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和道教的关系

.....
2024-11-13 23:09:3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关系如下:先说佛教、道教、之异

第一、佛家讲“超世”,道家讲“出世”

1.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人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无能为力,所以要忍受和超脱----即“超世”。要忍受和超脱,就要放弃各种欲望,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磐(无苦的极乐世界)。佛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  

2.道教认为,个人修养的提升乃至成仙明道,根本在于个人的修炼,跟别人没有关系,主张远离人群到深山老林找块地方修炼。道教的修炼方法上也充分反映了道教的“出世”思想。道教运用内丹和外丹进行修炼。所谓内丹就是气功,外丹就是服用长生不老药。而修炼内丹和外丹都是个人的事,秘密的事,需要远离社会,所以,道教是主张"出世"的。

第二、佛家重心理,道家重生理

1.佛教对“心”的诠释,有诸多层次的分析说明,更用许多的比喻来阐释我们的心,进而教导我们如何找心、安心、净心。“心理学”西文原意为“阐释心灵的学问”,后来引申为“研究人类自身问题的行为科学”。这种发展演变符合佛教对宇宙人生的阐释,所谓“心能生万法”。

佛教从心的角度概括世界万物的一切,并对人的行为问题进行根本性的探讨与阐释,因此,佛教早已构建一套成熟的心理学知识体系。佛教的教义几乎都在谈心,在诸多经论中随处可见,其中以“唯识学”对人类精神的分析,最具现代心理学色彩。

2.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  

第三、佛教道教的各自特征

1.佛教兼伦理和功利、理性和巫术而有之,透露出一种特有的生存智慧和处世机巧。道教保留了更多的原始宗教的成分,具有相当的巫术性质,更多的适应了当时底层民众的需要。儒教则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伦理型或道德型宗教的特征。

2.道家在传承的过程中,逐步走向了一条比较隐逸的道路。道家不太喜欢做“普渡”的工作,也就是不太重视对全民的“普及义务教育”。道家传授弟子特别重视弟子的“根性”,也就是所谓“天资”。你的根性不行,你不是这块料,道家就不会收你做弟子。

再说佛教、道教、之同

第一: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思想,提出了“养性”之说,强调“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

第二:强调精神摄养。“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还将心病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病还是病生时”。

第三:主张饮食调养。如提出“老人之食,大抵宜温热、熟软、忌其粗硬生冷”,及“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

第四:重视起居护养。“凡行住坐卧,宴处起居,皆须巧立制度”。

第五:注意药物扶持。如老年人医药调治应采取“扶持”之法,即用温平、顺气、补虚和中、促进食欲之方来调治,切不可竣补猛泻。

扩展资料:

我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佛教、道教、长期存在着严重的门户之见,彼此隔阂甚至相互诋毁。不过,历史上二教真正学有所成者,往往倒是能够屏弃门户之见,主张二教平等,相互学习。在很多佛、道、的经论中,往往能看到佛、道、二教被许多大德高僧高道们常常动辄“释曰”、“佛曰”或“道曰”,将各家说法平等的列置一块、相互贯通、融为一体,来说明同一个道理,因此又有“二教一家”之说。

佛教,道教确实有相通甚至相同之处。它们的同,最主要的是佛教,道教都要求克制人的感官欲望,主张人不要被身体本能牵制和奴役,回到人心灵的自然宁静。二教都把心静定为人生的追求,一切的说教和修行都是为了使人达到心灵的宁静。

参考资料:道教-百度百科

佛教-百度百科

回答(2):

佛教和道教没有具体的联系,道教更讲究今生今世之事,佛教更多说来生之事,道教不否认来世,但认为今生人应该过得不留遗憾,更认为来世之时人早已不是自己。

1、道教传说是从黄帝开始孕育发展,其实所追求的就是一个"道"字。直到老子的出现,<道德经>成为了道家的最早的经典。

2、总的来说道家的智慧就是表现字"无为"两个字上。可以说道教是中国本土的产物。到了汉代,佛教开始从印度涌入,佛被当时的人们当作另一尊神,在公元2世纪不仅在老子旁边受到礼拜,还被某些道教徒认为是老子的化身。

