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索桥感人的故事

2024-11-18 12:44:0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都江堰的传说
1.许多年以前,川西平原闹天旱,旱得多厉害呀!树木枯死了,禾苗焦黄了,水田旱裂了口,堰塘旱现了底,天大都是一轮火红的太阳照着大地。

在靠近小河的村边上,住着一户姓聂的人家,屋头只有一个四十多岁的母亲,大家喊她聂妈妈;一个十四五岁的儿子,名叫聂郎。他们虽说租种着几斗粮的土,但不够吃,聂郎就在外面去打柴、割草来贴补。聂郎很直爽,又能吃苦耐劳,肯帮助别人,又听母亲的话,村子里的小朋友都跟他很合得来。大家称赞聂郎是个好孩子。

有一天,公鸡才叫头遍,聂郎照例把背篼背起出去割草。他朝着赤龙岭走去,边走边想:咋天遇见长生,他说周员外家里,有人送了一匹雪花马,一天能走千里。周员外喜爱得很,要村子里的人割青草去喂。他心在想事,不觉已翻过了赤龙岭。

赤龙岭山脚叫化龙沟,在发春水的时候,鱼虾很多,沟边常常长满绿色的水草。现在却变成了乱石坝。聂郎叹了一口气,正想到别的地方去,忽然看见一团白影于,在土地庙背后一闪,聂郎吃惊地说:“噫,白兔!”

聂郎想到白兔是吃青草的,背起背篼就追,这一趟不晓得跑了好远。白兔跑到卧龙谷的岩下,忽然不见了。那儿却现出了一城青幽幽的嫩草,聂郎好不高兴,取出镰刀,满满割了一背统。

聂郎接连两天,都到那儿去割青草,那草非常奇怪,头天割了,第二天又生长出来。聂郎心想:“我不如把草搬回家去,栽在屋后,也免得天天跑十来里路。”他急忙上前把周围的泥巴刨松,连根拔起。聂郎正想站起身来,忽然看见草根底下有一凼水,水上露出一颗亮晶晶的珠子。聂郎真是欢喜,小心地把它放在怀里,背起青草回去。

这时候,太阳已经落坡,聂妈妈正在屋头煮包谷稀饭。聂郎回来了,聂妈妈用埋怨的口气说;“你怎么这样晚才回来?”聂郎就把搬草的事情讲了,又从怀中摸出珠子。这时候忽然满屋通亮,珠子闪出的光芒照得眼睛都睁不开。聂妈妈赶忙叫他把珠子藏到米坛子里去。聂郎吃了晚饭,就把青草栽在屋后竹林边。

第二天,聂郎很早就爬起来,跑到竹林里一看,“啊嗬!”那窝青草早干死了。他又赶忙进屋着珠子还在不在。他刚揭开坛子的盖盖,便大声喊道:“妈妈,你快来看呵!”原来坛子里装满了米,那珠子仍在米的上面。他们才知道这是一颗宝珠。从此以后,珠子放在米里米涨,放在钱上钱涨。家中有了钱米,再不愁穿愁吃了。邻近几户农民没吃的,聂妈妈就叫聂郎经常给他们送米去。聂郎自己是穷人,只要别人来借,三升两升总是答应下来。这样消息便传开了。村中有个员外叫周洪,是一个恶霸地主。他一听说这件事,便对管家说:

“想个办法,把这颗宝珠弄过手来才好。”

管家说:“员外,聂家是个穷人,多拿点钱给他买就行了。”

聂郎是个聪明的孩子,当然不会上周洪的当。周洪就同管家想了一条毒计,说聂郎偷了周家的家传宝珠,派管家带了四个狗腿子到聂家去抢。聂郎要不交出珠子,就捆送官府办罪。这个计策却被放马的长生听着了,悄悄出去告诉聂郎,要他们快快逃走。聂郎晓得了这件事,正想和妈妈往外走,就碰到周洪的管家。那管家凶恶地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大声喊道:“快快将我家员外的传家宝珠交出,要不你今天休想活命!”

