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需要层次理论对管理实践有哪些启示

2024-11-02 17:39:5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需要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1)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管理者必须了解被管理者的需求,满足其最迫切的需求,引导他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才能提高向心力。

(2)生存与发展是人及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相对于这个目的,安全是基础,交往是条件,尊重是保障。管理应该重视需求的不同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人群做出不同的管理措施。

(3)个人和组织中的事件能够而且确实能改变需求。组织中的习惯做法会强烈地影响许多高层次需求的产生并给予满足。


扩展资料: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相关内容:

理论解析:

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理论不足:

并没有足够实验证据证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关系的确存在;即使需求层次存在,但其之间的联系并不明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回答(2):

现在提到需要层次理论通常是指美国社会心理学家A.H马斯洛先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发表的名著《人的动机理论》一文中,率先提出“人的动机产生于人的需求”、“激励源于人对需求的满足”等论断。为了阐明这些论断,他主张将人的基本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1)生理上的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
  (2)安全上的需要。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
  (3)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包括:亲情、友情、爱情、性亲密。
  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5)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五个需求层面存在相互蕴含、相互依附、依次递进的关系。每一层需求都是相对存在的,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对同一层次需求的表述存在极大差别;在特定时刻和特定环境中,一个人、一个群体对实现某一需求的迫切程度也会明显变化,并且还会在个别方面的需求占主导地位时可以自觉或不自觉地抑制、缓和其它方面的需求,这些现象的存在以及成因有诸多方面的因素。
  1.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域、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或者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境地,需求的侧重点、满足感不同。
  需求是一个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东西。平民大众在温饱和安全满足之后最需要的是社会的尊重和认同,而富翁、名人、君主在尊重需求和自我价值需求极大地满足之后更侧重于安全需求和交往需求。不幸的是当人的高层需求实现以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愿望却又处处受到了限制,甚至失去了普通人也能得到的快乐和自由。于是,有了顺治皇帝出家、温莎公爵为了辛普森夫人舍弃王位,以及国王羡慕躺在路边晒太阳的农夫和戴安娜王妃宫外恋情的真实故事。虔诚的僧侣会把修行作为自我价值实现的唯一目标,而把人一些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也看成是龌龊的东西,甚至笼统认为人的欲念就是万恶之源。即使他们如此清心寡欲,也有温饱的需求和对美好人生归宿的向往。
  在十分原始、贫困的地区,人们较为专注于第一、二层的需求,人们可以不懂得经商、不懂得文字,但却十分懂得怎样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谋生。一旦步入经济发达、安宁富裕的生活环境之后,人们会迅速提升对第三、四层的需求,并且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政治、文化和保护人类环境的诉求之中。知识可以极大拓展人需求的视野,因而在知识阶层中,表现为五种需求都较为明显,其中对第四、第五层的需求更为强烈。笔者也以为,任何环境下,即使最卑微、最愚笨的人都会萌发个人尊严和个人价值的需求,只是这种需求大多是潜在的、压抑的、在行为上不尽显现罢了;任何一个人在穷困潦倒、生死危亡的时候,都同样会强烈表现出对高端层次的渴望,因为人的需求里折射着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尊严。
