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部分,自然资源则是一定时空和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自然环境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它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1)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提供必要的自然前提;
2)为实行劳动地域分工(生产地区专业化)提供自然基础;
3)它是制约地区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
4)它影响着产业地理分布的地区界限。
总之,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对人类产业活动及其分布具有重大影响,但它们最终并不能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与产业布局。
二、社会经济要素
社会经济要素(或称人文地理要素)是指由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经济、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如居民地、交通网、行政境界线、人口、历史、文化、政治、军事、企事业单位、
工农业产值、商务、贸易、通信、电力、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疾病与防治、旅游设施,等等。社会经济要素的状况深刻地反映了该区域的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的程度。
扩展资料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地理条件
1、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作物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分布:西部高原(畜牧业)、中部和东北部平原(种植业)、周围山地(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3)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
(1)良好的工业基础;
(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3)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布局特点
1、耕作农业区:
(1)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区;
(2)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2、林业和特产区:
(1)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2)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 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3、畜牧业区:
(1)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2)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理要素
1、自然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要素是指涵盖制图区域的地理景观和自然条件,如地质、地球物理、地势、地貌、水文、江湖、海洋、气象、气候、土质、土壤、植被、动物、自然灾害现象等。自然地理要素相对稳定,变化较小,它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优劣,是衡量该区域开发前景的一个重要因素。
2、社会经济要素
社会经济要素(或称人文地理要素)是指由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经济、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如居民地、交通网、行政境界线、人口、历史、文化、政治、军事、企事业单位、工农业产值、商务、贸易、通信、电力、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疾病与防治、旅游设施,等等。社会经济要素的状况深刻地反映了该区域的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的程度。
扩展资料:
基本特征
1、空间关系特征
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之问在地球表面存在各种关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这种特征称为地理要素的空问关系特征。地理要素的空问关系主要包括拓扑关系、顺序关系和度量关系等。
2、时间特征
地理要素存在于地球表面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即地理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空问位置、属性和相互关系是跟时问密切相关的,这种特征称为地理要素的时间特征。
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和属性可能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同时变化,如道路网系的修改扩建、土地利用的变化: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和属性也可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单独变化,如建筑物的空问位置不变而用途发生变化、学校的整体搬迁而属性没有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理要素
地理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势、海拔、海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降雨、温度、光照、大气)、水源(河流水系、湖泊)、土壤、植被等。
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工农业发展水平、市场、交通、政策、人力资源、科技、教育、历史、文化环境等。
自然条件有:位置(纬度、经度、周围环境等),气候(气温、降水等),地形,地貌,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社会经济条件有区位、资源、产业、交通、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