聂郎听了又气又恨,指着管家说道:“你们仗恃周洪有钱,到处欺侮穷人,你说我偷盗宝珠,有什么凭据?”

管家不理睬他,叫狗腿子进屋去搜,没有搜着什么宝珠。管家把眼皮一翻,眼睛一瞪,又叫狗腿子搜聂郎的身上,聂郎急忙把珠子放进嘴里,狗腿子慌忙喊着:“糟了,糟了,聂郎把珠子吞下肚了。”

管家大叫道;“给我打!”

聂郎被打得昏死过去,幸好左邻右舍出来几十个人把管家哄走了。他们把聂郎抬进屋去.给他医治创伤。聂妈妈坐在床边流着眼泪看护着儿子。

半夜以后,聂郎忽然醒来喊道:“我口渴呀!我要吃水呀!”聂妈妈看见儿子能够说话了,当然很高兴,赶快递了一碗水给他,那碗水一到嘴巴就干了。聂郎不断地嚷着要水喝,后来索性扒在水缸边,“咕嘟、咕嘟”地把水缸里的水吃干了,聂妈妈吓得只是发抖。

“儿子,你吃了这样多的水,怎么得了阿!”

“妈呀!我心头象烈火在烧.难过得很!妈,我还要吃水。”

“水缸里的水,都被你吃干了,哪里还有水!”

“我要下河吃水!”

聂郎刚刚说完这句话,天空中一个金色的电闪,照得满屋透亮,接着响起一片雷声。聂郎翻身下床在屋外走去,聂妈妈赶忙追上前去,她跟在他后面,越走越害怕。不一会儿,面前出现了象一条灰色带子的河。聂郎象疯了似的,扑到水边,“咕嘟、咕嘟”吃了起来。这时接连一个一个的闪电,雷声也轰轰地响着。河里的水被聂郎吃了一半。聂妈妈紧紧拉着聂郎的脚说:“儿子,这怎么得了!”聂郎掉转头来,就变了样子,只见他头上长了双角,嘴边长满了蓝须,颈上红鳞闪闪发光:

“妈妈,快快放手,我要变成蛟龙,报这血海深仇!”

天上是雷声、闪电,暴风夹着大雨,河水陡涨,波浪翻滚,把一个平平静静的大地.突然变得闹轰轰的。这时候河边闪起火把,原来是周洪亲自带人沿河赶来,要剖开聂郎的肚子取宝珠。

聂郎被迫吞了珠子,心如火烧,要报大优,已在河边变成一条赤色的龙了。只是聂妈妈还拉住他的脚板不放。聂郎听见一片人声,料定是周家派人追来,就说道:“妈妈放手,儿要报仇!”说完拼命一摆,聂郎向河中一滚,立刻涌起了万丈波涛。

“老婆子,你儿子哪里去了?”周洪抓住聂妈妈的肩膀。

“周洪贼呀,你把我儿子逼下了河,还不甘心!聂郎,你的仇人来了!”周洪一脚把聂妈妈踢倒在地,追到河边,想去找寻聂郎。只见一个红色闪电,哗喳一声焦雷、象千军万马的波涛一涌,周洪和他的管家沟腿,全被卷下水去,淹死在波浪中了。

风渐渐小了,雨也慢慢停了。天已经蒙蒙发亮,聂郎在水中仰起头来说道:“妈妈,我要去了!”

