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里介绍自己的职业的时候,没有必要面面俱到,有时候含糊一些比较好。比如说自己在某个通信公司工作,可以这样介绍:朋友们,你们在哪里工作呢?彼人工作于某个通信行业的公司,每天虽然没有繁重的体力劳动,但是时刻离不开电脑和手机,上班与下班没有准确时间,下班也许是晚上六点,也许是凌晨两点,不过收入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舒洋,85后,出版公司编辑
“大约是4年前,我把朋友圈关了。”已过而立之年的舒洋,是杭州一家出版公司的编辑,日常的工作就是和文字打交道,“刚用朋友圈的时候,我也喜欢发一些书籍图鉴,分享书摘,朋友们也参与讨论。”
为什么会选择关闭朋友圈,舒洋的理由是“无用的的信息爆炸了”。
“本身工作压力大,再加上家里催着相亲,那段时间很烦躁。”舒洋说,回到家后刷朋友圈本想放松一下,但内容不是工作就是微商,一天几十条信息,可能只有一两条是感兴趣的,“有时候因为单位要求转发,同一时间十几条一样的内容”。刷完之后,整个人没有变的轻松,反而更混沌、更头大了。
舒洋形容那段时间的感受,是“被朋友圈支配的魔怔”,“我也知道朋友圈的东西没什么好看的,但是又因为有个提示新消息的小红点,手指会下意识点开。”
为了改变,她决定关闭朋友圈。
“开始也有不少朋友以为我屏蔽了他们”,关了朋友圈后,舒洋感觉充斥在自己生活中的无用信息少了不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定向获取一些自己想要的内容。”
如今,换了工作的舒洋又打开了朋友圈,但是朋友圈已经变成纯粹的工作,“我已经习惯生活里没有朋友圈。”
在朋友圈里介绍自己的职业的时候,没有必要面面俱到,有时候含糊一些比较好。比如说自己在某个通信公司工作,可以这样介绍:朋友们,你们在哪里工作呢?彼人工作于某个通信行业的公司,每天虽然没有繁重的体力劳动,但是时刻离不开电脑和手机,上班与下班没有准确时间,下班也许是晚上六点,也许是凌晨两点,不过收入我还是比较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