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韩国灭郑,没有引起诸侯讨伐呢?

2024-11-29 21:30:1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战国初期,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战国七雄之外的各个诸侯国,基本上都被战国七雄吞并了,比如齐国就消灭了宋国。


但是,齐国灭宋的代价,却是非常沉重的。公元前286年,齐湣王灭宋国。两年后,也即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三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齐湣王逃入莒,被楚将淖齿杀死。由此,因为消灭宋国,齐国遭到了燕国、秦国、韩国、魏国、赵国这五国的联合讨伐。那么,问题来了,齐国灭宋后遭到五国伐齐,为何韩国灭郑,没有引起诸侯讨伐呢?

首先,齐国灭宋后,之所以遭到五国伐齐,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是齐国在战国中期非常强大,和秦国平起平坐,这导致其消灭宋国后更加令天下诸侯国忌惮;二是齐国在消灭宋国之前,就和燕国结下了仇怨,因此,在五国伐齐之前,燕昭王积极策划,推动五国伐齐联盟的出现;三是宋国是战国七雄之外的大国,也是一个富庶之地,齐国吞并宋国的行为,引起了周边大国的眼红和不满。


在韩国即将灭郑之际,郑国再次内乱。郑繻公杀其相子阳,而子阳的党羽又杀郑繻公。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郑国的内乱,加快了其被韩国消灭的进程。公元前375年,韩国终于吞并了郑国。在此基础上,韩国迁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一带)。通过韩国消灭郑国的过程来看,韩国显然不能称之为一个强国,也即其之所以能吞并郑国,还是因为郑国自己发生了内乱。


在此之前,郑国一度派兵包围了韩国的都城阳翟。当然,纵观整个战国时期,韩国基本上一直是战国七雄中垫底的诸侯国,在整体实力上完全比不上另外六个诸侯国。因此,韩国虽然消灭了郑国,却仍然无法对战国七雄中的其他诸侯国造成多大的威胁,这和齐国消灭宋国时的情况,无疑是截然不同的。

另一方面,前面已经说了,五国伐齐的出现,和齐国、燕国之间的仇怨存在直接的关系。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齐宣王乘机发兵干涉。只50天就攻占燕国都城蓟(今北京),几乎灭亡燕国。但是,这也燕国上下非常痛恨齐国。尤其是燕昭王这位君主即位后,更是招贤纳士,意欲报复齐国。但是,就韩国来说,在消灭郑国前后,则没有和战国七雄中的哪个诸侯国结下深仇大恨。由于地处黄河中游地区,韩国东部和北部都被魏国包围、西有秦国、南有楚国、以及有当时已很薄弱的东周(洛阳),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


最后,对于韩国来说,其消灭的郑国不管是疆域面积,还是地理位置上的价值,都比不上同时期的宋国。宋国睢水北岸的宋都商丘、济水北岸的陶丘,获水和泗水交汇处的彭城,都是极为繁荣的商业都会。当时的宋都商丘,不仅是宋国的中心城市,也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都会,规模宏大,今存遗址面积10余平方公里。《史记·货殖列传》说,“陶、睢阳(即宋城)亦一都会也……彭城亦江东一都会也”。并且,在疆域面积上,宋国的疆域包含今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等部分地区。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富庶的宋国,可谓战国七雄外的又一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