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就是用这个莫名其妙的玩意儿到处行骗的。”
1906年春的一天,美国纽约地方法院开庭审理一桩离奇的案件。被告是一位穿着破旧、面容憔悴的三十出头的青年。原告是一位公司的经理,他指控被告行为不轨,企图强行闯入他的公司行骗。接着,戴着庄严黑礼帽的法官用手举起一个里面装有金属网的“玻璃泡”,这样对公众说。
“这个‘玻璃泡’,是我的新发明,它可以把来自大西洋彼岸微弱的电波放大……”被告也毫不示弱。
这个青年是美国发明家李•德•福雷斯特(1873~1961)——一些资料也写作德福雷斯特。“玻璃泡”就是他发明的真空三极管——也叫电子三极管。电子三极管的发明,是电子放大器件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新生事物的成长之路总是崎岖又漫长的。德福雷斯特发明三极管之后,由于没有钱做进一步的试验,就带着自己的发明去找有钱的大公司提供资助。由于他不修边幅、衣服又破旧,加之人们对这种新发明还不认识,走了两家公司,连大门也没让他进。到了第三家公司,门卫把他当流浪汉,也不让他进门。他就掏出真空三极管来详细解释说明,试图打动门卫的心,放他进去。不料这门卫见他吹得神乎其神,就认为他是骗子。于是经理叫来几个彪形大汉,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德福雷斯特机智地利用法庭这个公开合法的讲台,大力宣传自己的发明,他充满信心地说:“历史必将证明,我发明了空中帝国的王冠”。他的“空中帝国”指的是无线电,“王冠”指的是真空三极管。
这场官司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但却闹得满城风雨,结果以青年的胜利告终。法庭判他无罪。从此以后,德福雷斯特的名字和他的“玻璃泡”因此传遍五洲,名扬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