节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学生要深入研究,把学生研究透了,你的课也就成功了一半。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了解他们的兴趣爱,了解各起点不同的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我们在设计作业或任务时要有难易不同程度或同一任务对各层次同学设不同要求。比如四年级下册学习申请博客,有的学生有写日记的习惯,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尝试把日记写字博客上,然后指导学生怎样美化自己的博客,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写日记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这也实现了课程之间的融合。
二、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学生往往会对新的一堂课充满期待和向往,所以课堂一开始的3—5分钟是整堂课的重要时机。老师要善于把握好这几分钟时间,吸引住学习的心,也就是课堂的导入要尽可能做到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我控制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创设教学情景。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合理选择情境素材,再者,所创设的情境要能激活知识、学习技能,例如:在四年级第一课《电子邮箱网上寻》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生活中人们是怎样传递消息的吗,通过创设的这个情景,学生会非常乐意的说自己所知道的,于是我们就可以抓住学生们这种求知欲的心情,让学生自己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引到本课的主题,这节课我们来一块学习一种新的信息传递方式-----电子邮件这样,学生在兴趣的促使下,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不仅能专心完成任务,还能自己在网上发送邮件呢。如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会了综合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从而教师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充分地体现了教学有效性。
在课堂整体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教师的统一演示或个别辅导,有时只会让部分学生真正进入到课堂中去,达不到整体教学目标,而分组分工协作学习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分组形式可以由教师分组或学生自由分组,也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差异、能力强弱、兴趣爱好等进行分组。而在实际教学当中,往往会出现小组内部分或个别同学揽包完成全部任务的情况,这就要求各小组长需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同学都有自身的学习任务。在检查或考核时,教师要确认小组内各成员是否都达到了目标,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只有这样,分组协作、竞争的教学方式才算是成功的。因为,这种共同的目标不仅促进了学生自愿性的互相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还让学生更加明确了学习任务,掌握了知识、技能。
三、及时评价反馈。
及时、恰当的评价是为课堂增色添彩的必不可少一环,评价的反馈更重要,把评价沦为形式对课堂的破坏力极大。在学习中,可以结合提问、指导和交流进行过程评价。过程评价主要侧重在学生的接受程度、反应情况和参与意识等的检测与记录,要针对评价的结果及时调整讲、学、练,让评价得到落实。终结性评价,可以通过作品演示评比制定相应的评价量规,量化每一项评价指标。
在课堂上正确的评价学生,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学习成果的评价,教学的阶段性评价都将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信息技术课堂的操作性很强,教师对于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及时给予反馈、评价可给他们的操作进行指导,如“你真棒!”“不错!”“你的想法太有创意了!”“Very good!”等这些语言的使用能给学生一种肯定和希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高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更加明显,也相应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评价要有针对性,多样性,教师要善于捕捉每位学生身上的点点闪光之处。
那么,如何做到有效地评价呢?我认为在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上要做到:
1、从基础知识、技能上去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技能,是否完成了课堂中所安排的任务,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2、协作能力的评价:小组内任务的分工合作是否合理,任务的总体完成情况如何,各小组成员是否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彼此间的相互协作是否可以促进组内成员的共同提高,每个成员的知识有无都达到了巩固,是否锻炼了操作技能等。
3、创新能力的评价:学生作品的创意构思是否新颖,作品设计是否美观,是否综合利用了所学知识技能。也就是教师要提倡、鼓励学生作品要有自己的风格、个性,不能一味模仿他人。
在每堂课结束后,如果教师能及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在头脑中放映几遍自己的上课步骤,尤其是细节之处,找出不足和“得意”的地方,然后通过总结,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扬长避短。如此,就能为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做好长期储备战,使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益日趋完善。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我们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自主创新,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使课堂生动、活泼,或富有艺术性等等。教师在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之余,还应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注意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推行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基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定会有更深入、更长远的发展。

回答(2):

我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逐渐发现小学生学习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操作比较机械化,容易在电脑的世界里迷失方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的实际情况,这些问题引发了我对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该学什么,如何让他们真正去理解所学的知识?如何真正提高他们的能力?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可的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学习?了解更多教育资讯,百度一下英盛观察。小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我在教学中逐渐积累和摸索,有了以下认识:

