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针对性
学校在安排指导内容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两方面的实际情况:一方面是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现实需要。只有从这两方面的实际出发,才能使指导更有针对性,从而取得理想的效果。比如在对家长进行指导时,就应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对家长进行指导。
2. 系统性
对家长进行指导时,不仅要有针对性,而且应体现出有关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所谓完整性和系统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是说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知识的角度看,应该有一个系统的设计,不要因过分强调了针对性,而在指导内容上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实用主义做法,显得过于支离破碎;另一方面是说从学生的发展过程看,也应该有一个系统的安排,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都要妥善安排有针对性的指导内容,使家长在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做好对孩子的指导与教育工作。
3. 实用性
在对家长进行指导时,错误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正确观念的确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与此同时还应注意,不仅要帮助家长解决观念和认识上的问题,更应注重帮助家长解决一些教育实践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和一些比较棘手的具体问题。比如:怎样正确运用鼓励性评价,激励孩子的上进心,增强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怎样帮助孩子在遵从集体规范的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发展自己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怎样在保证孩子完成学业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怎样正确地与孩子沟通,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怎样处理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上的分歧与差异;怎样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处理好同孩子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常常是家长们在教育实践中感到困惑的,非常需要得到一些具体的指导。
4. 多样性
对家长进行指导时,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专题讲座外,还可以通过个别访谈、班队活动、参观访问、订阅报刊、经验交流、宣传表彰等多种形式来开展指导活动。这些不同的方式对从不同的角度促进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增强或改变了家长的角色意识,丰富和增长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对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还有一些学校把团体辅导活动引入到家长指导中,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比如邀请家长参加学生的谈心活动,了解孩子对父母的感受和期望,或者组织学生回顾家长对自己的眷顾和呵护,倾听家长对自己的评价与期待。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使亲子关系和家庭气氛得到有效的改善,从而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