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慢性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当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病毒在体内不断复制同时由于乙肝病毒的嗜肝性使肝细胞受损肝脏发炎。
人被乙肝病毒感染后开始进入乙肝的潜伏期,乙肝病毒的潜伏期平均为30到180天不等,在这期间临床反应因人的免疫反应而不同,然后感染者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虽然体内都存在乙肝病毒,但两者的应对措施差距很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肝脏往往没有任何受损异常,而乙肝患者由于乙肝病毒的损害而出现肝功能异常和肝脏炎症。
1.乙肝病毒携带者
严格的说,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算“患者”,他们仅仅是身体携带有乙肝病毒而已,机体各方面功能与正常人无差异。
在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中,约有90%到95%的成年人会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但儿童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几率不到20%,因此在乙肝的预防上儿童更加是预防重点。0
乙肝病毒携带者通常无需治疗。主要有两个原因:
(1)目前对于携带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临床上并没有无有效方法能让“携带者”变成“非携带者”。
(2)贸然治疗容易取得反效果
即便目前服用替诺福韦、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对抗乙肝,但如果携带者采用抗病毒往往效果不佳,甚至会造成继发耐药等不良后果,所以冒然治疗很可能比不治疗还要糟糕。
不过这部分人也不用过分担心,因为只要肝脏并无炎症活动,也就是疾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就不必过分紧张,寻求过度的治疗。只需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定期随访、检查,当病情变化时需及时治疗即可。
2.乙肝患者
若发现肝功能异常,乙肝病毒数在上升且超标,那么明显表示感染者已经患上了慢性乙肝,此时应全面检查诊断患者的身体情况,并且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等进行用药治疗。每个慢性乙肝患者的身体情况都不同,千万不能因为某人用某药恢复了就跟风使用。盲目用药除了疗效得不到保证,其安全性往往也容易出问题,使患者本身受损的肝脏雪上加霜。
无论是乙肝病毒携带,还是乙肝,都不像许多人想的那样可怕,我们更不能听信谣言去妖魔化它。
即便是乙肝也是完全可防可治,比如目前的替诺福韦、恩替卡韦等一线抗病毒药物就已经可以有效控制乙肝病情,让乙肝患者终身正常地生活。对待乙肝,我们也完全没必要害怕,也没必要紧张。
转贴:乙肝病毒携带中包括大三阳或小三阳,是统称。乙肝病毒携带是肝功没有问题,只是血液中有这种病毒。
目前,针对大三阳的治疗及小三阳的治疗是患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对多数患者只关注“大三阳”、“小三阳”的转阴,而忽视肝炎肝纤维化,这是人们认识上的一大误区。中国中医研究院肝病专家特别指出,“大三阳”“小三阳”患者是否需要采取治疗,要根据是否有肝损伤和肝损伤的严重程度来决定。因为这二者都只能反映体内病毒的存在状态,或反映传染性的强弱,而不能反映肝损伤的严重程度。由于病毒的复制水平与肝损伤的严重程度不直接相关,因此病毒多了不一定肝损伤严重,病毒少了不一定肝损伤轻。或者说,“大三阳治疗”者病情不一定重,“小三阳治疗”者病情不一定轻。慢性肝炎的发展有4种阶段,即轻度、中度、重度和重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乙肝患者来说,首先要明确自己处于什么状况,多数患者处于轻度的阶段,这时患者一定要找正规医院、找正规医生,用药要少而精,用够疗程,严密监测,定期复查;不能乱用药,用药时也要注意其适应症。
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大三阳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属于病毒性肝炎,都有很强的传染性,所以很多人将二者混淆。
其实乙肝病毒携带者与乙肝大三阳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比如乙肝病毒携带者没有肝病体征和症状,并且肝功能正常,而乙肝大三阳患者有肝病症状和体征,肝功能也是异常的。
目前国内TAF一盒大约一千多,个别城市报销下来五百多一盒,如果负担大可以选择印度TAF,一盒大约140元,还有什么想知道的欢迎问我。
主要的传播途径有血液、性、母婴、皮肤粘膜破损传染。若不及时治疗,部分患者甚至会导致肝硬化、肝癌等情况发生。患者需要完善相关检查,包括乙肝病毒DNA、肝功能、肝脏彩超等,根据检查结果结合病情制定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
饮食宜清淡:宜多进食新鲜蔬菜,如青菜、芹菜、菠菜、黄瓜、西红柿等;多吃水果,如苹果、生梨、香蕉、葡萄、柑橘等。 食物要富含优质蛋白质:蛋白质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乙肝病人一旦病情好转,即应逐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并选用优质蛋白质和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以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不宜多食用的是罐头食品、油炸及油煎食物、方便面和香肠。罐头食物中的防腐剂、食物色素等会加重肝脏代谢及解毒功能的负担。油炸、油煎属高脂肪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容易引起吸收不良性脂肪写。反复煎炸的食物油中会有致癌物质,对防止肝炎发展为肝癌是不利的。
什么是「大小三阳」?