“儿呵!你什么时候才回来呀?”聂妈妈很伤心地问。在那汹涌的波浪里,隐隐听得回答道:

“人海两隔,要我回家,只有石头开花马生角。”

聂妈妈知道,她的儿子从此再也不会回来了。她悲伤地站在一个大石堡上,高声喊着:“儿呵!儿呵!”聂郎在水里听着妈妈喊一声,就仰起头来望一下,那望娘的地方就变成了一个滩。聂妈妈连喊了二十四声,聂郎仰头望了他亲爱的妈妈有二十四次。那地方就变成了二十四个滩。后来,人们给它取名叫做“望娘滩”。

2.二郎神修了都江堰
都江堰二王庙,供奉着名垂千古的秦朝蜀郡守李冰和他的儿子李二郎。传说为了驯服岷江泛滥的洪水,李冰父子在岷江上修建起一座福荫万代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成都平原由此成为“天府之国”。

按理说,在二王庙享受人间香火的李冰和李二郎一定就是都江堰的修筑者了?然而,在所有的史料中,对于都江堰的修筑者,几乎全部含含糊糊,隐约其词。在传说和史书中,蜀王、郡守、猎人,都成了都江堰的修筑者;从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关于都江堰修筑的传言竟然从未停止过。种种谜团笼罩着都江堰。在四川的民间传说中,也有两个人据说是修建了都江堰的,其中的一位竟然与古蜀第一任先王蚕丛长得极其相似。

二郎修建了都江堰?

都江堰二王庙供奉的李二郎塑像,顶盔戴甲,粉面无须,手执三尖两刃刀。这个造型,跟民间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中描绘的二郎神形象并无太大差别,是一个威风八面的神仙模样。

除了李二郎,历史上被称为二郎神的人其实很多。诸如两晋时期斩杀汉水蛟龙的襄阳太守邓遐,斗神斩蛟、为民除害的许逊,隋朝斩水蛟平定水患的嘉州(今乐山市)太守赵昱等等。不难发现,他们其实有一个共性:即都是斩蛟治水,赢得了百姓的爱戴,慢慢神化,成了二郎神。历史上的二郎神,是一个跟水颇有关系的神灵。

二郎神的原型虽然不少,不过,历代文人墨客在都江堰二王庙题的匾额、楹联,却无一例外地把二郎神当作李冰之子李二郎来赞颂。蜀人降妖镇宅、整治水患、节令赛会,也喜欢把李二郎请来,其他大神大仙反被冷落在一边。李二郎在蜀如此受欢迎,据说也是因为二郎擒龙治水的故事。

据传说岷江里住着一条孽龙,经常有事没事翻来滚去。它这一滚,老百姓却苦不堪言,一时间地无收成,民不聊生;它还故意和人们唱反调,春天,百姓要插秧,它不肯给水;秋天,谷子快黄了,它又兴风作浪。

当时,梅山(神话里经常提到梅山,中国很多地方也都有叫梅山的,据说是神仙和妖怪居住的地方)上有七个猎人,尤其是排行老二的二郎本领最高。听说孽龙作乱,他们就下山擒龙。在灌县(今都江堰市),看到孽龙正在水中休息,七个猎人二话没说,跳进岷江,与孽龙搏斗起来。

双方恶战了七天七夜,也没分出胜负。到了第八天,二郎的六个兄弟全部战死,孽龙也筋疲力尽,负了重伤。二郎把孽龙拖到灌县,想一刀宰了它,老百姓说:“龙虽然坏,却还是杀不得,杀了以后怎么种庄稼呢?”于是,二郎拿了条铁锁链,锁在孽龙身上,把它拖到玉垒山,让它打了个滚,滚出一条水道,叫宝瓶口;最后把孽龙丢进宝瓶口上方的伏龙潭里,让它向宝瓶口吐水。为了防止孽龙再次作乱,老百姓还在宝瓶口下方修了一座锁龙桥。这样,都江堰的雏形其实就出现了。也就是这样,历史上第一个都江堰修筑者的版本出现了,蜀人都说,二郎修建了都江堰。

二郎神是蚕丛的后代?