  2.人的需求存在着特定的依附性,必然受到身边环境的感染。
  几千年来,各民族文明的孕育、繁衍汇聚成世界文明。文明发展的过程和阶段是相似的、起源和趋势是相同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相近的,但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时期、不同的文化传统下的人,需求的诉求方法和特点却有显著的差异和偏好。这主要是受到传统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民族文化、价值理念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譬如,西方人更注重需求个性,东方人更注重需求共性。此外,个人受教育的方式和耳闻目睹社会现象,也会获得强烈的情绪感染和心理暗示。因此说,需求的一般性总是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人的需求标准的自我调整意识,首先源于外界的影响,来自于同他人的对比。社会物质财富的膨胀提升了人的生理需求;自然环境恶化与恐怖主义存在提升了人的安全需求;社会化大生产和全球一体化进程提升了人的交往需求;文化知识和民主意识的普及提升了人的尊重需求;生存竞争的压力提升了人的自我价值的需求。每一个人的需求和每一层需求都在环境的熏陶之下、都要接受环境的认同,因而存在特定的依附性。
  3.个体需求的实现依赖于群体和社会。
  社会的存在决定于每一个人的存在,然而一个人的力量往往微不足道,即无法认识自然,也无力改造自然。“草原上没有孤独的牛羊”,一个人不可能建立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秩序,只有人与人的团结协作才能形成合力和共赢格局。经验、知识通过交流和传习产生了包括科学、技术、文化在内的人类智慧,智慧提升了劳动价值,在人类解决自身需求的漫长岁月里,群体内部的和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人的需求总是处于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
  每一个人的需求都是动态的,始终处在量变的过程之中,内在和外在条件的改善总会不断提升人的需求标准。人的精神需求,特别是自我价值实现需求更是没有止境,因而需求可以界定下限却无法界定上限。需求—动机—新的需求—新的动机在不断地循环,满足—不满足—进一步的满足—进一步的不满足并趋向于无限,如同一条振幅越来越大的正弦曲线,每一个满足即是它瞬间的波峰又是争取另一个满足的始点。
  静态看,人任何时候都必然处在某一个具体阶层;动态看,人一生中的社会位置、身份会不断改变。人的社会位置决定人的生存状况,人的生存状况又会改变个人的需求指向和需求标准。人的价值取向建立了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判定标准。一个人即使实现了既定的生存需求,进而实现了自我追求的既定目标也往往并不满足,以至于正直的人奋斗不止,贪婪的人欲壑难填。于是,古今中外总会涌现一代又一代英雄豪杰,也总是出现一批又一批贪官污吏。
  5.人的生理需求要自觉向精神需求过渡。
  人的生理需求得到较大的满足之后会加速转向精神需求,如果说人的生理需求和物质需求在所处的特定时期内还是有限的、尚可界定的,那么人的精神需求在任何时段都是无限的、不停歇的,无论怎样约束它。尽管人可以压抑诉求,但是绝不会没有诉求。
  危急时刻,具备健康心理素质的人,顽强的意志往往能激发强烈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生命潜能。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会同时衬托出高层面的精神需求,常言称之为“生命的火花”。精神的存在需要生命的承载,而此时的生命的存续何尝不需要精神的支撑呢?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恩格尔系数会呈现较快的下降趋势。人们更加注意到如何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懂得了休闲和享受生活,消费能力提升必然引起消费目的和消费对象的变化;时至今日,美食文化、服饰文化包含的精神之需、享受之需已远在温饱目的之上。就以服装的功能来说,从人类最早的赖以御寒(生理的需求)到借以遮羞(尊重的需求)、再到满足审美(价值取向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这类生活现象令人不胜枚举。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维模式更加趋于理性化,实现个人自我价值并非必须要创造非凡业绩。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自我价值:每当动机能够服从于理性、每当本能够受到意志的约束、每当付出是受到良知的驱动,便可以说人此刻已经超越了自我、实现了做人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残疾人也好、一个耄耋老人也好,同样有能力获得自我价值。