一、精心准备,组织教学

课前要认真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并针对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设备,确定一个非常精彩的教学主题会引起学生的兴趣、铺垫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认真组织好课堂,让整堂课有序而不死板,学生活泼而不混乱,需要预先设计好教学环节,对引入、讲授、提问、练习、总结、展示、评价等环节的时间、内容都要有准确的安排。无论是讲解还是演示,教师都要与学生互动起来,产生良好的氛围,控制好学生情绪和课堂节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学生要深入研究,把学生研究透了,你的课也就成功了一半。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了解他们的兴趣爱,了解各起点不同的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我们在设计作业或任务时要有难易不同程度或同一任务对各层次同学设不同要求。比如四年级下册学习申请博客,有的学生有写日记的习惯,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尝试把日记写字博客上,然后指导学生怎样美化自己的博客,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写日记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这也实现了课程之间的融合。

二、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学生往往会对新的一堂课充满期待和向往,所以课堂一开始的3—5分钟是整堂课的重要时机。老师要善于把握好这几分钟时间,吸引住学习的心,也就是课堂的导入要尽可能做到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我控制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创设教学情景。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合理选择情境素材,再者,所创设的情境要能激活知识、学习技能,例如:在四年级第一课《电子邮箱网上寻》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生活中人们是怎样传递消息的吗,通过创设的这个情景,学生会非常乐意的说自己所知道的,于是我们就可以抓住学生们这种求知欲的心情,让学生自己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引到本课的主题,这节课我们来一块学习一种新的信息传递方式-----电子邮件这样,学生在兴趣的促使下,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不仅能专心完成任务,还能自己在网上发送邮件呢。如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会了综合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从而教师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充分地体现了教学有效性。

在课堂整体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教师的统一演示或个别辅导,有时只会让部分学生真正进入到课堂中去,达不到整体教学目标,而分组分工协作学习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分组形式可以由教师分组或学生自由分组,也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差异、能力强弱、兴趣爱好等进行分组。而在实际教学当中,往往会出现小组内部分或个别同学揽包完成全部任务的情况,这就要求各小组长需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同学都有自身的学习任务。在检查或考核时,教师要确认小组内各成员是否都达到了目标,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只有这样,分组协作、竞争的教学方式才算是成功的。因为,这种共同的目标不仅促进了学生自愿性的互相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还让学生更加明确了学习任务,掌握了知识、技能。

三、及时评价反馈。

及时、恰当的评价是为课堂增色添彩的必不可少一环,评价的反馈更重要,把评价沦为形式对课堂的破坏力极大。在学习中,可以结合提问、指导和交流进行过程评价。过程评价主要侧重在学生的接受程度、反应情况和参与意识等的检测与记录,要针对评价的结果及时调整讲、学、练,让评价得到落实。终结性评价,可以通过作品演示评比制定相应的评价量规,量化每一项评价指标。

在课堂上正确的评价学生,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学习成果的评价,教学的阶段性评价都将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信息技术课堂的操作性很强,教师对于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及时给予反馈、评价可给他们的操作进行指导,如“你真棒!”“不错!”“你的想法太有创意了!”“Very good!”等这些语言的使用能给学生一种肯定和希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高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更加明显,也相应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评价要有针对性,多样性,教师要善于捕捉每位学生身上的点点闪光之处。

那么,如何做到有效地评价呢?我认为在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上要做到:

1、从基础知识、技能上去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技能,是否完成了课堂中所安排的任务,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2、协作能力的评价:小组内任务的分工合作是否合理,任务的总体完成情况如何,各小组成员是否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彼此间的相互协作是否可以促进组内成员的共同提高,每个成员的知识有无都达到了巩固,是否锻炼了操作技能等。

3、创新能力的评价:学生作品的创意构思是否新颖,作品设计是否美观,是否综合利用了所学知识技能。也就是教师要提倡、鼓励学生作品要有自己的风格、个性,不能一味模仿他人。

在每堂课结束后,如果教师能及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在头脑中放映几遍自己的上课步骤,尤其是细节之处,找出不足和“得意”的地方,然后通过总结,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扬长避短。如此,就能为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做好长期储备战,使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益日趋完善。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我们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自主创新,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使课堂生动、活泼,或富有艺术性等等。教师在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之余,还应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注意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推行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基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定会有更深入、更长远的发展。

选择这一课题研究,是因为每当回家听到孩子们问我:老师给她们学校的学生上信息技术课,为什么我们学校没有微机课?为什么我们学校的老师不给我们上微机课?听到这里,这不禁让我联想起来:当我们学校的孩子在人手一台的电脑上尽情享受着信息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时,而农村的孩子却不知道电脑如何开启,不知道QQ是什么?不知道CS是什么?不知道飞信是什么?不知道魔兽世界是什么、、、、、也许他们听说过、看见过电脑,但是他们却不曾使用过,也不会使用,那么,在现今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信息技术引领的时代,农村的信息技术教育尽是如此薄弱,如此滞后,那么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为此,在身为信息时代的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研究讨论,提出好的切实可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