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分析培养良好性格的意义?
性格是指:人在面对现实时的态度及其相应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性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也受个体的生物学因素的影响。其中包含具有道德评价含义的人格差异,我们称之为性格差异。性格是既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又是受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影响形成的。是人的核心的人格差异。
性格的内涵及其内涵的融洽性决定了性格品质的优劣。
1、性格的内涵
性格内涵是一种抽象的感觉,是个体对其他个体或事件的一种认知感觉,内涵不是广义的,仅局限在特定个体对其他个体或事件的看法。性格内涵不是表象,而是主体里内在的、隐藏的瘾魂、气质、个性、精神被我们用情感所标识出来的概念创作出来的一切属性之和。性格中的本性是人天生所具有的,不可改变的思维方式。本性是先天自然风气与感觉世界所形成,比如自尊心,虚荣心,荣誉感等。人的本性包括有求生的本性,懒惰的本性和不满足的本性。
2、性格的融洽性
性格的融洽性是指性格中的各种成份相互作用的状态。例如:人都有不满足的本性,但又具有懒惰的本性而缺乏劳动的愿望,于是就产生了愿望与行为相互矛盾的个性。即:第一层次境界性格(凡人性格);又如:人都有求生的本性,同时又具备优良的学习、进取精神,于是就形成了生存与发展相互促进的愿望与行为一致的个性。即:第二层次境界性格(智者性格);再如:人都有自我实现(理想)的本性,又有为之奋斗献身的精神,于是就形成了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由理性主导行为的个性。即:第三层次境界性格(圣贤性格);性格中的元素犹如建筑材料,而怎样使用和发挥它们则由思维方式决定。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统筹和策划人们的一切言行,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
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反过来又对文化心理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思维方式体现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日常生活实践之中。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
综上所述,性格中的部分内涵通过有意识的调整是可以增减的。但如何使这些内涵发挥整体优势去建设美好的人生则是由融洽性决定的,简而言之就是由个体的思维方式决定的。而思维方式中拥有很多主观的、习惯性的内容,如果我们不能经常性地进行自省,这些主观的、习惯性的内容就会贯穿我们的一生,至死都不能走出自身意识的误区。
因此调整性格中的某些内涵仅是功能的部分改善,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而思维方式的转变才是性格品质提升的关键所在,只有站在与己对立的立场上才能客观地剖析自身的思维方式,经常性地进行自省和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与批评就是剖析自身的思维方式的最佳方式,但也是人性弱点中最不易接受的方式。只要思维方式无限(理论上的)趋近理性,那么创造任何人间奇迹都是有可能的!
性格决定命运,拥有良好性格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