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的识人方法?

2024-11-30 04:44:0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建议你学诸葛亮和曾国藩的识人之术比较好。
诸葛亮: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1、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和一个人就一些相关的争论性话题进行争辩,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机敏反应能力及其心境是否开阔。
2、放之以权限而观其识;
曾有老外说:在中国做生意,最大的问题是人的问题。管理一个人,我自己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权与深潜:给予你足够的权限,让人有个空阔的活动空间,但暗地里监督你工作的办事过程,一看其处理事情的能力,二看其对待工作的态度,三者在偏离工作轨道,对公司可能造成较为重大的负面影响或损失时好及时出手予以纠正或制止。
3、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与人喝酒并劝酒,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性,有的人酒后喋喋不休,此人不能涉及你公司及其个人的重大秘密,因为说不准哪天他喝醉后就全给你吐出来了;再者,有的人对自己的控制力不够,当众就在桌边大吐,说不定哪天你带他见客户就出现

回答(2):

唐朝是绝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的一个朝代,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唐朝的统治时长长达289年,在这两百多年的统治过程中唐朝缔造了多个发展盛世,其中包括贞观之治、永徽之治以及开元盛世,其中开元盛世是唐朝发展最为鼎盛的阶段。开元盛世是在唐玄宗统治时期产生的,这个时期的唐朝不管是经济,还是文化,抑或是人口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安逸令人颓废,唐玄宗后期的统治是怎样的?后人是如何评价

唐玄宗统治初期,他知人善用、励精图治,唐朝也因此迎来了盛世。但是统治后期的唐玄宗却开始沉迷于享乐,被奸臣,宦官及后妃所迷惑,安史之乱的爆发更是一度导致唐朝政权陷入危机。唐朝由盛至衰的转变也透露出唐玄宗后期的统治是非常腐败的,那么唐玄宗后期的统治状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进入开元盛世之后,唐朝百姓安居乐业,国力昌盛,对外交流也十分活跃。在如此安逸的环境中,唐玄宗的心态慢慢发生了变化。

安逸令人颓废,唐玄宗后期的统治是怎样的?后人是如何评价

在生活上,唐玄宗也是一改早前的节俭之风,变得奢侈荒淫。在政治上,唐玄宗认为国泰民安,天底下已经没有事情可令他忧愁,于是就开始懈怠政治事务。而且统治后期的唐玄宗开始识人不清,贬忠臣宠奸臣。唐玄宗统治后期,开始重用宦官,其中最受他信任的莫过于高力士。话说,唐玄宗究竟有多信任高力士呢?只要高力士当值他就可以睡得安稳,由此可判断唐玄宗真的是十分信任高力士的。

安逸令人颓废,唐玄宗后期的统治是怎样的?后人是如何评价

唐玄宗对高力士的信任还表现在高力士推荐给唐玄宗的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人均受到了重用,然而这些人都是一些奸佞之臣。其中李林甫就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成功取代被唐玄宗贬出长安的张九龄,成功右相。李林甫善于揣摩唐玄宗的心思,因此深得唐玄宗的喜爱,甚至将国政都交由李林甫把持。天宝十年(751年)的时候,李林甫为了杜绝出将入相以保证自己的相权不受动摇,

安逸令人颓废,唐玄宗后期的统治是怎样的?后人是如何评价

故向唐玄宗进言:文臣为将,怯于战阵,不如用寒族、蕃人,因为他的这番提议少数民族出身的高仙芝、哥舒翰等将领开始得到重用。与此同时,安禄山也因为李林甫的这个建议得以长期控制河北地区,从而为后来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祸根。李林甫担任宰相长达十九年,在这期间排除异己,独揽大权,导致唐朝朝纲紊乱。而在他逝世之后,杨国忠接任右相之位,唐朝朝纲进一步恶化。

安逸令人颓废,唐玄宗后期的统治是怎样的?后人是如何评价

唐玄宗统治后期识人不清还体现在他听信武惠妃的谗言,将自己的三个儿子给杀害了。这件事情发生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驸马杨洄在武惠妃的授意下诬告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人意图谋反。因为武惠妃经常在唐玄宗耳边吹枕头风的缘故,唐玄宗本就对这三个儿子不是很满意,所以最后在多方“怂恿”之下唐玄宗先将这三个儿子贬为庶人,后又将他们赐死。

安逸令人颓废,唐玄宗后期的统治是怎样的?后人是如何评价

朝政的混乱又进一步引发了唐朝经济的衰败。一方面,唐玄宗在统治后期行事作风日渐奢华,再加上武惠妃、杨贵妃这些宠妃的花费,让唐朝的经济支出逐年增加。另一方面,支出在不断增加的时候,税收收入却在急剧减少。唐朝初期实行的是均田制,所谓均田制就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但是随着开元盛世的到来,为了顺应经济的高速发展均田制开始逐渐瓦解,众多国有土地私有化,这就造成国家赋税来源大幅度减少。

