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对现代人的危害?

2024-12-03 04:18:3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青年一代对于新年拜祭祖先的习俗已经不似上一辈那么重视,大多数青年人只是把祭祖当成上一辈的事,对于祭拜的实质并不了解,只是形式上的遵从。尽管对于拜祭的各种情况并不甚了解重视,但是仍有一半比例的青年人认为新年祭拜神灵是有必要的,拜祭所花的费用属于不可节省的正常开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过年应该拜神祭祖的想法是根深蒂固的,无论是这一代还是上一代,对于拜祭的花费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向亲友拜年的主要方式仍然是登门造访,随着手机的普遍,使用短信拜年的人数也逐渐增多。这点在青年人的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另外网络也是青年人拜年的主要方式。反而是使用电话拜年的人比例不大。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联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交往圈子,使拜年变得手指上的功夫。少了面对面的一些客套,确实节省了时间,可以把时间充分利用在其他事情上,只是少了带着柑子登门拜年的习惯似乎也就少了一点人情味。

年初四大多数的家庭在这一天都有拜祭的习惯,而所花的费用大多在一两百块钱之间,但有大部分的青少年并不知道这一天是什么日子,有什么习俗,不过认为春节时期的各种拜祭活动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必要的开支也属于正常。

在潮汕地区,农历正月初九并不为人所重视,不像台湾,是春节后第一个大的岁时节俗,就像上面的数据所示,越年轻的一代对正月初九的认识就越少,甚至对青年人来说,对初九的认识几乎等于零。而对于中老年人,虽然他们大都知道正月初九是“天公生”,但这只是一种对风俗的延续,对于它的来源,很少有人了解,何况深知!而且对于它的重视程度,即会在这一天祭祀,或遵循它的一些旧风俗,刻意避开它的一些忌讳,却是很少的了。特别是在城市。

老一辈大多知道正月初九是“天公生”,但城市里的多数人却不会在这一天祭祀,这或者可以看出,老一辈对“天公生”并不是很重视。老一辈人常常会继承旧风俗、旧传统,同时,也不会去随意接受些新的风俗,这就是我外婆常说的“老例不改,新例不起”(潮汕话)(一般拜天公好像是大年初一)。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农历正月初九在潮汕旧风俗中所占的地位并不是很重。(而我刚才提到的新的风俗,就是现在潮汕地区有些人开始认为正月初九是玉皇的生日,比较重要,会选择在这一天祭祀。)

拜祭花费情况 [观看统计数据]

从统计资料来看,拜神仍然是潮汕地区新年的重要习俗,在除夕、大年初一等重要节日,大多数家庭仍然有祭拜的习惯。随着社会生活步伐的加快,也有不少家庭对拜祭的习俗并不讲究,年初四、年初九等日子的拜祭情况比年初一有所减少。

我们小组对潮汕的民风风俗展开调查,让人们对民风民俗情况有进一步了解。另外,我们还顺便调查了关于封建迷信遗留下来的风俗——拜神。这是封建制度下,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人们企图将生活中的各种不顺交给神灵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就是自身的不是或者其他的一些借口。老一辈的人遇到困难就会求神拜佛,投石问路,而不去想一些实际的解决办法。我们小组将有拜祭的家庭和没拜祭的家庭在春节期间所作的花费作了调查统计。

从图中可以看出有拜祭的家庭比没拜祭的家庭花费要多出3-4倍。不难理解,拜祭一般要买些“牺牲”(猪牛羊等祭品的统称),还要买一些所谓的纸钱,这花费可不少,还不如把这些不必要的花费拿来做慈善事业,要不做生意也比无谓的拜祭来的实用。这些“牺牲”在拜祭后还可以拿来吃,而“纸钱”就只能用来烧,不仅浪费钱,还污染空气。

回答(2):

信则灵,不信则不灵

回答(3):

自古以来都有迷信和正信两者,这好比烦恼和快乐一样。没有好与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