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府最后为何败落了?

2024-11-07 05:57:4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其实,红楼梦就是曹雪芹幼年的写照
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

曹雪芹的先世本是汉人,但在很久以前,就加入满洲旗籍,成了爱新觉罗氏的皇家“包衣”(奴隶)。随清人入关后,逐渐晋升为皇家亲信的官吏。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的妻子是康熙皇帝的保姆。康熙登基后,曹 玺任江宁织造(专做供应皇家的事物),直至病故。康熙又命其子曹寅(曹雪芹的祖父)任苏州织造,后又继任江宁织造。曹寅幼时做迟稿过康熙的伴读,既是康熙的臣仆,又是朋友,深得康熙的信任。曹寅极为显赫,康熙六次南巡,曾四次以曹家为行宫,曹家此时发展至鼎盛时期。正因为曹家的先世与清王朝的政治经济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又有着文学方面很深的家学渊源,这些都给曹雪芹以深刻的影响和熏陶,为他创作《红楼梦》提供了条件。

曹雪芹生于曹氏家族衰落的前夕。曹雪芹出生在南京毁租,少年时代过著「绵衣纨袴」、「饫甘餍肥」的富贵生活。在他十三岁时,即曹家被抄的次年,全家迁回北京,家道急遽衰落.继承康熙皇位的雍正皇帝就把曹家的第四任织造曹兆从江宁革职抄家,遣回北京。到了乾隆时期,曹家可能又遭天灾人祸,彻底结束了曹雪芹无忧无虑的贵公子生 活。而曹雪芹的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对他创作《红楼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于是,他把荣、宁贵族生活的描写,熔铸在《红楼梦》深刻的艺术形象创造里。

青年时代的曹雪芹才华出众,能诗能文,绘画也很有名气纤旦兆。有人请他到皇宫书院里当画师,收入丰厚。但曹雪芹穷而有志,宁肯过苦日子,也不愿去侍候达官贵人。后来他在一所贵族子弟学校任职。在这里他结识了敦诚、敦敏兄弟,成了终生的好友。晚年,曹雪芹在城里也没有立足之地了,便搬到香山卧佛寺附近的一个山村里居住,过著十分贫困的生活。敦诚、敦敏的诗里说他和妻子、儿子一家三口常常喝粥。曹雪芹爱喝酒,却没钱买,於是便赊酒喝,待卖了画再还钱。中国古代的文学家中,生活清贫的也不少见,但苦到曹雪芹这步田地的,实在不多。但是,在这样艰辛的条件下,曹雪芹讲过,「并不足妨我襟怀」,仍然坚持写作《红楼梦》。大约乾隆二十八年(公元一七六三年)的秋天,他的儿子因得痘疹死了。曹雪芹十分哀伤。不久,他自己也贫病交加,无钱医治,竟在除夕这一天,当别人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时候,他却悄然离开了人世。然而,他以「字字看来皆是雪,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精神,创作的鸿篇巨著《红楼梦》,为他矗立了历史的丰碑。曹雪芹四十几岁就死去了,身后留下一个新婚不久的妻子和几束残稿,连埋葬的费用都是他几个好友资助的,而他创作的《红楼梦》,却在他死后三十年,排印问世,风靡全国。

曹雪芹幼年过着奢华的生活,但中途家道败落,贾府的败落就是由此而来,原于生活上的豪奢,这也在寓意旧社会的崩溃和败落.但候补本中说宝玉考中举人,贾府重兴,这只是后人的填补---

回答(2):

