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上拿着的板子,最初的用途是什么?

2024-10-29 14:04:3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上拿着的板子,最初的用途是用来记录天子的命令或旨意,也可用来书写向天子上奏的章疏内容。

古代时期大臣们上朝的时候手里面所拿的板子叫做笏板,笏板最主要的用途,是古代大臣朝见天子时,用来记录天子的命令或旨意,也可用来书写向天子上奏的章疏内容,为备忘提示用。

笏板的长度大约2尺6寸,中宽3寸,此物件虽然不大,但却很贵重, 这是由它的质地决定的。笏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

扩展资料:

笏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最早出现的年代应在春秋以前,史学家认为在商朝就可能开始使用了,是古代中国官员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办公用品。

笏,又称手板、玉板、朝笏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

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笏板

回答(2):

  1. 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上拿着的板子叫笏板,最初的用途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

  2.  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

  3.  《礼记》中已有记载,玉笏板出现的年代应该早于春秋时期,估计在在商周时期已有使用。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回答(3):

将要表奏的事情刻写在上面,用于呈上给皇上御览,一般用象牙或玉石制造

回答(4):

笏,音“户”。
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回答(5):

上朝时 要报告的事怕忘记了 就写在上面了 不就这一个用么 一直就是这么用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