所谓“大小三阳”是指进行“乙型肝炎抗原二对半检查”(简称为乙肝二对半)的二种不同结果。“二对半”中的第一对是指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第二对是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另外第三对是核心抗体(抗-HBc) 和核心抗原(HBcAg)。由于在肝细胞中,核心抗原已被全部装配成乙肝病毒,血清中没有游离的核心抗原,故在周围血液中只能检测到第三对中的半对,即核心抗体,故称二对半。
“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一般认为,“大三阳”传染性相对较强,同时演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小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大三阳”和它的区别是前者E抗原阳性。它通常是由“大三阳”转变而来,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一般认为“小三阳”的传染性较小。但对于一些E抗原和E抗体均为阴性的人,它所感染的乙肝病毒可能是已经产生突变的病毒株感染,它不能表达E抗原和E抗体,但是如果检查乙型肝炎病毒去氧核糖核酸(HBV-DMA)依然阳性,表示病毒血症存在,仍然具有传染性。
无论“大三阳”抑或是“小三阳”,只是反映人体内携带病毒的状况,均不能反映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因而不能用来判断病情的轻重。要想了解肝功能的情况,最好是定期(3个月至6个月)到医院作一次肝功能和乙肝两对半检查。
“两对半”,“大三阳”与“小三阳”
什么是“大三阳”,“小三阳”,以及“两对半”,原来“大三阳”是指在乙肝检查中 HbsAg阳性, HBeAg阳性,抗HBc阳性。“小三阳” 是指在乙肝检查中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两对半” 是指在乙肝检查中HbsAg、HbeAg, 抗HBs、抗Hbe,抗HBc。
从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检测“两对半”,已为众所周知。近年又出现“大三阳“和“小三阳”的称法,并在谁重谁轻问题上存在误区。其实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在“表抗“和c抗体均为阳性的基础上,如果e抗原也是阳性,即被称为“大三阳”,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阳性,说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果仅有e抗体阳性,即被称为“小三阳”,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若乙肝病毒DNA阴性,则基本不再具有传染性。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认为“大三阳“病情重,“小三阳”病情轻,希望从“大三阳“尽快转为“小三阳”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真正决定患者病情轻重的是乙肝病毒DNA、肝功能和临床症状。大致有下面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一小部分“小三阳”患者,其乙肝病毒DNA仍然阳性,提示病毒复制仍然活跃,且有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变异的结果,患者的病情可能较重和发展更快,应加以注意。第二种情况‘无论患者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正常,又没有明显的症状,都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不能诊断为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多数人是在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由于当时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无力清除病毒,容忍乙肝病毒与其长期和平共处,而成为携带者的。第三种情况,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或伴有临床症状,或有肝脾肿大等,则应该判定为乙肝患者,需要积极治疗,以尽快控制活动性肝病。因为我国绝大多数肝硬化、肝癌患者,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反复肝病活跃的过程。换句话说,只要没有活动性肝病或能避免慢性肝病的反复活跃,就能有效地阻止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的发生。医学研究还证明,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每年有5%-10%的“大三阳”者自然转为“小三阳”。自然转阴对每个“大三阳”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机会,但具体何时发生,目前还没有办法确定。因此,建议“大三阳”者不必过分担心。即使试图用抗病毒药将“大三阳”转为“小三阳”,也必须选择肝功能异常者,治疗才有反应。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适于药物治疗,等待自然转阴才是明智之举。他们可以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但不宜从事餐饮服务和保育工作。
请放心,你现在没有发病只是有乙肝病毒感染,请提供彩超检查,我好为你进一步分析,现在没有必有服药,还没有发病,更不能谈病情严重了。尿黄而肝功能中胆红素是正常的,就不是肝炎造成的,一般是吃的食物含有色素,会造成尿轻度的黄色的。这是正常现象。
天津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科-赵桂鸣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