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瞻前顾后、冷眼旁观、极目远眺
一、左顾右盼
白话释义:向左右两边看
朝代:三国
作者:曹植
出处:《与吴季重书》:“左顾右盼;谓若无人!”
翻译:左看右看;就像没有看到人一样
二、东张西望
白话释义: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朝代:明
作者:·冯梦龙
出处:《喻世明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此时经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翻译:三巧儿只因为相信了卖卦先生的话;一心只想着丈夫能回来;此时经常走向前楼;在帘内到处张望。
三、瞻前顾后
白话释义: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
朝代:战国
作者:楚·屈原
出处:《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翻译:看看历史再看看现在啊,观察一下人们衡量事物的标准
四、冷眼旁观
白话释义:冷眼:冷静或冷漠的眼光。指不参与其事,站在一旁看事情的发展。
朝代:宋
作者:朱熹
出处:”《答黄直卿》:“冷眼旁观,甚可笑也。”
翻译:站在一旁冷眼看事情,真是可笑啊
五、极目远眺
白话释义: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朝代:三国·魏
作者:王朗
出处:《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
翻译:儿子虽然在边远的地区,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表示看的词语有很多,比如瞻仰、注视、端详、浏览、窥视、轻视、蔑视、不屑一顾、看护、照看、怒视、瞪、看见、环视、环顾、俯视、鸟瞰、远望、远眺、左顾右盼、目不转睛、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望眼欲穿、望穿秋水、望文生义等。
扩展资料:
词语解析:
一、瞻仰
1、拼音:zhān yǎng
2、释义:指怀着崇高的敬意、严肃而恭敬地看着某人或某物。
3、出处:《开国大典》: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二、注视
1、拼音:zhù shì
2、释义:犹重视,关注。
3、出处:柳青《铜墙铁壁》第九章:“临晌午的时光,最被石永公注视的一个消息,终于传到“沙家店”来了。”
三、端详
1、拼音:duān xiáng
2、释义:仔细地看,侧重看清、知道每一个细节。
3、出处: 《红楼梦》第四一回:“一面说,一面细细端详了半日。”
四、浏览
1、拼音:liú lǎn
2、释义:一般是略观大意,它与精读相辅相成。
五、窥视
1、拼音:kuī shì
2、释义:指暗中观察,偷看。
3、出处:秦牧《艺海拾贝·镜子》:“ 伽利略运用了光学的原理,制成了一个略具雏型的望远镜,向月球窥视,看到了平素从来不曾见过的景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瞻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注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浏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窥视
表示看的词语有:瞻仰、注视、端详
看拼音:kàn
释义:
1.使视线接触人或物:~书。~电影。~了他一眼。
2.观察并加以判断:我~他是个可靠的人。你~这个办法好不好。
3.访问:~望。~朋友。
4.对待:~待。另眼相~。别拿我当外人~。
5.诊治:王大夫把我的病~好了。
6.照料:照~。衣帽自~。
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看,睎也。从手下目。
白话版《说文解字》:看,睎,远望。字形采用“手”和手下的“目”会义。
一、瞻仰[ zhān yǎng ]
释义:
1.亦作“ 瞻卬 ”。仰望。
2.敬视。
3.仰慕;敬仰。视;观览。
4.怀着敬意看:~遗容。
冰心 《南归》:“此外,每天早晨合家都到殡仪馆,围立在棺外,隔着玻璃盖子,瞻仰母亲如睡的慈颜。”
二、注视[ zhù shì ]
释义:注意地看:他目不转睛地~着窗外。
柳青 《铜墙铁壁》第九章:“临晌午的时光,最被石永公注视的一个消息,终于传到沙家店来了。”
三、端详[ duān xiáng ]
释义:
1.细看;打量。
2.详情:听~。说~。
3.端庄安详:容止~。
《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五娘相会》》:“细端详,这是谁笔仗,觑着他教我心儿好感伤。”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观看[guān kàn]
特意地看;参观;观察:~景物。~动静。~足球比赛。
2.看来[kàn lái]
粗略地判断。
3.看中[kàn zhòng]
经过观察,感觉合意:看得中。看不中。你~哪个就买哪个。
4.看着[kàn zhe]
眼看着。谓转瞬间。唐 张籍《惜别》诗:“看着春又晚,莫轻少年时。”
5.看做[kàn zuò]
当做:不要把人家的忍让~软弱可欺。
推荐表示看的词语:
表示恭敬地看(瞻仰)
表示注意力集中看(注视)(端详)
表示粗略的看(浏览)
表示偷偷地看(窥视)
表示看不起地看(轻视)(蔑视)
表示不值得地看(不屑一顾)
表示照应地看(看护)(照看)
表示生气地看(怒视)(瞪)
表示已经看到(看见)
表示向四周看(环视)(环顾)
表示向下看(俯视)(鸟瞰)
表示向远处看(远望)(远眺)
左顾右盼,东张西望,轻视一目十行,目不转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