蜀人供奉的二郎神塑像,双目纵立,高鼻梁,鹰钩鼻,额头上还有只眼睛;兵器叫三尖两刃刀。人长得奇怪,兵器也很独特。很显然,人是不能长成这个模样的。不过,却谁也说不清楚他为何是如此怪模样。

1986年,青铜大立人、纵目面具和纵目人头像相继在三星堆遗址出土,它们的双目高高凸出眼眶,额头上还留着一个方孔。这些纵目的脸,据说塑造的是蜀王蚕丛。因为扬雄在《蜀王本纪》中就说,“有蜀候蚕丛,其目纵,始称王”。除了青铜器,三星堆还出土过一些玉璋,其中一些很特别,是三尖两刃的。

青铜大立人出土后,考古学家都觉得奇怪:为什么二郎神塑像跟蚕丛会有这么多相似之处呢?他们的眼睛,都是纵目的,额头上还有第三只眼睛;他们都是鹰钩鼻;二郎神的兵器,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绝无仅有的,偏偏三星堆出土的玉璋跟它几乎一模一样。这些只是巧合,还是另有隐情?难道修建都江堰从蚕丛王时代就开始了吗?

从汉朝开始,以泰山太守应劭为代表的封建士大夫,硬要把修建都江堰的功劳,记在秦朝头上,说都江堰是秦人修的,跟蜀人一点关系也没有。蜀地的老百姓对此不以为然。因为从蚕丛王开始,古蜀人就不断地与洪水作斗争,历时上千年,在蜀地老百姓口中二郎神传说,或许就是历代古蜀人治水的代表。而且成都平原自古河道纵横,水患频发,蚕丛从岷山下山迁移到此后,就不得不与洪水做斗争。近年来考古发现的宝墩遗址、都江堰芒城遗址的城墙,有专家认为就是为抵卸洪水之用。古蜀人世代相传着二郎擒龙治水的传说,认为都江堰是二郎的功劳。于是,他们就给二郎立座庙,抵制秦人。学者杨济中说,蜀人便把史书中记载的蚕丛王形象,附在了二郎身上,造出了这个奇奇怪怪的二郎神。《灌江备考》中甚至说:“二郎是蚕丛的后代,所以他也是纵目的。”

从此,蜀人便经常对外人说,都江堰是二郎神修的,并且二郎神的形象代代相传。留着蚕丛脸的二郎神,据说东汉末年开始出现,到了唐代,《二郎神》词牌名已唱遍大江南北了;北宋时,蜀人每年祭祀二郎神,要宰杀五万头羊。王小波李顺起义时,李顺还经常装扮成二郎神的模样,以增强号召力,蜀人见了,纷纷参军。

朝廷也只好尽笼络之能事,《龙城录》中说,唐太宗曾封二郎神为“神勇大将军”,唐明皇封二郎神为赤城王,后又加封显应侯。五代的时候,前蜀王衍出巡,百姓看见他,奔走相告,说二郎神下凡了。其实这大抵是王衍卖的关子。蜀地很多地方都出现专门供奉二郎神的庙宇。一时间,蜀地崇信二郎神成风。

二郎神为何姓“李”?

这个二郎神跟二王庙中的李二郎,不免让我们感到疑惑:传说中制服孽龙的是二郎,二王庙供奉的为何却是李二郎?李是什么时候加上去的?传说二郎与他父亲李冰一起修筑了都江堰,为何二郎修都江堰的故事那么完整,跟李冰却一点关系也没有?

其实,最早的二郎是梅山上的猎人,并不姓李,自然也不是李冰的儿子。其实在宋代之前,根本没有李冰有个儿子李二郎的说法。宋代的时候,理学家朱熹看到四川这边几乎处处都在祭祀二郎神,几乎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李冰反被冷落,不由得惊呼:“二郎神割据了蜀地。”尔后,他又出面调和,在《朱子语类》中说:“蜀中灌口二郎神,当时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今来现许多神怪,乃是他第二个儿子。”这话说得不清不楚,含含糊糊,既可理解为李冰即是二郎神,又可理解为二郎神是李冰第二个儿子。不过从此,二郎神与李冰却第一次成为父子。

