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越惯越得寸进尺的人是什么心理?

2025-01-05 13:24:1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换个角度来说,得寸进尺的“白眼狼”的背后,总有一个“纵容者”。这种“纵容者”就是那些“老好人”们。大一的时候,我通过一个兴趣社团认识了晓莹。在互相介绍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俩都爱音乐,来自同一所高中,而且生日只差了一天,因此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彼此相言甚欢,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彼此熟悉了之后,她开始三天两头地找我出去逛街吃饭,我都欣言应允。她约我去看电影蹦迪,我答应了;约我去吃那家很火的网红餐厅,我答应了;约我去小长假旅游,我还是答应了。当时的我认为,交友嘛,无非就是吃吃玩玩,为了陪陪朋友,牺牲一点自己的时间也无可厚非,大家开心就好了啊。到了十二月份,英语四级考试迫在眉睫,我开始克制自己少参加娱乐和社团的活动,专心致志地备考。考试头一星期的周末,我正在做模拟题做得焦头烂额,这时晓莹一个电话打了过来,让我陪她看最近很火的一部电影。我语气里充满了歉意:“对不起啊晓莹,马上要考试了,恐怕我不能陪你去了。”她沉默了一两秒,然后我听见了她冷冰冰的声音:“嗯,我知道了。”然后她就挂了电话,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主动找过我。刚开始我委屈了一段时间,后来渐渐明白了:真正的友情,是彼此理解和宽容相待,而这种建立在依赖和利用基础上才得以依存的“塑料花”友情,不要也罢。生活中,老好人往往扮演着吃力不讨好的角色,他们的付出与回报往往不成正比,这就涉及到了“阿伦森效应”:是指伴随奖励减少,态度也逐渐消极,伴随奖励增加,而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老好人总是不懂得拒绝别人,哪怕委屈自己也要硬着头皮答应别人的请求。然而,当某个要求超出了他的能力负荷,因而不得不拒绝的时候,这仅有的一次拒绝会激起对方的失望感与愤怒感。而老好人帮他做的所有事情,似乎都在拒绝他的那一刻起,就像“100-1=0”这个公式一样,变得毫无意义。这就好比,一个人习惯了将另一个人当成自己的“支柱”,并把依赖对方当成了自己的习惯。而有一天,这根“支柱”忽然抽身,他就会失去了惯性,变得手足无措,然后指责对方不通情理。在家庭教育中,人们常说“惯子如杀子”,过分溺爱和纵容孩子,答应他们的无理要求,孩子不仅不会感激你,反而会变本加厉地增加筹码 。而在人际关系中,何尝不是如此?一味地妥协、迁就和纵容,无异于引狼入室, 养虎为患,而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为什么别人越来越不把你当回事?因为你太好说话了。什么事情,别人一找你就答应, 什么东西,别人一给你就要,这样你就变得没那么珍贵了。做人除了说“好”之外,还是要经常说“不”,亲和力在人际交往中固然重要,但是一个人的价值,往往是靠拒绝而来的。拒绝,可以让你变得更珍贵。学会说“不”,及时止损,是打击“得寸进尺”这种行为的关键。要记住,一辈子没那么长,做好人,但不是“老好人”。你对于任何人都不亏欠,不要委屈自己,惯坏了那些得寸进尺的人。

回答(2):

寸进尺一直是一个贬义词,那是因为大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效应的妙用,而是一下子贪大贪快,让别人帮助之前没有铺垫,直接上来就单刀直入不拒绝你拒绝谁。现在银行贷款都要先看看你有没有以前给银行借过钱,借过钱的人贷款的额度就会相对较高,没有借过的要查清楚方方面面才会借。

回答(3):

曾听过这样一个笑话:一乞丐到一个男子家里去乞讨,男子给了他十块钱。第二天乞丐又去,男子又给了十块钱。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一个星期。一个星期之后,当乞丐再一次去乞讨时,男子只给了五块钱。乞丐诧异地问道:“你以前一直都是给十块的,怎么现在变成五块了?”男子讪讪地笑:“因为我结婚了,最近手头有些紧。”乞丐顿时大怒,啪的一巴掌打过去,对男子呵斥道:“什么?你竟然拿我的钱去养你老婆?”得寸进尺的人,总是认为别人对自己的好是理所应当,把对方对自己的帮助当成一种常态,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一些要求,过度消费别人的善良。别人帮助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没有人有义务对你好。心怀善意的人,胸中装满的是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波及身边的每一个人,而不仅仅是你一个人身上。心怀善意的人,胸中装满的是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波及身边的每一个人,而不仅仅是你一个人身上。

回答(4):

我是非常不喜欢这一类人的。如果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什么非要别人帮你来做,增加了别人的负担,因此我会很不爽。但是碍于我不怎么善于拒绝的问题,所以一般这种情况都会很吃亏。

回答(5):

你要懂得,人永远没有满足。你对他越好,他就觉得你越是应该这样的,因为他们习惯了你对他们的迁就,所以觉得这是应该的!越觉得应该越得寸进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