  贾府败落的原因:
  1、“末世”
  《红楼梦》中反复多次出现“末世”二字,其实,作者笔下,这个“末世”不是整个封建社会的末世,也是是清王朝的末世,而仅仅是指贾府这一个大族的末世。
  小说前八十回主要描写贾府第三代“文”字辈,第四代“玉”字辈和第五代“草”字辈在同一个大家庭中的生活状况。同时也通过焦大等人,告诉我们第一代和第二代的简要情况,使我们知道贾家由第一代“水”字辈艰苦创业,第二代“人”字辈守业,第三代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开始走下坡路,第四代荒淫腐败,到了第五代,这个家庭一败涂地,子孙流散,大家庭不复存在。从创业到守业到腐败,再到灭亡,这是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里许许多多大家族的共同命运。“旧时王家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唐;杜牧《金谷园》)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先后举了不知多少个赫赫扬扬的封建大家族,成为人间骄子,这些大家族又都陆续衰败、消亡,他们的后代又再成为寻常百姓。早于《红楼梦》整整两千年的陵园轲,就已总结出“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道理。(《孟子;离娄下》)贾家祖先的余荫遗泽正好断绝于第五代“草”字辈。《红楼梦》形象地体现了孟子道出的这个规律,用小说中的语言,则是“乐极生悲”,“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告诉我们:历来野史(即小说)千部共出一套,或贬人妻女,笔墨淫秽,或才子佳人,无非编造。确实,历来写家庭生活的小说都是如此,从严没有人真实地,形象地写过封建大家族详细的生活内幕。《红楼》便是我国第一部写寻常百姓所不知道的封建大族日常生活的长篇巨著,这是小说作者的伟大入之一,也是《红楼梦》之伟大处之一。对于小说来说,《红楼梦》是唯一的,对于封建大族来说,贾府无非是其中的一家,这样的大家族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有很多,它们的兴衰命运大致与其相似。
  《红楼梦》不仅写了一个大家族崩溃前的状况,也提到一个大家族灭亡后,它的子孙命运又是如何。小说第一回介绍贾雨村原本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伤。”原来,贾雨村就是另一个封建大族崩溃后所流散的“穷儒”,他正是那个大族的末世;——最后一代中的一个。作者写得很清楚:一个大族灭亡了,其子孙可能读书,可能务农,可能出家,可能入狱,可可能重新做官。贾府的巧夺天工姐进了农家,惜春进仔毕了古庙,贾兰则当了官。书中的“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也是封建社会的一个规律。“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封建社会里,一个大族消灭了,另一个大族在兴起、取代。一个大族灭亡后,可能永远消失,也说不定过若干年,其后代又会发迹,重新登场。《红楼梦》第一次形象地写蠢戚帆出了封建时代大家族的发展规律,这是她的又一伟大之处。
  《红楼梦》形象地、具体地、真实地写出了封建大家庭的生活内幕和命运规律,而不是写整个社会、整个制度的最后崩溃。封建社会崩溃的原因很多,如新思想的带雹传播;世界潮流的发展;工业革命;皇室丧权辱国,激起人民义愤等等,这跟《红楼梦》时代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其实《红楼梦》已经够伟大了,我们无需把不属于她的东西往她那儿扯。如果《红楼梦》作者以史为鉴,那么他的生活时代大致相当于汉朝的“甘露”、“黄龙”;唐朝的“开元”;宋朝的“庆历”、“皇佑”;明朝的“成代”、“弘治”。他可以料定一个王朝终将被取代,但他无法预见整个社会,整个制度的灭亡,因为他无法预见到一个新的社会,新的制度。就《红楼梦》来说,即使预见到清王朝将要灭亡,他也没有把这种预见写到书中,作者在《红楼梦》中只写了一个封建大族的生活和命运。
  2、“家事消亡首罪宁”
  任何王朝,任何大家庭,最终必将崩溃或被取代。而每个王朝,每个家庭的灭亡,又都有各自的原因,打一个不良恰当的比喻,一个人最终将是死亡,而死亡的原因则并不一样,有的寿终正寝,有的死于非命,贾瑞夭于正照风月宝鉴,秦钟死在失于调养。那个赫赫扬扬的贾府是什么具体原因使它灭亡的呢?它最后可能是由于被抄家或遭大火,但在这之前它已病入膏肓,作者笔下,贾家消亡的“首罪”在宁国府。