3、但当时佛教仅被认为是道教的一个特殊宗派,是各宗派中最严谨,最有理想的。正是因为如此佛教慢慢的发展,阻止了道教本身炼金术的发展,使道教逐渐变成了一种纯粹道德的,冥想的长生不老术。正是这样佛教与道教开始区分开来,这种区分主要是:道教徒追求的是修炼成一个长生不老的身。

4、而佛教徒追求的是摆脱一切身相,而在具体修炼的方式上也有呼吸方式的不同;在行为上佛教有一套严谨的规则去约束,而道教也要按照道德标准行事或纵其天性。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佛教兴趣的增长,佛教更进一步壮大,在公元3世纪,佛教正式独立于道教了。


扩展资料:

佛教教人,最初先修四念处观。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故佛教管饭食要药石,视肉身为臭皮囊。

道讲今生佛求来世,佛家说是臭皮囊,道家说是香口袋,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授之于父母而不珍惜,人都不做,还妄求修道干嘛?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爱,而妄谈大爱,我觉得非常荒唐。

参考资料:佛教-百度百科道教-百度百科

回答(3):

  以上的朋友各抒己见,那么我也对你谈谈我的看法:
  1.道教和佛教的相同点:
  都是劝善的:劝人积德行善,达到人们所追求的一种修为
  都是为政治服务的:在古代,每个王朝都会推出自己的护家神灵,为自己的江山巩固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君权与神权的高度统一达到政治的目的
  都是老百姓的心灵寄托:在黑暗的统治阶级的压迫下,老百姓通过这种信仰,对未来抱着希望,而达官贵人更希望神灵保佑他们飞黄腾达。
  2.道教与佛教的不同点:
  佛教通过教化度人求的来世美好的人生,道教通过今生的修为达到追求的目标
  佛教是外传的宗教,受到本土道教的影响慢慢本土化,这些从宗教礼仪和建筑形式等都可以体现出来
  佛教的神像一般很高大,与人形成强烈的反差来体现神的法力,显示人的渺小,道教中的神像像真人大小,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非常有亲和力
  佛教和道教在中国历史中的贡献上来说,道教的贡献更大:道教文化涉及天文、地理、建筑、医药、文学推广、政治军事管理等领域,而佛教在这方面没有突出贡献,而且耗费朝廷银两难以计算。
  在拳术发展上各有千秋:北崇少林、南尊武当。少林拳法比较双眼,武当太极风靡世界,
  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回答(4):

道教和佛教的相同点
都是劝人向善的,达到人们所追求的修为,都是老百姓的信仰和精神寄托。
不同点
道教VS佛教
1、道教说道理,佛教讲真理。  
2、道教注重的是修身,佛教注重的是修心。
3、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佛教是外来的。
4、道教最大的神是玉皇大帝,佛教最大的神是如来佛祖。

拓展资料

道教

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道教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将道教对"道"之信仰人格化体现。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宫观是道教徒活动的场所。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回答(5):

  • 宋仁宗问“道高还是佛大?

  • 昔年宋仁宗皇帝驾设早朝,会聚文武两班朝贺已毕,诏选天师上殿礼毕问曰:“寡人要想皈依道释二门,未知何教为尊,哪教为大,你与寡人细讲明白,若道大,朕皈依道,佛大朕皈依佛”。

  • 天师奏曰:“道乃三教一贯,只是各人行体相不同,故分三教,自古皇天无二道,圣人无二心,何异乎有大小?”