  6.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人本身就是一个灵与肉的结合体。每当物质需求获得新的满足,人便会关注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每当精神需求达到新的境界,人便会调整物质需求的结构。贫乏的物质条件下,精神需求要么处于迷信和麻木状态,要么在期待与憧憬之中萌发动机并且强烈地激励人的行为,两者间在境界、品味、内涵上竟会呈现极大的差别。但是,富裕的物质条件下,精神需求亦容易陷入扭曲的状态或者相对空虚的状态。人由于精神失落而派生的苦恼更容易引发恶念的滋生,甚至销蚀已有的生活基础。事实证明:一个人,心理紊乱就会造成生理紊乱;一个社会,如果物质文明、物质财富离开精神文明、文化氛围的支撑也会极不稳固。人类社会越是进步,越是需要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匹配、融合、和谐。
  当精神需求被误导或庸俗化之后,也容易表现为狭隘的物质需求。金钱拜物教推崇的信条就是金钱万能,似乎人生在世需要的就是物质财富,好像钱可以换来一切、钱可以衡量一切。可是事实上,钱买不到自由、友爱、缘分,钱衡量不了生命的价值;从来没有谁能把金钱带进坟墓,却总是有人被金钱带进了坟墓。有一些人把安全需求理解为安逸需求,把精神需求局限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炫耀摆阔、感官刺激,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及时行乐。这些现象大凡可以称之为人的需求心态异化。拥有钱财、享受人生无可非议,而暴殄天物、玩物丧志则是社会伦理所不容的。
  7.需求是一种连贯现象,从低的一端向高端延伸。
  衣食住行和性的诉求是人一切需求的根基和起点,如同一棵树的根须一样,尽管它常常在我们的视线之下。研究这棵树虽然必须先审视它的根和干,但是需求层次不宜截然划分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如同根、干、枝、叶、花不可脱节一样。人的心理现象也必须从纵向联系上加以分析,方能知其所以然,尽管心理需求较之生理需求更为隐性、更为错综复杂。譬如,美容改变的本是生理表象,但是效果却换来心理的变化。许多女士讲求节食、保持健美体态,主要意图是出于交往和受尊重的需要。其次,需求存在质和量的区别,不仅物质的东西如此,精神的东西亦如此。譬如,名分、名声较之声誉、名望是两回事,大众文化也有粗劣、庸俗与精美、高雅之分。人们改变或舍弃低层次、低质量的需求,往往是为了换取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需求。
  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由低到高观察对比:生理需求渐渐减弱而心理需求渐渐增强;客观需求因素渐渐减弱而主观需求因素渐渐增强;单纯形态的因素渐渐减弱而复杂形态的因素渐渐增强;远古人类的需求特征渐渐减弱而现代人类的需求特征渐渐增强;人的温饱需求在向享受需求和功利需求转化,人的体能需求在向智能需求转化。这些都反映为人类不断进化的必然结果。
  8、每一个需求都可以是多层因素的组合。
  人的任何一个行为或动机都可能不为单纯满足某一个心理需求,往往是多项动机的权衡或多种满足相结合的价值取向最大化;一个动机的产生又可能是多层次需求的组合。当人们打算添置一辆私家轿车的时候,既要注重品牌、又要比较价格;既要考虑舒适,还要考虑安全、实用、美观等等。实际上,在谋划的过程中已经包含了基本生活之需、安全之需、交往之需和尊重之需。这类生活现象十分普遍,甚至让人习以为常,这恰恰反映出人在实现需求的过程中复杂的思维动机和必须随时面对的选择;反映出人在具体需求之中生理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交互作用。
  9.需求的意识包括欲望属于心理范畴,需求的实现过程属于行为范畴,两者密切联系在一起。
  本文所论及的人的需求主要限于心理活动范畴,而心理学是研究人和人类心理规律以及意识产生条件和产生过程的一门学问。需求理论研究的重点则应当是知与行的互动过程。我们应当把客观条件与需求的一致、需求与动机的一致、动机与行为方式的一致看作是人最基本的心理活动链,进而对人的行为效果产生判断。客观环境及客观条件是影响人的需求变化和需求差别的决定因素。需求意念诉诸思维可以产生更为复杂的行为动机和千变万化的行为方式。关于动机与行为的关系问题以及关于人的行为调节问题,已经进入伦理研究的范畴,本文不再赘述。
  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力图一次次完成从心理动机到行为结果的循环,这既是一个心动到行动的心理过程,又是一个行动—感悟—再行动—再感悟的实践过程,在每个人的一生里可能出现无数次高峰。审视人生的轨迹:直线型的可以称其为平凡;波浪型的可以称其为坎坷;上斜线型的可以称其为潇洒;跳越式的可以称其为辉煌。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即便在做重要抉择的时刻,都不太注意自己的心态,也不愿意披露个人动机,但是任何言论、行为甚至下意识举动的背后都潜藏着人的需求意识。求知、求爱、求进取乃至求救、求生、求宽容,无一不是人需求的具体表现。正是因为人的需求心理必然影响以至于左右人的行为,我们对人的需求结构和这种结构演化的研究才具有实际意义。
  总之,所谓人的需求层次问题说到底是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架构问题。生存与发展是人及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相对于这个目的,安全是基础,交往是条件,尊重是保障。这些层次交织一起,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相对和谐的需求层次体系。我们既要注意需求的表现形式,也要注意需求的具体内容;既要分析需求的生成内因,又要分析需求的生成外因。用辩证的、变革的眼光看待和运用需求层次论,用相互联系的方法分析、运用需求层次论。