安逸令人颓废,唐玄宗后期的统治是怎样的?后人是如何评价

而官府为了完成朝廷给到的赋税任务,于是就加大对初始授田农民的剥削,结果导致大量农民不堪重负纷纷出卖土地或者弃家逃亡。这样一来,唐政府的赋税收入就又进一步减少。不断增加的支出与不断减少的税收收入,导致唐朝国库入不敷出,经济发展也因此受创。再有就是唐玄宗在统治后期虽然对内怠问政事,但是对外却非常热衷于开疆扩土。所以唐玄宗统治后期经常对吐蕃、南诏、契丹等少数民族发动战争,从而导致边境地区的安定状态被打破,唐朝与其它民族的友好关系也因此破裂。

安逸令人颓废,唐玄宗后期的统治是怎样的?后人是如何评价

众所周知,战争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唐朝为了弥补战争带来的财政空缺,唐玄宗开始任用任用敛财之臣,加大了对老百姓的剥削。与此同时,为了赢得边境战争的胜利,唐玄宗不断加大对边境地区的军队投入,从而导致国家军事布局出现“外重内轻”的不利情况。但是在这种背景下招募来的士兵多是一些好吃懒做之徒,且不说他们是否能够在唐玄宗发动的战争中帮忙赢得胜利,没有拖后腿就算是不错的了。

安逸令人颓废,唐玄宗后期的统治是怎样的?后人是如何评价

唐玄宗统治后期,“外重内轻”的军事布局也给了安禄山可趁之机。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伙同契丹、室韦、突厥等少数民族举兵造反意图推翻唐朝政权,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当时身兼数职的安禄山手握20万兵力,反观唐朝的中央兵力连8万都没到。两者一对比,兵力差距显而易见。次年,负责防守长安的唐朝将领哥舒翰紧急集结了20万军队。这些士兵虽然在人数上与安禄山军队相差无几,但是因为临时组凑的,战斗力根本无法与安禄山军队相提并论。

安逸令人颓废,唐玄宗后期的统治是怎样的?后人是如何评价

而唐玄宗全然不考虑这方面问题,只是一味地催促哥舒翰出兵。被逼出兵的哥舒翰很快就被安禄山军队打败,最后全军覆灭。突破了哥舒翰这道防线之后,安禄山率军直入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杨国忠及杨贵妃就在逃亡途中因为随行士兵的哗变而被杀,而唐玄宗在757年才得以重返长安,但是自那之后不再过问政事。

回答(3):

唐玄宗的主要治国措施有量才用贤、整顿吏治、修订律法、改革兵制、发展经济等。
(一)量才用贤。开元初年, 唐玄宗登基并巩固皇权后,针对国家拨乱反正的需要,在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的基础上,重视提拔贤能人士做宰相。在选贤任能方面,唐玄宗眼光精准,能够根据时代需求来选拔贤才,如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均是在唐玄宗时期著名的宰相。唐玄宗根据姚崇提出的“十事要说”,广开言路,采取奖励正直大臣,整治外戚,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措施,并改革宰相机构,把“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增加了中书省的权力,排除了皇族专权、外戚干政的弊端,巩固了上层统治和朝廷秩序。
(二)整顿吏治。唐玄宗不仅慧眼识贤相,还对吏治进行了整治。为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其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一是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把武则天以来的许多无用的官员一律裁撤,不但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政府支出;二是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纠举违法官吏,严惩不怠;三是重新将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四是重视县令的任免。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国家形象。所以,唐玄宗经常对县官亲自出题考核他们,确切地了解这些县官是不是真正地称职。如果考试优秀,可以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实,也会马上遭到罢黜。李隆基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这是唐玄宗能开创开元盛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修订律法。从开元初年到开元八年,唐玄宗实行行政改革,而行政改革的内容几乎完全是恢复和贯彻武后建立统治前奠定的行政准则。开元初年,唐玄宗命姚崇组织修订法令,并将其修订而成的《开元前令》正式定入官品。在宋璟和苏颋担任宰相时,唐玄宗诏令又命再作修订成《开元后令》,这一次包括刑法在内。编纂工作成于开元七年即719年,阴历三月呈送唐玄宗御览并被公布。《开元后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其大部分内容收入《唐六典》,此书提供了唐代行政法的详细内容。修订律法,确保了大唐再度置于一个精心制订的统一行政规定和实践的体制之下,对恢复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四)改革兵制。公元723年,唐玄宗接受宰相张说的改革主张,军事上裁减20万边防军,建立雇佣兵,把府兵制改成了募兵制。这次改革是从府兵制到雇佣兵制的转变。这种制度使原来的府兵轮番到边境守卫的做法取消,解除了各地人到边境守卫之苦。同时,这种雇佣兵还为集中训练、提高战斗力提供了保证。同时,唐玄宗还采取了其他很多的整军措施,如颁布了《练兵诏》,命令西北的军镇扩充军队,加强训练。为彻底解决军粮问题,玄宗又命令扩充屯田范围,在西北和黄河以北地区大力发展屯田,增加粮食产量等。
(五)发展经济。唐玄宗重视发展经济。为了增强国力,加大财政收入,其先从经济方面改革方面入手,制订新的经济措施打击豪门士族,解放劳动力;改革实施封制度,以增加政府财政收人,减轻人民负担;打击佛教势力,淘汰不从事生产的僧尼;开辟土地,在全国各地大兴屯田,兴修大型水利工程,推广农业技术,广泛采用水稻育秧移植,大力发展农业。
唐玄宗采取的一系列积极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经济迅速发展。此间的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也大幅度增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回答(4):

