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滤光膜我用的是X光片)。把这些资料给你:
之前有媒体报道说,拍摄日全食,全自动卡片机(普通家用数码相机绝大部分属于卡片机)失去用武之地,其实不然。
装备很简单:一部普通数码相机,一个三角架、一副日全食观测镜。
第一步:先把关闭的卡片机在三角架上固定,对着太阳的位置。注意这时千万别打开相机,相机绝对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取景拍摄,因为太阳亮度极高,相机透镜会起汇聚作用,太阳的热量聚到相机里,一定会烧坏的。肉眼也不能直接去看太阳。
第二步:用日全食观测镜上的滤光膜紧紧贴住镜头,不能留一点缝细。这时可以打开相机镜头,再把卡片机调到“P”挡(如果没有,用自动模式也行)。
第三步:在天空中寻找到太阳,把镜头拉到最近,关闭闪光灯。透过滤光膜看到亮白色的太阳时,按下快门,果然,像满月一样的太阳就被拍摄下来了。
提醒:太阳运动的轨迹是东升西落,而日全食的过程持续时间比较长,日食开始和结束时太阳的位移会很大,取景时要保证日食开始时太阳位于画面左侧,日食结束时太阳位于画面右侧,尽量不要被建筑物遮挡。
当食甚,也就是日全食基本成形时,太阳光骤减,就要及时拿掉滤光膜。就算边缘还有些光线,由于强度已经很弱,也不会对相机造成损害,就2至3分钟时间,这时大家要抓紧拍,过了食甚,就得重新用上滤光膜。
如果市民手上没有滤光膜怎么办呢?“自己动手做。”“效果可能就要打点折扣”。可尝试用火把玻璃熏黑,再贴着镜头,相机要调到手动模式,进行手动对焦。全自动的相机用起来会很痛苦。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透过焊工防护玻璃进行拍摄。
而对于单反相机和望远镜来说,观测镜上的那个滤光镜太小了,不能借用。
拍日全食准备工作
今年7月22日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日全食,没有专业设备的朋友们可以用普通数码相机留住这难得的纪念。为了把照片拍得更好,充分的准备是不可或缺的。
1.镜头滤光镜(膜)
首选,日全食观测镜上的专业滤光膜。也可选用医用X光片,挑选片基无色的那种。或者最深色的电焊滤光片,在五金机电配件商店有售,不过拍出来有色差。
2.三脚架
手持相机拍摄极易晃动,使拍得的太阳周边模糊或形状不圆,应当使用三脚架。没有三脚架的朋友可把相机紧靠墙角、廊柱、栏杆等以减少晃动。
3.日期和时间校准
为使照片上留下准确的时刻,应该注意校准数码相机的时间,掌握日食时间。
4.电池要充足。
7月22日的日全食从上午8点23开始至11点02分,长达2个半小时。
5.还可以拍水星
许多人一辈子也没见过的水星就在太阳的东边,日全食的地区可能拍到,不要错过了。
拍摄日全食的注意要点
1、即使在日偏食的时候,日光仍然是很强烈的,必需用减弱阳光达数千倍的滤光片
2、由于太阳像很小,所以要用尽量大的放大倍率
3、必需将照相机安置稳定,用遥控器或快门线控制快门
4、日全食时,日光强度减少万倍,迅速去掉滤光片,调好相机(可采用F11.1/30拍摄)
5、由于全食时间短促,所以必需分秒必争,尽量多多拍摄
6、在生光时,迅速安装好滤光片,保护相机。最好使用胶片照相机
特点:时间短、整个过程亮度变化大
拍摄要点:
1、在食既发生前几秒将滤光片去除,注意:在生光是迅速还原不要用肉眼直接观测。
2、相机的拍摄模式调至连拍,尽量多拍
3、尽量使用自动挡,不要使用手动挡
4、把曝光值EV调至-0.3或0档
5、感光度ISO调到400或者800
同时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定要避免用肉眼直接观测日全食,用天望观测时也要记得取下寻星镜,避免产生意外的伤害。
1、相机
拍摄日全食相机的使用至关重要,日全食时数码相机的感光度设定在200-800甚至更高的规格,然而拍摄偏食的时候采用100左右的感光度即可。而且我们要善用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无论是使用数码相机还是传统相机我们都应该采取宁欠误过的原则。同时要注意相机的焦距,相机焦距的增长,对于拍摄日全食是有利的。
2、镜头
拍摄日全食可选用相机镜头,通常焦距在300毫米以上即可。如果焦距不够,可加上一个增距镜,但是一旦接上增距镜后相机拍出来的相片质量稍变差。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镜头前必须加上太阳滤光膜,不然将对眼睛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郑重提醒:必须配备专业的太阳滤光膜
天文摄影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相机直接拍摄!对于太阳而言,许多照相机的长焦端都可以拍到较大的图像,那么在非全食阶段,我们只需要将滤光片罩在相机镜头前就可以轻松拍摄。如果你使用墨水盆法或者望远镜投影法观测日食,那么直接把你看到的拍下来即可。至于全食阶段,直接用相机对着太阳那里拍就行了。
参考资料:http://info.homea.hc360.com/2008/08/011838402520.shtml
用黑墨水直接把镜头涂黑了,就是日食啦~忽忽
你最好表看的太久,据说超过几分钟眼镜就会瞎掉,超恐怖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