  许多的研究表明,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相比,更能够满足他们的较高层次的需求,因为高层管理人员面临着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工作中他们能够自我实现,在另一方面,基层管理人员更多地从事常规的工作,满足较高层需求就相对困难一些。而且需求的满足根据一个人在组织中所做的工作、年龄、公司规模以及员工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生产指挥系统的管理人员在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方面比科室人员感到更大的满足,双方在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上的差距最大。
  ● 在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方面,年青员工(25或以下)的要求比较年长的员工(36或以上)更强烈。
  ● 低层次的管理部门和小公司的管理人员比在大公司工作的管理人员更易感到需求得到满足。
  事实表明,个人和组织中的事件能够而且确实能改变需求。组织中的习惯做法会强烈地影响许多高层次需求的产生并给予满足。例如,根据过去胜任工作而给予的晋升能够激发员工的尊重需求。而且,随着管理人员在组织中的发展,安全需求逐渐减弱,而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则相应增强。

回答(3):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即便在做重要抉择的时刻,都不太注意自己的心态,也不愿意披露个人动机,但是任何言论、行为甚至下意识举动的背后都潜藏着人的需求意识。求知、求爱、求进取乃至求救、求生、求宽容,无一不是人需求的具体表现。正是因为人的需求心理必然影响以至于左右人的行为,我们对人的需求结构和这种结构演化的研究才具有实际意义。
  总之,所谓人的需求层次问题说到底是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架构问题。生存与发展是人及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相对于这个目的,安全是基础,交往是条件,尊重是保障。这些层次交织一起,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相对和谐的需求层次体系。我们既要注意需求的表现形式,也要注意需求的具体内容;既要分析需求的生成内因,又要分析需求的生成外因。用辩证的、变革的眼光看待和运用需求层次论,用相互联系的方法分析、运用需求层次论。

  许多的研究表明,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相比,更能够满足他们的较高层次的需求,因为高层管理人员面临着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工作中他们能够自我实现,在另一方面,基层管理人员更多地从事常规的工作,满足较高层需求就相对困难一些。而且需求的满足根据一个人在组织中所做的工作、年龄、公司规模以及员工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生产指挥系统的管理人员在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方面比科室人员感到更大的满足,双方在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上的差距最大。
  ● 在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方面,年青员工(25或以下)的要求比较年长的员工(36或以上)更强烈。
  ● 低层次的管理部门和小公司的管理人员比在大公司工作的管理人员更易感到需求得到满足。
  事实表明,个人和组织中的事件能够而且确实能改变需求。组织中的习惯做法会强烈地影响许多高层次需求的产生并给予满足。例如,根据过去胜任工作而给予的晋升能够激发员工的尊重需求。而且,随着管理人员在组织中的发展,安全需求逐渐减弱,而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则相应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