  小说第五回的词和曲写得很清楚:“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我们知道,贾宝玉衔玉而生,本是补天之材,他有可能使贾家出现一个“中兴”局面。(当然也无非是多延续几年、几十年而已)但他最终没有跳出迷人圈子,同样继承不了家业。其主要原因,就是他在宁国府香艳的内室里睡了一觉,跟“可卿”有了“女儿之事”,贾宝玉迷恋风月的不肖行径便从此正式开始。
  宁府之腐败,不仅在于勾引了贾宝玉一个人,作者笔下,它仿佛是一个淫邪的窠穴:贾珍跟秦可卿在天香楼乱伦;贾珍、贾蓉与尤二姐聚 之乱;贾瑞垂涎王熙凤始于宁府会芳园;荣府的茗烟在宁府小书房干“警幻所训之事”;死于风月之情,与宝玉有暧昧行为的可卿之弟,宝玉与他相会也在宁府;荣府的贾琏与鲍二家的一场闹剧,产生于宁府的尤氏承办凤姐庆寿;薛蟠在宁府搂娈童财钱吃酒……正如柳湘莲所说:“东府(即宁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所以作者安排纯洁的姑娘惜春从小生活在荣国府,还让她“矢孤介杜绝宁国府”,表示不再回到宁国府那边去了。她对嫂嫂尤氏说:“我若再去,连我也编派上了。”“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我清清白白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惜春要荣府,便是清清白,若回宁府,难保得住被带累坏,十分明确地将荣府与宁府作了区别。书中说惜春虽年轻,她的“话却不年轻”,“虽然是小孩子的话,却又能寒人心的。”
  贾宝玉自从与“可卿”有了淫事后,不思悔改,“绮栊昼夜困鸳鸯”,“粉渍脂痕污宝光”。本来贾元春下谕,命宝玉住进大观园是“去读书”的,因为以前“日日外头嬉游,渐次疏懒,如今叫禁管,同你姊妹在园里读书写字。”可是不知怎么,大观园仍是收拢不了宝玉的心,其根子还是在宁国府。凡探究过大观园在两府中位置的读者都知道,这个周长三里半的园子,其实仅占了宁国府的一小块,即使不占用会芒园,也可以建造这个园子。顾平旦编的《大观园》一书中。有两张图绘了大观园在宁荣两府的位置,一是葛真绘制的《大观园平面示意图》,图中大观园所占宁国府的那部分微不足道。二是曾保泉绘制的《大观园平面图》,图中大观园占宁府的地面也不多。但作者有意把宁国府的会芳园划一部分到大观园,其用意就在于说明,由于沾了宁府的边,使贾宝玉住进大观园后仍是耽于风月之情,正象脂脂斋在第六十三回说的:“宝玉品高性雅,其终日花团翠绕,用力维持其间,淫荡之至而能使旁人不觉,被人不厌。贾蓉不分长幼微贱,纵意驰骋于中,恶习可恨,二人之形景天渊而终归于邪,其滥一也,所谓五十步之间耳。”就是因为大观园划了会芳园一部分,致使住在园中的贾宝玉一直跟在宁府花花公子贾蓉的五十步之后,一头来无可望成,于国于家都无望。
  探究过荣宁两府建筑布局的读者还知道,作者对荣国府的房舍院落叙述得良清楚,读者可以按书中所写绘出大致相似的布局草图来,而对于宁府,却没有关于建筑位置的任何线索,荣府中自立门户的贾赦院也没有这种线索,这无疑是出于作者对他们的厌恶。荣宁两府中宁府是长房,代化,贾敬依次袭官,然而贾敬只爱“烧丹炼汞……一心想作神仙”把官给儿子贾珍去袭,天天只和城外道士们“胡羼”,连家事也一概不管,贾府箕裘颓堕正始于贾敬。封建制度下的大家族不是任人唯贤,寻欢作乐的贾珍担任了这一任的族长,凡族中事由他掌管,这大族又怎么能克绍箕裘,整饬家风呢?相反只能加剧腐败,加速灭亡。贾敬正世时,贾珍为媳妇之死办了声势浩大的大出殡。贾敬死后,他又以习射为由,聚了一帮斗鸡走狗,问花评柳的游荡纨绔,纵酒饮博。小说第七十五回写贾珍在中秋夜与众姬妾赏月作乐,忽听墙下有人长叹之声,而四周并无人家,附近只有一个贾氏宗祠。叹声过后,又闻得祠堂 扇开阖之声,次日细查祠内,却又无痕迹。这是作者有意写贾氏宗祠祖先在显灵,表示不满,世上当然没有显灵的事,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他心中的愤怒。
  3、“子孙不肖”
  贾府的灭亡趋势,在小说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已经告诉了读者:“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省俭。”更为重要的是“不善教育”,“儿孙一代不如一代”。作者对贾府的病情了如指掌,并作了准确的总结。
