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温度高出苗快,当两片子叶展平时开始定苗,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1. 及时插架 当苗长至7或8片叶时,植株已有20~25cm高,必须及时插架。这时黄瓜生育盛期正值太阳高度角最大,光照强度最强的时候,插架应插篱笆花架,这种架因相邻架竿交错斜插,每根竹竿至少与4根交错,竿与竿连在一起,架的一面搭好后,在垄的一端用手摇动,颤动力可顺竿传到垄的另一端。然后两面的架竿顶部用顺垄竹竿绑在一起,这样的花架非常坚固,一方面遇大雨、大风不歪不倒,避免遭受不应有的损失;另一方面瓜蔓遮阳,减少光照强度。 2. 加强肥水管理 由于夏季温度高,地面土壤水分挥发快,叶子蒸腾作用大,蹲苗时间不宜长,加上瓜的生长速度快,应酌情及时灌水。每次灌水量不宜大。同时要根据天气的特点,改在清晨或傍晚灌水,最好灌井水,有利于降低地温,促进根系发育,避免高地温的影响而使根系发育停滞。伴随灌水次数的增多,追肥用量相应增加,以补充营养的不足。夏季宜追速效性氮肥,不宜追施有机肥,特别是人粪尿,以免造成氨害。夏季灌水多,易生杂草,注意拔除草害,以免其争夺肥水,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下雨时及时排水。 3. 整枝绑蔓 伏天植株生长较快,要及时绑蔓,防互相缠绕,影响生长。夏播品种一般都有侧蔓,但基部不留,中上部侧蔓可酌情多留几叶再摘心,有利杈瓜生长。下部老叶病叶及时摘除,免除过多的消耗养分,还有利于通风。 4. 铺草、遮阳、降温 夏季或越夏一季栽培在高温到来之际,叶蔓一般要封垄盖地,使地面不裸露,创造一个荫蔽、地温较低的小气候环境。如定植太晚,地面裸露,地温太高,对生长不利。为避免地面温度太高,可在垄间铺设稻草、白麦秸(有反光作用,可减少地面辐射热)。有试验证明,铺麦秸比未铺的晴天10cm地温可降低1~2℃,阴天降低0.5~1.0℃。热雨后或晴天下午3~5h灌井水,比未灌的10cm地温可降低5~7℃。向根部培土也有一定的降低地温的效果。 5. 间蹲间促,保蔓不衰 黄瓜越夏一季栽培采取间歇蹲促法,是一大栽培特点。前期蹲苗,促进根深叶茂,为采收高峰期早点出现做好准备。摘瓜开始后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多结瓜,炎热到来之际,进行控秧。在原来经常中耕的基础上,进行深中耕,有意将土表层一部分毛细根切断,促进新根下扎,土壤表层以下温度较低,有利于根群的扩大。这时果实生长会遇到一定的限制,营养生长暂时减弱,再加夏季叶片感病,下部叶片易于干枯脱落,果实采摘会出现短暂的空挡。深中耕缓秧后,摘除下部老黄叶、病叶,促进通风透光。以后转入浅中耕松土,拔除杂草。在这个基础上,猛促秧、果的生育,及时进行追肥。开始可每667m2追施磷酸二铵20kg,炎热过去之后冲施充分腐熟的人粪尿1000kg,或撒施豆饼50kg,然后浅锄灌水,可促进越夏后生长,迅速形成第二个生长采收高峰期。以后每隔15天追一次氮磷钾复合肥,一般每667m2施15kg左右,数量不宜过多,拉秧前15天左右,停止追肥。 6. 采收 初夏播种后,温度逐渐升高,幼苗生长快。天热,果实也发育得快。播种后40天左右就可以采收,宜勤收,一般多隔几天采收1次,甚至每天采收,以确保果实鲜嫩和植株旺盛生长。 高寒地区越夏一季栽培的,在春季和前面叙述的相同。在夏季采收次数也应增加。夏末秋初以后,气温逐渐下降,采收间隔时间相应拉长。总之,应该根据黄瓜生长速度和植株长势及时采收,避免坠秧。
黄瓜(学名:CucumissativusL.)葫芦科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植物。茎、枝伸长,有棱沟,被白色的糙硬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