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在教学工作中,我做了探讨和研究,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总结几点心得如下:
一、发现问题,改变学生认识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我首先在学生中开展了一项活动:让学生自己搜集计算中经常要犯的错误,以两个周时间为准,可以每位同学自己进行,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一起找,两周后上交错题记录,包括出错原因,看谁找的认真,错因找的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也就把问题抖落了出来:
(1)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6与0,1和7写得模棱两可;
(2)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
(3)计算时不打草稿;
(4)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
(5)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
从一些学生的计算错误来看,“粗心”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方面是个自然成长过程,第二方面则可以采取相应方法进行培养,所以在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的同时,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出来,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做题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1.看:就是认真对数。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要做到三点:①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②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③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2.想:就是认真审题。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另外,计算必须先求准,再求快。
3.算:就是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草稿上的竖式也要数位对齐、条理清楚,计算时精力集中,不急不抢。
4.查:就是认真演算。计算完,首先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其次,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小数点会不会错写或漏写;再次,对计算中途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演算.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切实打好基础
口算是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它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
1.为了提高学生口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我根据学生知识结构,有意识地让学生记一些特殊数学的组合,如:和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73和27,98和2等);积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25×4,125×8等);这些计算结果的记忆,不但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2.每堂课上安排练习。每节数学课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本(口算天天练),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种形式变换练。 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四、加强估算教学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可以让学生看计算结果的末一位,如个位是3和8,结果的个位相加就肯定是1,相乘就一定是4,如13×26积不可能是两位数等等.
总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从现在起不再用计算器,上课专心是一定的要的.做题不要放弃,不要轻易问别人,自己做,要知难而进.别期望会在短期内见效,这些是要积累的.还有,每天都要训练个半小时,不能让大脑冷下来.再有就是要在双休日做一些难题,好让自己站在高处向下看,遇题从容不迫
如何提高计算能力
笔者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发现,有一大部分学生并不是因为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和学习态度不端正造成计算错误,计算错误的原因与学生的心里因素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儿童个体的差异性,有的学生性情沉静温和,行动伶俐。而有的学生则性情急躁、易变,行动缓慢迟钝,情感和行为不稳定。前一类学生在计算中能做到注意力集中、思路清晰、认真仔细,能自觉检查并及时纠正计算错误。而后一类学生恰恰相反。
思维定势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计算出错的重要因素,定势具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消极的思维定势影响着学生对运算概念、法则、性质的正确理解,使学生产生计算错误。
计算时的不良心态也影响着计算正确率。不良心态有两种:一是轻视心理,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筋思考,忽视了计算完毕后检查验算,导致失误。二是畏难心理,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看到数字较大的计算试题时,便会产生畏难情绪,缺乏恒心、耐心和细心,从而使计算能力大打折扣。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1、强化感知认识
学生首次学习新知识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不受以前的干扰,能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深的印记。因此,在进行数学试题计算教学时,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促进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知。
2、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因此,要想提高计算能力,首先要加强口算训练,确实打牢计算基础。
3、熟记常用数据。
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则能较好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有效避免计算出错,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要求。
4、重视错例分析。
一般地说,学生初次练习时产生的错误,在教师指导下,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如果是多次重复某种错误,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了。所以教师要及时了解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我认为学生要想学好数学,首先必须学好计算,计算是数学基础中的基础,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数学的能力。我认为同学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计算能力:
一、充分认识计算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器、计算机等先进计算工具已日渐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口算和笔算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传统的计算不需要了,只要会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就行了。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许多同学产生了对计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过于依赖计算器,而高考中是不允许使用计算器的,所以导致有很多同学在高考中很多分都丢在计算上了。
二、要落实基础
要想提高计算能力,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计算能力,必须从小做起,就好像建高楼一样,万丈高楼必须从地起。学习计算,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打好基础,才能学好,否则,一旦掉档,特别是掉得太多,那要想补起来,就难了。
三、要充分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
学生的计算,一般来说,都是从口算开始。所谓的口算,实质就是心算。训练自己的口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能过于依赖笔算,要经常有意的培养自己的口算能力。否则,在解题中花太多的精力在计算上,必然会影响思维连贯。要较强的口算能力对解题会很有帮助。
四、要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切实有效的办法。想要提高计算能力,必须养成以下良好计算习惯:
1、“一看、二想、三计算”的认真计算习惯。计算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但恰恰我们没有养成这样良好的习惯,拿到一道计算题,没有看清数字,没有弄清楚运算顺序,就算起来了,那能不出错吗?
2、善于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爱打草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布置了作业,有的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有的干脆观望,等待别人的结果,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
3、认真检查的习惯。一道题初步计算完了,不能算计算完全结束了,学生在计算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的检查。比如,数字看错了没有,运算顺序错了没有,写错了没有等,有的还可以进行检验和验算,看结果是否正确。
首先思想一定要集中,很认真地对待每一道题,做完后要检验一遍。当然,计算题做多了也要提高时间效率,
祝你好运~GOOD LUCKY~~
演算时草稿很重要
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打草稿的
草稿不能太潦草,一个题目要一步步往下写,开始不能省略
尽量用“圈、勾”等手段画出重要的地方提示自己不可以错
不要的数据及时划掉
口中默念也有一定帮助
等正确率上来了再提高速度,做得简略一点心算多一
首先,你应该练习口算,简单的加减乘除直接口算,再记一些常用数,比如11到19的每个整数的平方是多少?我们小学就记住了。
其次,锻炼竖式计算能力,尤其是乘除。小九九得熟,别笑,这是基本功。
计算能力有先天的天赋 也有后天的努力,首先基础要扎实,然后才有高级别的计算能力,多练习是一个好方法,比如你可以尝试五位数的乘除法(举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