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型彩陶的装饰纹样,在庙底沟型运用曲线的基础上使线条更加生动并富有韵律,最有代表性的是旋纹,还能看出是先定点再分割绘成的图案,这种纹样前所未见,显然是为适应瓶、壶、瓮等形体而产生的,如“旋涡纹彩陶瓶”、“旋涡纹彩陶瓮”(兰州和永靖出土)。在旋纹的中心处留有较大旋纹瓶(马家窑型)的空白与旋纹本身密集的线条形成对比,繁密中并不感到窒息。这种旋纹在视觉上富有强烈的动感好似奔腾的江河,酣畅痛快。马家窑彩陶不仅外壁绘有纹饰,内壁也往往满饰纹样,即有内彩的特点。如圆点弧线纹彩陶盆”(1966年甘肃兰州出土)。附饰于其口沿、外壁和内壁的图案是那样浑然一体,尤其是内壁的纹饰,腹壁的圆线,弧线组成黑底白纹的繁密线条与底部白地上的黑色旋线形成对比,底部的三条旋线两端各有一个球状点,这很可能是当时的一种先进石工具“飞石索”的写实,如果这一点可圆点弧线彩陶盆(马家窑型)以成立,那么器壁的弧线正表现出这种石工具运动中的旋律。“舞蹈纹盆”(青海大通出土)的纹饰则另具特色,外壁为三道模拟绳子捆扎的弦纹,内壁绘有三组人物,每组五人,手拉手作舞蹈状,头部和臀部有类似发辫和尾状的装饰物伸出,人物形象为影像效果,好一幅原始歌舞的图像,整个画面透溢出一股天真、平淡、宁静的意境,恰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母系氏族社会鼎盛时期,生活相对充裕,社会相对稳定的真实写照,彩陶艺术所取得的成就和这样一个社会特点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