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的生态效益

2025-03-26 07:57:5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成片的红树林能减弱波浪强度和减缓潮流潮速,促使悬浮泥沙沉积,对扩大滩涂、防浪护堤,保护濒海农田和村庄,是优良的保淤、护岸、促滩的植物群落。1958年8月23日,厦门遭受历史罕见的强台风正面袭击,并发风暴潮,损失严重。而离厦门近在咫尺的龙海角尾乡,因为有大片红树林拦护,海滩堤岸、临海村庄竟安然无恙。 红树林是迄今世界上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在红树林里,许多鱼、虾、贝类栖息其间,生活、生长、繁衍后代;红树林内潮沟发达,也吸引许多深水区动物,顺沟前来觅食栖息;一些涉禽、海鸟喜到红树林来捕捉丰足的食物。因为红树林生长在亚热带和温带,食物又如此丰富,所以也成为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的中转站。尤其是红树林的落叶和残片,在沉积物中的分解和淋漓,提高了红树林区底质中的有机物含量,促使藻类数量增多,更吸引了众多植食性和碎屑食性动物。在红树林生态系里,可以说是“热闹非凡”。

回答(2):

调查研究表明,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生物资源量非常丰富,如广西山口红树林区就有111种大型底栖动物,104种鸟类、133种昆虫。广西红树林区还有159种和变种的藻类,其中4种为我国新记录。这是因为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 越冬场 和 迁徙中转站 ,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1958年8月23日,福建厦门曾遭受一次历史上罕见的强台风袭击,12级台风由正面向厦门沿海登陆,随之产生的强大而凶猛的风暴潮,几乎吞没了整个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但在离厦门不远的龙海县角尾乡海滩上,因生长着高大茂密的红树林,结果该地区的堤岸安然无羔,农田村舍损失甚微。1986年广西沿海发生了近百年未遇的特大风暴潮,合浦县398公里长海堤被海浪冲跨294公里,但凡是堤外分布有红树林的地方,海堤就不易冲跨,经济损失就小。许多群众从切身利益中感受到红树林是他们的“保护神”。1982年,华侨郭春秧特地从南洋带回"秋茄树"等三种红树林种苗进行育种栽植。红树林的工业、药用等经济价值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