  • 仁宗曰:“既然不分大小,待朕再问国师。”

  • 又宣国师上殿礼毕问曰:“寡人要想皈依道释两教,不知何教为尊。”

  • 国师奏曰:“我释为大,道门最小。“

  • 天师闻言答曰:“你既要论其大小,我们当主公讲个明白,我将道家出世根苗说来你听,自混沌未分,鸿蒙未剖之时,虚无一点灵气结成一团元光,为无极之主乃化元始天尊,二化灵宝道君,三化太上老君,我老君一气化三清,三清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凝结而生万物住阴抱阳,生天生地生人生仙,生生化化无穷无尽。我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是玄中万法教主,历代帝王之师也,一阴一阳之谓道。未见说一阴一阳之谓佛,古今云天道地道人道鬼道,怎么不说天佛地佛人佛鬼佛,修道学道访道邦有道,那个说修佛学佛访佛邦有佛。自开天辟地,三皇治世,五帝为君,以至列国典章书籍未见有甚么和尚释教之说,你佛家从何起根,哪里为大,你又说来。”说得国师无言可答,愤怒就走,天师上前扯主说:“国师既要论其大小,当到主公正好表明根源,有何功劳,哪里该大从头说来,然何愤怒而去?吾再略说道家飞升成道者你听:

  • 太上老君跨青牛飞升,

  • 轩辕皇帝跨火龙飞升,

  • 丁宁子跨白鹤飞升,

  • 计然子跨金蝉飞升,

  • 淮南子炼丹药服食飞升,

  • 列仙子乘伏龙飞升,

  • 金蝉子跨青鸾飞升,

  • 杨武子成龙飞升,

  • 文仲子四十二口飞升,

  • 许旌阳三十二口拔宅飞升,

  • 其余难以说尽。自古帝王明君都是拜道为师,哪有拜佛为师。

  • 尧王拜广成子为师,

  • 舜王拜赤松子为师,

  • 禹王拜真定子为师,

  • 汤王拜尹喜子为师,

  • 文王拜姜子牙为师,

  • 周易王拜袁天罡为师,

  • 汉高祖拜张良为师,

  • 光武拜邓中华为师,

  • 刘玄德拜孔明为师,

  • 唐高祖拜徐茂公为师,

  • 我大宋太祖皇帝曾拜苗先生为师,

  • 太宗皇帝拜陈抟为先生赐号希夷先生。

  • 历代安邦定国功盖天下,你佛家功在哪里,德利何人,出自何时,然何不言?”

  • 天师又曰:“佛是太上老君四十三化,化一金人,游至西域番邦胡地天竺国,从空坠下番王金殿莫能识认 ,议名曰佛开化此国吃斋念佛,男女向善,才立佛教。后至汉明帝夜梦西方来一金人,身背一展弓,斜插二支箭,天明设朝宣召文武上殿圆梦,因言此兆是一佛字,人言西方有佛,我主登基洪福当现,莫非西方之佛要来吾中国,此祥瑞兆也,故而才修寺院兴佛教塑佛象,天下寺院修齐功果圆满,无人看守香火 敬礼佛象。皇后娘娘奏曰:“我主龙恩,万岁将天下犯人赦释提在寺院削去头发,改名僧人看守佛祖香灯赖佛逃生,故曰僧人,皇恩赦释因名释教与佛何干,自称和尚是佛门弟子 ,后至梁武帝遵从释教,拜志公和尚为师,将江山丢舍,后来饿死台城,有诗为证:梁帝当日拜志公,失吊江山一场空,后因台城饥饿死,那是和尚保驾功。