当时,科举考试都要以朱熹的著作为标准,他的话自然很管用,一般人都信。后代的史学家据此还杜撰了另一些说法,一说李二郎是李冰的女婿;一说李二郎是李冰的治水助手。从此,他们便成对出现在了史籍中。不过。蜀人对此却知道得一清二楚,他们却依旧不买朱熹的账,仍然相信都江堰是二郎修的,他们供奉二郎神,直至今天。

回答(2):

据传说岷江里住着一条孽龙,经常有事没事翻来滚去。它这一滚,老百姓却苦不堪言,一时间地无收成,民不聊生;它还故意和人们唱反调,春天,百姓要插秧,它不肯给水;秋天,谷子快黄了,它又兴风作浪。

当时,梅山(神话里经常提到梅山,中国很多地方也都有叫梅山的,据说是神仙和妖怪居住的地方)上有七个猎人,尤其是排行老二的二郎本领最高。听说孽龙作乱,他们就下山擒龙。在灌县(今都江堰市),看到孽龙正在水中休息,七个猎人二话没说,跳进岷江,与孽龙搏斗起来。

双方恶战了七天七夜,也没分出胜负。到了第八天,二郎的六个兄弟全部战死,孽龙也筋疲力尽,负了重伤。二郎把孽龙拖到灌县,想一刀宰了它,老百姓说:“龙虽然坏,却还是杀不得,杀了以后怎么种庄稼呢?”于是,二郎拿了条铁锁链,锁在孽龙身上,把它拖到玉垒山,让它打了个滚,滚出一条水道,叫宝瓶口;最后把孽龙丢进宝瓶口上方的伏龙潭里,让它向宝瓶口吐水。为了防止孽龙再次作乱,老百姓还在宝瓶口下方修了一座锁龙桥。这样,都江堰的雏形其实就出现了。也就是这样,历史上第一个都江堰修筑者的版本出现了,蜀人都说,二郎修建了都江堰。

回答(3):

12

回答(4):

hgfhfgh

回答(5):

