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上述工作后,即可根据上级下达的项目任务书、前人的调查研究成果和野外踏勘取得的资料,按照相关规范要求编写“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总体设计书”,多图幅联测可合编一个设计。设计书要做到资料依据充分、目标任务明确、技术路线可行、工作部署合理、工作方法恰当,且有针对性强、操作性强、质量保障措施有力,并经主管单位审查批准后实施。经批准的设计书是进行区域地质调查及其成果评审验收的主要依据。
3.3.1.1 设计书编写原则
(a)设计书中对工作区内的沉积岩需提出多重地层划分(包括正式与非正式单位)及填图单元初步划分方案(依据踏勘中测制剖面确定);叙述各岩石地层单位的特点,代表性基本层序及其纵横向变化等情况,特别是各岩石地层单位的识别标志。
(b)对于区内侵入岩,依据侵入岩的岩性、岩石结构与构造和接触关系划分侵入体,依据侵入体与围岩、侵入体与侵入体之间的接触关系及同位素测年数据等资料给出侵入体的时代属性,提出侵入体、单元、超单元(或序列)初步划分方案及命名方案,用“岩性+时代”给予表示。
(c)对于区内变质岩,需提出变质岩类型划分初步方案、原岩性质、分布状况及相互关系,变质变形性质及区域构造轮廓、变质带、变质域特征等。
(d)简述工作区的地层、岩石、构造等方面的主要问题与解决途径。
(e)主干路线的布置与调查要求(在部署图上具体注明),辅助路线的部署与观察点、线密度等。
(f)编写设计书要做到任务明确、主题突出、工作部署合理、方法恰当、措施有力、实物工作量针对性强、经济可行、文字简练。
(g)编写的设计书要及时呈交,经上级主管部门(大区中心)审查批准后,方能实施野外调查工作。
3.3.1.2 设计书编写提纲
遵循以上编写原则,设计书编写形式不严格限制,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以下编写格式。
1.绪言
1.1简要说明上级下达的任务书文号及其任务要求,工作区名称与编号,工作区范围及面积,工作的起止时间。
1.2 简述工作区工作任务、自然地理概况、交通状况及交通位置等。
附:工作区交通位置简图。
2.地质调查研究历史及研究程度
2.1 前人地质工作的评估
2.1.1各种比例尺填图工作的评估。包括填图范围与面积、路线密度、控制程度、填图单位划分方案与精度、图面表达精度、图面结构合理性、评审验收情况、各种不同比例尺图件的统一性与连续性,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2.1.2 地层单位和地层序列建立的依据及其合理性。对沉积地层应根据各省(市、区)地层清理后的资料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含地层单位名称、定义、层型剖面、古生物资料及年代依据、地层的接触关系等)应逐项给予说明,提出处理意见,以便在今后填图中加以解决。
2.1.3工作区的地质构造格架和大地构造属性的认识依据是否充分,与实际资料是否符合,存在哪些矛盾。
2.1.4各项样品采集与测试项目数量、精度与质量,能否满足本次区调工作的要求。
2.1.5 矿产调查程度和质量是否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在本次调查中加以解决。
2.2区内现有研究程度
附:地质研究程度图(比例尺视具体情况定,也可以表格代替),工作区地质调查历史简表,包括调查时间、成果名称、作者单位或作者姓名、出版时间、出版单位。
3.地质矿产资源概况及存在问题
3.1综述工作区区域矿产资源概况
附:工作区地层序列表,矿(化)点情况登记表。包括矿点名称、矿种、类型、产地、规模、开采情况、工作程度(检查、评价、普查、勘探)。
3.2 综述工作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工作区内的地层、岩石(含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及特殊地质体)、构造等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3专题研究:按图幅带专题的原则,在全面分析工作区存在的基础地质问题的基础上筛选确定有关专题,对所设专题的科学意义、调研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等进行简述。
3.4 拟解决的重大关键地质问题。
4.技术路线、填图方法及精度要求
4.1明确工作区的填图类型,如实测工作区、修测工作区或片区-修测工作区。
4.2在明确调查区填图类型的基础上,针对工作区存在的问题及本次着重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本次地质调查的技术路线及填图方法,因此,设计中应分别按不同类型编写。
4.3主要地质调查工作的精度要求
4.3.1地质填图的观察路线。在充分利用遥感图像资料解译的基础上,以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要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为依据。根据基岩出露情况和通行条件精心布置,以穿越法为主,辅以追索法,采用主干路线和辅助路线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填图。一个图幅内的地质观测路线总长度在南方不少于600~800km,在北方不少于500~700km。路线间距大小应视不同情况分别对待。以达到填图精度要求和解决主要地质问题为前提,切忌机械地按网度布置工作量或无根据的任意放稀。若区内遥感图像解译程度为中等-良好的地区,其观测路线总长度可减少25%~30%。
4.3.2实测剖面。每个地层单位都应有1~2条实测剖面予以控制,实测剖面的比例尺一般为1:5000,必要时需采用1:2000~1:500。
4.3.3 本次区调工作各项样品采集与测试项目数量、精度要求。
附:1:5万区域地质(矿产)图(草图)。
5.工作部署
5.1简述组织机构、人员组成、技术装备,详细说明物资供应、安全保障、通信联络及紧急救援措施等。
5.2 工作部署安排。根据踏勘结果、遥感解译程度划分不同工作区,制定不同路线调查方案和工作程序,编制工作进度与工作流程。
5.3编制工作计划,设计实物工作量。
5.4编制总体工作计划和分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工作部署图。
附:1:5万遥感地质解译草图及地质解译程度分区图、1:5万工作部署图、工作进度表、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6.质量管理
按照质量体系要求,简述对图幅质量管理及保证原始资料质量的措施。
7.经费预算
在确定了填图方法、研究内容及专题研究和报告附件的内容之后,按国家财政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相关规定,计财部门的要求,编制区调项目经费预算,并对各项经费预算依据加以说明。
附表:预工-1、预工-2、预工附表-1~15。
8.预期成果
简要说明通过本次区域地质调查预期取得和提交的主要地质成果(包括图幅专题研究成果)及图面的表达方式;设计书中应列出报告附件的内容,除必要的图件(地质图)外,还应编制一些专门图件和略图,设计书中应当列出这类图件的大致清单。最终成果按要求,除提交印刷地质图件及地质报告、地质图说明书及专题报告外,还应按中国地质调查局编制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工作指南》提交ArcInfo、MapGIS图层格式数据光盘及图幅图层描述数据、报告。
9.设计附图
附图1 区域地质(矿产)草图(1:5万)。
附图2 遥感影像解译图(1:5万)。
附图3 研究程度图(比例尺视情况而定,也可以表格方式表达)。
附图4 工作部署图(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