  作为在封建社会里当家作主的男人,贾府里的第一类是荒淫腐败,如贾赦不佬官,不保养身子,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的在家里混日子;贾珍贾蓉淫逸无度;贾琏本是管事的,却只知偷鸡摸狗,不见有管理的本事;贾宝玉不关心家事,只爱在女孩子当中厮混,这些两府中居多数的主要人物,全都贪恋于风月之情。第二类是平庸无能,主要是指贾政,他虽然也想抓教育,但没有本事,挡不住其母的威势,想管管不了,且“素性潇洒”,除了应付公务外,回到家里不是看书下棋,就是跟清客们说闲话。他的另一个儿子贾环则显得自始至终琐荒疏,愚昧无知,虽年龄尚小,已可知不是干事业的人。第三类是妄作非为,那就是想作神仙的贾敬。此外还有一个年幼的贾兰,他至少还要再过二十年才能立业,而贾府大厦已没有二十年可支撑了。这便是宁荣二府中的全部男主子,可以说贾府大厦的所有柱子没有一根管用的。
  内当家又是如何呢?第一是拥有最高权力的贾母,她只图享乐,不教儿孙,“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写了,天天转着吃。”闲着没事,“和这些孙子孙女们顽笑一回。”或找个象刘姥姥那样的乡下人取乐。她的子儿子贾赦已有很多姬妾,本来已“贪多嚼不烂”,但当他还想再要鸳鸯女作妾时,贾母说:“我这里有钱,叫他只管一万八千的买。”她的二儿子贾政管教宝玉,她处处护着,宁可责骂儿子。她的孙子贾琏白昼与仆人妻子私通,家中大闹起来,她却“笑道‘什么要紧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往不这么着。’”似乎贾琏这么做理应正当。书中看不出她用心管过家事,而只是放任自流。第二是邢夫人、王夫人,她们根本没有管理才能,也没有多少权力,只知屈从丈夫。第三种是尤氏和李纨,她们虽常常出场,但也不可能管这么大的家庭,能够安分守己过日子已很不错了。第四种是有杀伐决断的王熙凤,她有才干,且有一定的家务权力,但在男人们的腐败,在家道衰落的趋势中,贪得无餍,费尽心机,为了翻利息而压迟就发放的月钱,为了得利,胆敢包揽讼词,不惜屈伤人命;她计好贾宝,结怨很多,一旦贾母靠山倒坍,讼案事发,她的下场必然可悲。第五种是未出阁的闺女,象探春、宝钗,她们固然有才干,但象贾府这样的大族,靠一二个不到二十岁的姑娘又如何支撑得了,最多一年节约几百两银子而已,这放在男人们的腐败、长辈们的浪费,犹如杯水车薪。一个封建大族单靠姑娘来拯救是极其困难的,至于选入皇宫的贾元春,作者早已提醒我们,她无非象一个爆竹,并不是靠山,她的赏赐跟省亲的巨大耗费根本不能并论。
  一个王朝也好,一个大家庭也好,在发迹之机往往能同心同德,兴旺时则开始安富尊荣,在安富尊荣时偏又不肯安份,而是还要争权夺宠,尔虞我诈,贾府也是如此。贾政王夫人王熙凤作为二房掌了权,贾赦邢夫从作为长房不甘心,暗刺贾母“偏心”,邢夫人利用绣春囊将二房的军,在自己家里抄检起来。而贾政的姨妾赵妻娘又嫉恨掌权的王熙凤和正出的贾宝玉,力图谋害这二人,其目的也是想要夺取继承权。长房的贾赦又支持赵妻娘的儿子贾环,故意当着贾政和宝玉的面称赞贾环,还说“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在这个安富尊荣,贪图享乐的家庭中,再也没有什么凝聚力了。
  小说作者谴责了贾府的子孙不肖,深为他们的腐败堕落而痛心,其中也包括为补天之材贾宝玉的痛心。不少研究者认为贾府的同舟共济是由于继承人贾宝玉走上了叛逆的道路,认为贾宝玉新兴阶级的萌芽,是一个新人,他代表了进步的要求,我认为这个说法是不确切的,封建社会里无数个王公大族没有一个能延至百世,它们最后都败落了,贾府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如果说贾府的灭亡是由于出了叛逆者,那其他许许多多大族又是怎么灭亡的呢?如果每个家庭都是由于出了叛逆者,那么贾宝玉便算不上“萌芽”、“新人”,如果别的家庭不是灭亡于“叛逆者”,那贾府又为何例外?“叛逆”之说解释不了封建王朝的更替和封建大族的灭亡,当然也解释不了贾府的灭亡。如果说贾宝玉“叛逆”封建大族,导致贾府灭亡是象征封建制度的灭亡,那么清王朝的灭亡,皇室中谁又是叛逆者?是哪个“叛逆者”导致了清皇朝的灭亡?那些既主张贵族继承人叛逆亡家,又主张贾府的灭亡就是清皇朝、就是封建制度灭亡的评论者恐怕是不能自圆其说的。
  贾府的败落是封建大族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封建社会里许许多多大家庭的其中一个。《红楼梦》形象地体现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规律。同时作者真实地写出了贾府败落的具体原因,即子孙不肖,安富尊荣,荒淫腐败。而导致家事消亡的起因,则在于淫邪的宁国府。这样说并没有贬低《红楼梦》的巨大价值,而是充分肯定了她所闪耀的趔光辉和她的艺术高峰。