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市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都江堰就叫“湔堋”。
到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到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李冰创建都江堰
秦昭王后期李冰任蜀郡守期间(约公元前276~前251年),在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前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在成都平原顶点的岷江上游干流出山口处作为工程地点,团结和组织西蜀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公元前256年前后建成都江堰。实践证明,历2000多年效益不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地理位置优越、合理,工程布置适合自然规律,分水堤、溢洪道、宝瓶口三项工程相互制约、相辅相成,联合发挥引水、分洪、排石输沙的重要作用。都江堰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效益。
司马迁考察都江堰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马迁奉命出使西南时,实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了李冰创建都江堰的功绩。后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离堆处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纪念。
张陵传道青城山
东汉顺帝时(公元126~144年),张陵从洛阳越秦岭到鹤鸣山修道,汉安二年(公元143年)七月一日,率弟子来青城山结茅传道。张陵在青城一带山区传道13年,汉桓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在青城山羽化,葬第三混元顶。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发祥地,常道观被称为“仙都众奥之妙,福地会昌之域,张天师羽化处焉”。历代龙虎山的天师多来青城山朝拜祖庭,为汉天师张陵扫墓。
诸葛亮设兵护堰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为农业之根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征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护,并设专职堰官进行经常性的管理维护,开以后历代设专职水利官员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马可·波罗游历都江堰
元世祖至元年间(公元1264~1294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从陕西汉中骑马,行20余日抵成都,游览了都江堰。后在其《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说:“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鱼,船舶往来甚众,运载商货,往来上下游。”
李希霍芬考察都江堰
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来都江堰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无与伦比。曾于1872年在《李希霍芬男爵书简》中设专章介绍都江堰。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详细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人。1872年,李希霍芬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
修建成灌马路
成都到灌县公路于1913年动工,从灌县一端建成2公里“示范路”即告停止。1923年,四川省督理委林火良青为总办,改官办为官商合办,1925年全线建成,1926年1月1日通车。是四川省第一条公路。
创办合资企业
1919~1920年,灌县人姚宝姗在小金县长卸任后,集会省中经营界人士,与法国基督教士谢安道合资,兴办森茂伐木公司。公司以灌县为基地,在理番(今阿坝州理县)等地砍伐大山原木,加工成方料,经小沟入岷江漂运至灌县紫坪铺收漂,再扎成大筏,水运成都销售,获利甚巨。是为都江堰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叠溪洪水
1933年8月25日,岷江上游茂县境叠溪发生7.5级地震,山岩崩塌,横断岷江及其支流。10月9日,岷江被堵塞断流45天后,干流小海子溃决,积水一涌而下。10月10日1时许,洪水进入都江堰市境,洪峰流量约每秒1.02万立方米,冲毁都江堰金刚堤、平水槽、飞沙堰、人字堤等水利工程及安澜索桥。内、外江水汇成一片,汪洋无际。16个乡镇受灾,毁农田1000公顷,死亡5000余人。紫坪、白沙岷江沿岸1万余立方米木材、1000多吨煤炭及药材漂没无遗,都江堰以下各河流沿岸房舍、桥梁、碾磨冲毁无数,流离失所的灾民在万人以上。?
黄炎培都江堰办学
1941年,黄炎培到都江堰选定城东郊丰都庙为校址。翌年暑假,委派重庆职业学校校长陆叔昂来灌县购置水田、耕牛、农具,为教学实习准备条件。1944年2月,“都江实用职业学校”开学,由沈肃文任校长,黄炎培偕夫人姚维钧到灌县主持开学典礼,并亲为学校制定“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的校训。学校提倡“手脑并用”的学风,注重学生思想修养、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培养。学校建立董事会,黄炎培任董事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于1945年10月交由灌县地方接办。?
林森主持都江堰开水典礼
1942年清明节,四川省政府及灌区14县官员齐集都江堰举行开水典礼,典礼由当时正住在灌县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主持。开堰前先在伏龙观祭祀李冰,向李冰神像顶礼膜拜。祭毕,林森及其从祭人员乘轿直赴二王庙祭祀李二郎。祭毕,林森及其从祭人员又转赴都江堰鱼嘴,在鞭炮和万众欢呼声中,亲视开堰放水。
冯玉祥捐资建亭
1941年、1942年、1945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数次在灌县、青城山居留。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冯玉祥寓居青城山真武宫。1945年8月11日晨,当他听到抗战胜利、日本投降的消息时,当即捐资在真武宫侧建亭,取名“闻胜”,并撰书刻碑一通立于亭中。
