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政治课学习兴趣

2024-11-23 08:49:2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如何激发学生政治课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主渠道。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乐于求知探索,是我们追求的教学理想。但长期以来,学生对学习政治课不感兴趣。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当然有很多,政治课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其教材内容还是较抽象乏味,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让学生及时体验到学习后的用处,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得学生对政治课学习兴趣不浓,造成教学效果低下的现象,也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智育和德育的双重功能。这是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因此,必须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 1 让课堂多一点笑声 有人认为,思想政治课是枯燥的、无味的、空洞的,没有趣味。毫无生气的课让学生情绪的低落,毫无兴趣,昏昏欲睡,那是因为课堂没有笑声。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知识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下来,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政治教师要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而产生共鸣。一个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往往会受到学生欢迎,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幽默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是美感的外在表现,也是道德感的自然流露,教师人格的示范。一个幽默绝妙的语言,一个幽默夸张的动作,一个幽默丰富的表情,会对你的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中适当介入幽默的成分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协调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提高记忆力和增强学习政治兴趣具有一定的作用。教师的幽默能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与感染,使学生形成幽默品质,养成乐观豁达的气度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可以鼓舞学生勇气,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通过幽默的语言、表情、动作,拓宽了自己的思维宽度,以自身的“范例”倡导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缩短了师生的心理距离。政治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板起脸孔说话,语言呆板枯燥的陋习,充分发挥幽默语言的作用,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蔼、微笑、幽默的教师能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的精神获得自由,在高峰体验中绽放绚丽的智慧花朵,教学变得轻松有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 让学生感受到一点“生活味” 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较抽象,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受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认识事物比较感性。因此学生的生活经历成了教育的起点,学生的生活成了教育的背景,学生的生活本身和学生的经验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动力”。如果我们只是用单纯的专业知识去灌输抽象的理论,上课照本宣科,学生听之则会味同嚼蜡、昏昏欲睡,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只有化抽象的理论为朴素的生活知识,才能使他们喜闻乐见。陶行知指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的实际情况,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学生生活,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在课程内容中引入生活案例,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实施教学,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与感受,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思想政治,用思想政治的有关内容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有“生活味”,还要联系时事热点进行教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事的课堂,必然导致缺乏生气。中学生尽管对枯燥的政治理论不太感兴趣,但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外重大事件情有独钟,我们要将这些重大事件与政治课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3 巧设疑问激发学生兴趣 “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徘排”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及时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实践证明,疑点、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而在思想政治课“沃土”中生长出来的诸多疑点,又具有丰实的“营养成分”,是对学生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4 让学生有“事情”做 在旧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多数的政治老师很少布置作业,布置作业大多数也是注重双基训练,所设计的往往脱离了学生实际生活,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开发与个性的张扬。目前高中政治的作业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一是“一刀切”的作业多,自主选择的作业少。二是部分学生存在厌倦心理。三是教师对作业只做简单的对错批改,有的甚至只布置不批改,不能激起学生的共鸣。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理念,必须进行作业改革与创新,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业改革要呈现“生活化、个性化、多样化、人文化”的特征。新课程标准指出: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点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研究与学习实践中培养兴趣,发展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