  《红楼梦》介绍: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八十回后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程伟元邀请高鹗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 ,定名《红楼梦》。亦有版本作《金玉缘》。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红楼梦》的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 ,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尤其“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特殊笔法更是激起了后世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窥探欲,各种猜测附会之说愈出愈奇。

回答(3):

第一,子孙败家败业。这一点在冷子兴演说荣国荣时讲得很清楚,他评论如今的贾府时是这么说的: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贾府的败落,首先跟这些子孙的败家败业密不可分,只知道享受,却不知道为将来谋划,只知道坐吃山空,铺张浪费,却不知道勤俭持家。

第二,众人撒手不管。细读红楼就会发现,贾府的男人们没有一个干正事的,只有贾政稍好,还算是个比较正经的人,但也是散漫于家事。

贾府有这些不管事,且处处惹是生非,弄得贾府鸡飞狗跳,肮脏不堪的子孙,不败才是怪事。

第三,元春突然薨逝。贾府毕竟是赫赫扬扬,已将百载的豪门贵族,败落不可能那么快,它有一个缓慢的走下坡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元春封妃是贾府最液山后的一闹兄中个巅峰。

元春封妃相当于是贾府的回光返照,看上尘粗去它延缓了贾府衰落的进程,但一旦元春薨逝,贾府的败落就是一夜之间的事,因为元春封妃是贾府支撑着前行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她的死亡预示着贾府的彻底败落。

第四,小人落井下石。贾府的败落,除了本身的原因,最终的覆亡,可能还跟几个人有关,比如忠顺亲王、贾雨村、孙绍祖等人。忠顺王府跟贾府本来不对付,极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落井下石,成为贾府败落的推手。

他们为了自己的前途,不仅见死不救,且反咬一口,把贾府推向了永远无法翻身的深渊。甚至贾府的那些清客,也极有可能在最后时刻反水,把贾府过去的所有隐秘之事,悉数汇报给当权者,这些小人也是贾府走向败落的推动因素。

扩展资料:

《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时代的特征。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

小说的巨大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楼梦

回答(4):

  贾府的衰落是由盛至衰的规律,是封建社会衰落的必然,枯禅也是曹雪芹想表达的一个根本道理。

  1、直接原因:元妃死,贾府失宠,受到当权者的排挤,邃被他们以贾政外放做官时出的所谓府库财务问题为由头将卖启贾家抄家。
  分析:贾府的靠山有两个,一是元妃,二是北静王府。其中,北静王府后来失势,被派派往西南边境镇守,贾府 失去权力庇护。接着,元没配尘妃薨,贾府完全失势,故其衰落也就是必然了。

  2、衰落前的隐患:
  其一:贾府盛极一时,所谓树大招风,必然引起众多的妒嫉,这是最大的隐患。
  其二:王熙凤专横跋扈,放高利贷,制造冤案等,使贾府遭到众多怨恨并留下被其他掌权者排挤贾家的把柄。
  其三:贾宝玉因一戏子已经和当时的权臣结怨。
  其四:四大家族中薛、王、史三家的衰落,使贾府失去最后的屏障,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其五:贾府子弟毫无作为,使贾家势力日渐淡薄,无力与排挤者抗衡。
  总之,贾府的衰落是一个盛极必衰的道理,其他的直接原因都只是相对和偶然的。

回答(5):

<红楼梦>中四大家族贾史王薛一荣具容,一损俱损。史家是最先败落的,中静候史鼎(史湘云的父亲)在本书开始时已经去世,史湘云由她的叔父史鼐抚养,史家在朝廷无人做官,所以史家败落很早,熟读《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史湘云曾经在家里作女工直到深夜;薛早亏家败落的原因和史陆郑神家类似,薛家原本是皇商,后来薛宝钗的父亲早死,哥哥薛蟠又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还犯下了人命官司,薛家不得已,才进京投奔贾家。王家此时倒是风光正胜,王熙凤的哥哥王子京还做丛哪了九省节度使。但是,唇亡齿寒,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王家受到株连是情理之中的了。
王熙凤过于揽才,且机关算尽,最后心血耗尽,油尽灯哭。
电视剧中描写的不正确,可是由于红楼梦是一部不完整的名著,作者并没有标明王的结局,根据近年来红楼梦研究成果得到了某些关于王的信息,王熙凤后来可能被贾连休回家了,并且归家不久就病死了,而且她的女儿巧姐还差一点被自己的舅舅卖到妓院,最后被刘姥姥救出。这就是关于王熙凤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