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十万火急!中国港口的发展优劣势!

2025-04-13 08:39:1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中国GDP的快速增长,形成对资源的强劲需求,带动铁矿石、煤炭及原油进口的快速增长,大宗商品运未来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房地产行业的兴旺,中国钢铁(钢铁行业调研)行业有望进一步发展,对铁矿石需求依然很大,2010年中国铁矿石(铁矿石进口)进口量将达到5亿吨。

从港口的产能扩张来看,短期内散货、油轮码头不会造成过剩。“十五”期间,我国沿海港口建设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仍无法满足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高速发展的需要。总体来讲,我国港口能力仍供不应求。根据交通部“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全国沿海集装箱专业化泊位数量达到377个,通过能力1.36亿标箱;北方7个主要煤炭装船港一次煤炭下水量达到5.8亿吨,主要卸船港一次接卸泊位卸船能力4.55亿吨;沿海港口20万吨以上原油卸船泊位接卸能力达到2.8亿吨,全国沿海液化天然气接卸能力达到1830万吨,沿海港口20万吨以上矿石码头通过能力达到3.25亿吨。在这样的规划下,港口适应度接近1:1,因此我们看好未来5年北方港口大宗散货码头的盈利能力将获得持续的提升。

面对着日益港口业务增长,现在我国沿海地区加大对港口投资力度,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沿海地区的吞吐量将会在现在的基础上将会有大幅度的提高。随着我国对港口重新调整规划,我国确立了五大区域港口群,自北向南依次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西南沿海地区。同时建立完善的集装箱、原油、铁矿石、煤炭等专业化运输系统。

《2009-2010年中国沿海港口大宗货物运输市场研究与发展预测》对中国大宗货物运输(大宗货物运输市场分析)市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报告是在中心“十一五”港口行业研究组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最新数据,结合我们对企业进行战略分析的基础上撰写而成,为企业把握整个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提出基于趋势上可能战略选择。

本研究报告依据国家信息中心和国家统计局等权威渠道数据,同时采用中心大量产业数据库以及我们对港口运输行业所进行的市场调查大量资料,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中国大宗货物运输(大宗货物运输行业调研)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的预测论证。本报告主要面向于港口大宗货物运输相关企业,同时对于产业研究规律、产业政策制定和欲进入的金融投资集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回答(2):

  2013年,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速度领先全球港口。全球前20大集装箱港口将有11个来自中国,前10大集装箱港口则有7个来自中国。深圳港将首次超过香港港,成为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口;大连港凭借20%以上的增速集装箱吞吐量将超过安特卫普港、汉堡港和高雄港等3个港口,晋升全球第13位;厦门港上升2位,位列全球第17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苏州港将跻身全球第20位,成为全球Top20集装箱港口中唯一的一个内河港口。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集装箱租赁行业市场前瞻与领先企业经营分析报告前瞻》数据显示,2007-2012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复合增长率为9.17%。2012年,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747万TEU,比上年增长8.43%。2013年1-9月,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1.41亿TEU,同比增长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