解放军抢修都江堰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四川,入川后贺龙司令员指出,要先抢修都江堰,把已延误的岁修时间抢回来。并决定从军费中拨出专款,确定由王希甫负责,由驻灌县解放军协助抢修。12月29日,成立都江堰岁修工程临时督修处。成都军事管制委员会拨款3万银元作抢修经费。驻灌县解放军184师1500余人在师长林彬、政委梁文英指挥下参加抢修工程。整个岁修工程于1950年3月底全部完工。4月2日按照都江堰传统习惯举行了开水典礼。?
都江堰建堰2250周年庆典
1994年4月5日,由四川省政府、国家水利部主办,成都市政府、都江堰市政府、都江堰管理局承办的“中国四川都江堰建堰2250周年庆典”在都江堰渠首隆重举行。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69个使团到会祝贺并参加庆典活动,与会人士缅怀李冰父子的丰功伟绩,盛赞都江堰灌区由50年代的灌溉19万多公顷发展到67万多公顷,成为全国最大的灌区、效益巨大的水利工程。纪念活动期间,与会人士观看了富于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的舞蹈、仿古祭祀仪式及砍杩槎放水活动。
汶川大地震后未见受损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8.0级地震。都江堰是此次地震离震中最近的地区之一,据都江堰景区工作人员介绍,未发现都江堰水利工程受损的迹象。
[编辑本段]历久辉煌
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2260年而不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杰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有兴建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都江堰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
李冰主持创建的都江堰,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具体地说,利用鱼嘴分水堤从眠江引水灌溉,枯水期,自动将眠江60%的水引入内江,40%的水排入外江;洪水时,又自动将60%的水排入外江,40%的水引入内江。都江堰建于眠江弯道处,江水至都江堰,含沙量少的表层水流向凹岸,含沙量大的底层水流向凸岸,将洪水冲下来的沙石大部分从外江排走。进入内江的小部分沙石,利用伸向江心的虎头岩的支引、宝瓶口的节制和"离堆"的顶托,将大部分沙石从飞沙堰、人字堤排入外江,使宝瓶口引水口和灌区干流免遭泥沙淤塞;利用宝瓶口引水口控制进水量,既保证了灌溉用水,又防止了过量洪水涌入内江灌区,造成灾害。都江堰能自动调节进入灌区的水量,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成为天府粮仓。都江堰是成功运用自然弯道形成的流体引力,自动引水、泄洪、排沙的典范。建堰时,李冰还在江中埋石马作淘滩标志,立"三石人"观察水情消长,开创了中国古代水情测量的先例。历代对都江堰水利工程都非常重视,逐步完善了管理机构,建立了岁修、防洪等维护制度,积累和总结了"六字诀"、"三字经"、"八字格言"等宝贵的治水经验,使古堰持续发展,相沿不废。
李冰所创建的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是巧夺天工、造福当代、惠泽未来的水利工程,是区域水利网络化的典范。后来的灵渠、它山堰、渔梁坝、戴村坝一批历史性工程,都有都江堰的印记。其工程结构主要由渠首工程、附属工程和灌渠系统工程组成。渠首工程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组成;附属工程由百丈堤、人字溢洪堰组成;渠系工程主要由内江总干渠、沙黑总干渠、金马河干渠等组成。建国后,为解决都江堰工程维修期间的城市供水问题,又特别设计增建了工业引水暗渠。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学奥妙之处,集中反映在以上三大工程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系统,形成无坝限量引水并且在岷江不同水量情况下的分洪除沙、引水灌溉的能力,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放后,又增加了蓄水、暗渠供水功能,使都江堰工程的科技经济内涵得到了充分的拓展,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勤劳智慧的川西人民,在发展李冰所创建的都江堰事业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分水泄洪、引水灌溉、低堰排沙、运行维修等各种矛盾关系,紧紧依托自然条件、充分运用工程技术解决了各种问题,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治水经验。“深淘滩、低作堰”六字诀,新、旧两个版本的“三字经”,留下了系统、完整而又非常具体的治水经验。认真学习研究和推广都江堰经验,对治理黄河、解决山东的水问题,加快水利网络化建设,发挥我省乃至全国自然地理优势,优化生态环境仍然意义重大。
都江堰水利事业工程针对岷江与成都平原的悬江特点与矛盾,充分发挥水体自调、避高就下、弯道环流特性,“乘势利导、因时制宜”,正确处理悬江岷江与成都平原的矛盾,使其统一在一大工程体系中,变水害为水利。具体讲,以三维空间巧妙构筑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渠首“三大工程”,优化岷江特定区段的硬约束,形成不同流量条件下的主流走势、环流力度,造成岷江不同流量条件下的内、外江不同的水沙分配比,克服川西自然地理劣势,优化岷江和成都平原的关系,发展水利网络化,使其最有利于当地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其三维空间的关系是:平面布局是基础、是前提;立面结构是在平面布局的基础上历经千载,反复优化逐步形成的。
两千多年前,都江堰取得这样伟大的科学成就,世界绝无仅有,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最佳作品。1872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1986年,国际灌排委员会秘书长弗朗杰姆,国际河流泥沙学术会的各国专家参观都江堰后,对都江堰科学的灌溉和排沙功能给予高度评价。1 999年3月,联合国人居中心官员参观都江堰后,建议都江堰水利工程参评2000年联合国"最佳水资源利用和处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