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云“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真如本性亦是有为(方便说,因缘法,变化的)的空相,因缘和合之法固然是虚妄的,无为法(方便说,自然法,不变的,本自具足)看似没有生灭去来,实则如虚空华(眼冒金星)一样不真实。我说因缘法虚妄,是为了破众生执相昧性的有漏知见(漏掉了万法万相共一本体,本自具足的真如本性),但是若修行人执着无为法为真,有为法为妄,即反过来执性昧相,又漏掉了有形有相的万法万相因缘和合才能显现的事实,则有为无为皆是虚妄不真实。这就是佛陀在楞严经卷四所讲,“因缘、自然,俱是戏论”。楞严经讲,“非因缘非自然性”,非因缘非不因缘,非自然非不自然。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译文:释迦牟尼问须菩提,听到这些话,你是怎样想的呢?你认为我,修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法了吗?你认为我平常在讲经说法吗?
经文: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译文:须菩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按照我对您所说的理解,本就没有至高无上、大彻大悟之法。您也没有说过什么固定的佛法。
经文: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译文:为什么这么说呢?您所说的法,并没有固定的道理,不能用语言去表达,说的出来的就不是原本的意思了。这是因为您在讲法的时候是依照因缘际遇的不同而说不一样的道理,所以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法,又不是虚假的法,法不真有,也不虚空,如果你执着于法的表相,就会失去法的真意。
经文: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译文:这是什么理由呢?因为一切圣贤都认为法不是固定的,并没有具体的相,只是因为理解不同而有悟道程度的差别。
注释: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即修成佛的意思。
无为法与有为法的差别:有为法是依据因缘变化而生成的法;无为法不依因缘而生,也不随因缘而灭,它是不动不灭,寂静自在的,是世间永恒的真谛。
华夏文明中的道是什么道?黄老之学,为什么把黄帝和老子作为道家之学的起源?道家的哲学思想为什么混杂于道教的宗教信仰当中?为什么说道教是黄老遗风,庄子家风?庄子与道,借庄子之风,为大家打开道家宝库,揭开道教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