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日2国教育最后到导致了法西斯专政,特点是什么.教训

2025-04-04 01:11:0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20 世纪前期,德、日两国教育改革中都出现了极端的民族主义倾向,最后又都导致两国教育改革中都导致法西斯专政。
一战以后, 德国开始改革学校教育制度。 但德国社会和教育中长期存在的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逐步演变为法西斯专制主义。在纳粹统治时期,德国教育成为法西斯专制统治的 重要工具。同样,日本教育也呈现出极端的军国主义色彩,在二战中两国的教育都成为侵略 的工具,但二者仍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表现如下: (1) 德国教育的特点 ①多轨性、等级性和阶级性。德意志帝国时期,德国教育具有鲜明的多轨性、等级性和 阶级性。三轨制的学校教育制度将学校分为三类:国民学校、中间学校和文科中学。其中文科在德国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②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倾向。魏玛共和国时期,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衔接。 但是在指导思想上也出现了强调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倾向,为以后纳粹时期德国教育演变为法西斯统治的工具提供了机会。 ③法西斯化。纳粹时期,德国学校教育出现倒退。希特勒实行法西斯专政使得教育也被 纳入法西斯化的轨道,成为纳粹实施法西斯专政统治的工具。 而日本教育的特点 ①民族主义加强。20 世纪初期到20 年代,日本为了继承其传统文化、抵御西方文化的影响。 ②重视民族精神教育和军国主义教育,日本的教育开始军国主义化。主要表现为:加强对师生民主进步运动的控制和镇压;加强教育的军国主义内容;军事训练学校化和社会化。 到 1937 年以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战时教育体制.教育成为战争的工具和机器。
教训就是,要抑制极端民族主义,政府不能太过干涉国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