李林甫是历史上有名的奸相,他尽管没有才学,留下了杖杜弄獐的笑柄,但是通音律,会机变,善钻营,他通过交结宦官,巴结武惠妃,走裙中路线而登上相位,担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他在位时得玩弄权术,能暗中揣度皇上的意图,深得恩宠,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同朝为相的张九龄、裴耀卿、李适之等忠臣,先后被他排挤罢相,还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做大,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对于这样一个恶人,是唐玄宗不识人而用他那么长时间吗?非也,其实,李隆基对李林甫其人门儿清,如果真的是让李林甫欺骗了他,那他就不是唐玄宗李隆基了。如果你不相信,就看看他怎么评价李林甫的吧。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四川,住在成都,这时候皇帝是儿子肃宗,他自己是太上皇,已经不理朝政了。一天他与给事中裴士淹谈论宰相。他提到当时被肃宗委以平叛重任的房琯时说:“房琯平定不了叛乱。如果姚崇尚在,叛乱早就平定了。宋璟则是沽名卖直之人。”而后又对所有宰相一一点评。当提到李林甫时,玄宗说:“李林甫妒贤嫉能,无人能比。”你看看,他对李林甫是怎么样一个人清楚着呢。这时候裴士淹也忍不住问他:“陛下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让他当这么久的宰相?”玄宗默然不语。

唐玄宗为什么默然不语?因为不能说,不好说。是啊,他怎么说?说什么?说“我需要李林甫那样的小人替我办事”?说“只有这种小人才能替我办事”?

中国人都有一种情结,就是“好皇帝,坏奸臣”意识,人们看到历代君王多会重用一些“是鬼不是人”的小人,导致朝政紊乱,总是为君王惋惜,以为是君王没有看清小人的真面目,上了小人的当,用错了人。其实,就是我们普通人,也知道“近君子,远小人”那一点点道理,英明如唐玄宗那样的皇帝岂有不知道这个道理的。说到底,皇帝需要李林甫那样的小人替他办事。从根本上说,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这种用人上的腐败,这是专制制度必然产生的现象。历史上的皇帝往往会选拔一些小人当鹰犬,以对付他怀疑对自己有不轨之心的臣下,用他们来打击他的反对者,或疑似反对者。这些小人会用一些卑鄙的手段去消灭对君王不满的人或疑似反对者,不管这些人是否对社稷有功,也不管搞掉这些人有没有证据。这些小人在为君王排忧时,往往会趁机消灭自己的政敌。

说到底,皇帝用这种人省心,顺心,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何乐而不为。

这种人听话,他说出来的话总是让皇帝高兴,不会惹他生气。你喜欢什么就给你来什么,他做出来的事情总会让皇帝高兴,不会让皇帝烦心。你看,唐玄宗晚年尊崇道教,追求长生不老。李林甫便投其所好,“请舍宅为观,以视圣寿”,取悦玄宗。唐玄宗晚年,尤其是在有了杨贵妃以后,生活比较奢侈,出手比较阔绰,这些都需要钱。李林甫为了保障唐玄宗的需求,乃“谋增近道粟赋及和籴以实关中,数年,蓄积稍丰”。意思是李林甫想方设法地增加了粮食税收和关中地区的购买力,几年下来,关中钱粮储备就丰足了。唐玄宗喜欢音律,时不时的自己还要亲自作曲,李林甫也精通此道,君臣二人经常唱和。唐玄宗早期喜欢武惠妃,李林甫就拼命巴结武惠妃和他的儿子,积极谋求武惠妃当皇后,寿王李瑁当太子,为此他不惜谗害了前太子李瑛。后来,唐玄宗移爱杨贵妃了,李林甫也迅速转变,千方百计讨好杨贵妃和她的家人。可以说,李林甫总是时刻和唐玄宗保持高度一致,完全以玄宗之心为心。你说,这样的人,谁当了皇帝能舍得让他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