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是列文虎克发明的
安东尼·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1632年10月24日—1723年8月26日),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生卒均于荷兰代尔夫特。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同时代人。
他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其一生磨制了400多个透镜,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
扩展资料:
列文虎克的成就:
列文虎克显微观察中的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进一步证实了毛细血管的存在。他相继在鱼、蛙、人、哺乳动物及一些无脊椎动物物体中观察到毛细血管。
列文虎克在观察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回圈时,还发现血液中的红血球,成为第一个看见并描述红细胞的人。还第一次发现了一些非常细小并只能透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生物,他称之为 “微生物”。
此外,列文虎克对于昆虫的结构也进行了大量的显微观察。他观察了昆虫的复眼,认为复眼便于昆虫迅速发现其他物体;他发现蚜虫的发生无需受精,即如今所称的孤雌生殖,幼虫从未受精的雌体中产生出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文虎克
历史上关于透镜的最早记录是大约公元前700年,亚述人用水晶制作的。古埃及、希腊和巴比伦也有类似的镜片。古罗马和希腊人用盛水的玻璃容器做透镜。玻璃放大镜是直到十三世纪才有的事。罗杰·培根(Roger Bacon)用玻璃片制作成放大镜,并推荐别人用它们来阅读。他的设计来源于十世纪的伊斯兰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阿尔哈真(Alhazen,全名是Abu Ali al-Hasan Ibn al-Haitham)。在十一世纪到十三世纪中间,为了阅读经卷,僧侣也使用一种叫阅读石的透镜,它其实就是抛成两半的玻璃球。阅读石被逐渐被改良,人们发现越薄的透镜放大效果越好。
放大镜是列文虎克发明的安东尼·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1632年10月24日—1723年8月26日),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生卒均于荷兰代尔夫特。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同时代人。他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其一生磨制了400多个透镜,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扩展资料:列文虎克的成就:列文虎克显微观察中的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进一步证实了毛细血管的存在。他相继在鱼、蛙、人、哺乳动物及一些无脊椎动物物体中观察到毛细血管。列文虎克在观察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回圈时,还发现血液中的红血球,成为第一个看见并描述红细胞的人。还第一次发现了一些非常细小并只能透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生物,他称之为 “微生物”。此外,列文虎克对于昆虫的结构也进行了大量的显微观察。他观察了昆虫的复眼,认为复眼便于昆虫迅速发现其他物体;他发现蚜虫的发生无需受精,即如今所称的孤雌生殖,幼虫从未受精的雌体中产生出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文虎克全文
基本上,没有一个明确的资料显示放大镜是何时发明的,但可以肯定是不晚於十三世纪末发明的。
早於千多年前,人们己把透明水晶或宝石磨成「透镜」,这些透镜可放大影像。
眼镜
也可算放大镜的一种。有传闻这项杰作是某些人於13世纪末发明的。
中国的一位不知名工艺匠。
1260年,马可勃罗曾描述过中国老人家们看字时,戴著眼镜加大字体。
大椭圆形,把水晶石、石英、黄玉、紫晶磨制成镜片,并镶在龟壳内作镜框,眼镜脚一用铜制卡在鬓角上,二把细绳栓在耳朵上,三将镜脚固定在帽子上。
造价不斐,身份地位的象徵,曾有一乡绅用一匹马换一副眼镜。
义大利多斯加尼的亚历山大·史毕那 (Alessandro di Spina)。
威尼斯与纽伦堡制作的高透明镜片曾闻名欧洲。
只是放大镜,阅读时才拿在手上。
英国学者罗杰·贝肯 (Roger Bacon)。
构造
分为两部份:透镜、镜柄。
放大镜是列文虎克发明的
安东尼·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1632年10月24日—1723年8月26日),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生卒均于荷兰代尔夫特。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同时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