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董永是董永,牛郎是牛郎.不同的两个人.
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相传董永卖身葬父、孝行感天、七仙女下凡与之婚配;七仙女一夜织成十疋锦缎,将董永三年工期改为百日;天上玉帝查出七仙女私下凡尘,降旨七仙女午时三刻返回天庭,夫妻就此诀别,一年后七仙女送子下凡……
牛郎织女的故事:织女是天帝的孙女,每天在天上织造云锦。牛郎是一个牧牛的少年,很早就没有了父母,哥哥嫂嫂对他很不好,分家以后,只给了他一头老牛。
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清苦。有一天,老牛忽然用人的声音对他说起话来。老牛告诉他,明天天上的织女和众姐妹要到山后的湖里洗澡。如果牛郎拿走织女那件粉红色的衣服,织女就会成为他的妻子。
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去做,果然见到了织女。他们结婚以后,牛郎耕田,织女织布,日子越过越幸福。不久,他们又生了一儿一女,夫妻俩可高兴了。
可是,牛郎和织女的事到底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她气得火冒三丈,亲自带天神到牛郎家把织女抓走带上天。
孩子们哭着要找妈妈。老牛又一次对牛郎说了话:“牛郎啊,我快要死了,你把我的皮披在身上,就可以上天去追织女了。”老牛说完就死了。
牛郎披上牛皮,把孩子放在两个筐里挑在肩上,果然飞到了天上。牛郎像风一样在群星中穿行,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忽然空中伸下一只大手,狠心的王母娘娘用玉簪向身后一划,划出了一条大河,挡住了牛郎的追路,牛郎怎么也飞不过去了。这条河就是天河,也叫银河。
牛郎望着滔滔的河水,发誓无论如何也要见到妻子。王母娘娘没有办法,只得允许他们每年在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见上一面。每到这一天,喜鹊们就会飞到天河上,为牛郎织女搭起一座鹊桥,让他们在桥上相会。
应该算作是同一母题下的两个故事。
这里涉及到“母题”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有很多定义,但一般都会视为是(民间)故事的最小分割单元。了解民间故事的人一定知道,在故事的流传过程中,其细节会因为种种原因发生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成为一个新的故事。但旧故事和新故事在核心上是一致的,那么它们就被认为拥有同一母题。
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的第34类型“天鹅处女”讨论了这样一个母题。
1、一个穷亲年在河边见到几个仙女。
2、他把其中一个仙女的衣服拿走,她就成了他的妻子。
3、若干年后,她找到了她的衣服,逃回天界。
4、丈夫去追她。
5、天神下令将他们永远分开,每年只能会一次面。
出处:
略。早期出处包括《搜神记》《太平广记》《水经注》《玄中记》等等
从这个母题的梗概可以看到它实际上就是“牛郎织女”故事的主干。
艾伯华继续拆分了这个故事的各个细节,比如仙女的来源,存在多个说法,其中包括“七仙女下凡”和“织女下凡”。仙女的来源存在“天王派天仙下凡”的变体,以及母题4、5(丈夫追踪仙女并与之相会的情节)在一些地区流传的故事中不存在。再考虑到艾伯华将《搜神记》等来源列为这个母题的故事出处之一,可见在这里他实际上是将“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归于此母题的。
再说说董永的故事。董永被认为是汉代人,这个故事的痕迹最早也可以上诉到汉魏时代,说的是董永卖身葬父的事儿。(这个事情后来也被编进了“二十四孝”)曹植在诗中曾经提及董永的故事,以及“神女为秉机”,可见这个故事在汉末已经基本成型了。干宝在《搜神记》所述“汉董永”的故事,已经非常完备了——
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其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牛郎织女与董永七仙女不是同一个故事,是相似的命运,不同的结果。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属于中古历史上艰难而美好的爱情故事之一。但是有一些朋友把牛郎织女的故事与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混淆了。
两个故事一对比,牛郎织女要比董永和七仙女的处境略好一些,至少他们每年还能见上一次。董永的故事的感情更像是一场梦,而且对后世影响更为深远的也是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纵观古今,圆满的爱情看起来总是那么难。
一样的,织女是七仙女其中的一个,跟董永产生了爱情。董永是牛郎
的名字,据传说董永因嫂嫂不好,他只好放牛,所以人们也称他为牛郎
。
不一样 这是两个故事
董永卖身葬父,是二十四孝故事之一;而牛郎织女则是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