  • 我道家七十二位祖师,留下七十二样手艺养人度日,救济群生。

  • 太上老君留下金木水火土,万物运用时刻行之。

  • 少阳祖师留下打造金银铜铁锡器等项。

  • 轩辕黄帝留下棉花造衣。

  • 陈平子留下纺线。

  • 玄女娘娘留下织布。

  • 歧伯留下地。

  • 赤松子留下修桥铺路。

  • 孙真人留下医道疗病。

  • 杨武仙师留下画工。

  • 郑元子留下塑泥象。

  • 吴道子留下丹青。

  • 房玄真人留下船舟渡人载物。

  • 姜瑞先生留下盖房造碾磨。

  • 洞宾先师留下做黄酒。

  • 苍颉先师留下字迹。

  • 广成子老祖留下计法。

  • 华陀先师留下收水接骨连皮削匠。

  • 文伯仙师留下烧砖瓦造壶器。

  • 徐庶留下地雷火炮。

  • 孔明留下火攻战策。

  • 徐茂公留下枪刀箭。

  • 鲁班留下石木二匠修房造屋。

  • 陈抟老祖留下雕工刻像。

  • 雷震子留下打洞。

  • 田真人留下造笔墨。

  • 蔡伦仙师留下造纸。

  • 邓通先生留下造钱。

  • 白皮先师留下皮匠消造皮货。

  • 杜康仙师留下造酒。

  • 葛洪仙师留下靛苗。

  • 文仲子留下面。

  • 无量祖师留下打油点灯。

  • 黄石公留下阴阳二宅三略兵法。

  • 姜子牙留下六韬兵书。

  • 王禅老祖留下飞腾破阵。

  • 孙宾留下烧炭造靴袜。

  • 真定子留下篾匠。

  • 鲁公真人留下烧坛罐。

  • 雷公真人留下烧瓷器碗盏。

  • 静修真人留下做伞造锅。

  • 刘蟾仙师留下天平戥子。

  • 罗真人留下剃头。

  • 梅葛二仙留下染房造胭脂颜色染布。

  • 武夷子留下定尺秤。

  • 淮南子留下做豆腐熬糖。

  • 织波祖师留下丝绢造罗筛。

  • 西陵仙女治绸缎。饶仙师治甲子。

  • 娄景仙师治地支定时辰。

  • 袁天罡留下算命卜卦。

  • 麻衣仙师留下看相。

  • 周公留下罗盘。

  • 郑庭子留下筛子簸箕。隶首留下算盘。

  • 神农留下草药。

  • 刘仙子留下车辇。

  • 其余难以说尽,想我道家留下七十二行手艺,养人济世生财利用。你僧家又留下什 利人济物之事来的,……你佛家留下生老病死苦……。我道家留下金木水火土养育群生,自天子至于庶人诸般形色,谁不是五行所生也。有诗为证:五行聚来天地根,包罗万象及群生,诸般皆是五行气,天地阴阳从此生。

  • 你佛家论说起来还从我道门所出。

  • 太上元始天尊十大弟子设立佛教后,留下七十二门引人,入门男女不迷真性。

  • 太上大弟子玄曜真人化为毗卢佛,

  • 二弟子紫虚真人化为燃灯佛,

  • 三弟子太极真人化为弥勒佛,

  • 四弟子玉鼎真人化为药师佛,

  • 六弟子玄皇真人脱化阿弥陀佛,

  • 七弟子宝相真人脱化文殊菩萨,

  • 八弟子慈航真人脱化观音菩萨,

  • 九弟子普贤真人脱化普贤普萨,

  • 十弟子保玉真人脱化地藏普萨。

  • 元始天尊弟子设立十教各分十位,具受玉帝勅旨封为佛,本是天尊一气发生三友分为三教,世人不知阿弥陀佛是什么出身,乃是西域天尊一气发生六弟子玄皇真人,脱化净梵国王宫中为摩那太子,甲午年四月初八降生,长至十岁亲舍皇宫入山修道,四十九年方成佛祖出于西域,回国后真法传于中国,祥光现于周朝,金身梦于汉帝,闻玉帝封为西方极乐世界,镇守西方化度众生超度亡魂,又在灵山说法感动众生,男女皈依佛门礼忏法华金刚。

  • 太上老君恐怕众生迷昧,真性失其寂灭,又使尹喜真人化度众生,参玄悟道方成正果。”

  • 天师这篇言词,说得释家国师僧人羞愧难当,无有半言回答,合十而退,文武喝彩,称道为尊!

  • 宋仁宗皇帝御笔赞道:三教内中道为尊,上古原是天地根,生人生仙生世界,立玄化释定乾坤。

  • 圣驾回宫,文武散班。

  • 节录(四川灌县青城山上清宫东华殿)

  • 道历四七零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