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的哲学是怎样的?

2025-04-04 12:48:2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董仲舒,主要活动于景帝、武帝之世,是西汉初期著名的儒学大师,虽官位不高,但在政界和学界均有极大的影响。他的思想,在继承孔孟学统的基础上又大量吸收了阴阳五行、黄老之学。其目的是把各种思想都统一于儒家思想之中。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的思想为汉武帝尊崇儒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董仲舒对《春秋》经、传,作了精心梳理归纳,将政治、历史、哲学融为一体,著有《春秋决事比》、《春秋决疑》、《春秋繁露》等。由于汉统治者把《春秋》法典化,于是董仲舒成为了权威理论家。董仲舒以儒为主,揉以阴阳五行、法家、墨家等思想,形成了系统的天人合一政治论,他把宗教哲学与政治思想结合起来,对儒家进行了神秘主义改造,意在强调统治者和他所依据的统治思想的绝对权威。他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封建正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可谓前承孔孟,后启朱王(指朱熹、王守仁)。

“天人合一”之说,是董仲舒政治思想的基石。而“化亡秦之弊”,以谋长治久安,是他政治理论的出发点。

正是基于这样的宏愿,董仲舒试图从宏观上对整个社会进行分析,以求找到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良方。他认为,有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人类社会,即:天、地、人,“天地人万物之本也。”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认为:“天生之以孝悌”,人若“无孝悌则亡其所生”;“地养之以衣食”,人若“无食则亡其所以养”;“人成之以礼乐”,人若“无礼乐则亡其所以成”。这三方面是构成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内容,倘若“三者皆亡”,人类社会将不复存在。“民如麋鹿,各从其欲,家自为俗”,国家政治也将灭亡,“父不能使子,君不能使臣,虽有城郭、名日虚邑”。董仲舒把人类社会与天地宇宙融为一体,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离不开天,如何调节天人关系是董仲舒政治理论的核心内容,由此而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天人合一”理论。

什么是天?董仲舒继承和发扬了殷周以来的宗教迷信和孔子的天命论,把“天”解释为至高无上的神,认为“天者,百神之君也,王者之所最尊也。”天被视为“万物之祖”,万物之本,自然界的万物万事都是天有意识有目的安排的,是天的意志的体现。

董仲舒把阴阳、五行、四季的变化都说成是天有目的的活动。他认为,天的运动形态是气,“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人则涵容在天地之中,“天气上,地气下,人气在其间。”天通过阴阳五行的环节与人沟通,于是天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物,而是具有与人一样的意志和情感,“天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如“春,爱志也;夏,乐志也;秋,严志也;冬,哀志也”。这就是说,四时变化是天的情感活动,春、夏、秋、冬分别体现了天的喜、乐、怒、哀。

天的运行规律包含着道德及等级意义。“天道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天道右阳不右阴”,即“天”始终把阳当做主导的方面,而把阴当做次要的方面。阳体现了天的恩德,阴体现了天的刑罚,天尚德不尚刑。因此阳为主,阴为从,阳尊阴卑。

在董仲舒看来,阴阳二气再分而成木、火、土、金、水五行。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这种顺次相生,叫做“比(接近的)相生”,金胜木,中隔火;水胜火,中隔木;木胜土,中隔火;火胜金,中隔土;土胜水,中隔金,这叫做“间相胜”。五行相生相胜终而复始,循环不止,而有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四时和东(木),南(火),西(金),北(水)四方,由此而产生万物。因此,董仲舒认为,万物统一于五行,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天。

人是天创造的,社会人事是天的意志的体现。他说“人副天数”,把人说成是天的副本,人的骨干、五脏、四肢乃至整个人类都是天给的。这就是“为人者,天也”。而人的性情和道德品质也是天有目的安排的。他说:“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爱命,化天之四时。”天和人外在相同,内在相通,小而为人,大而为天,“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董仲舒认为,天创造人是为了贯彻和体现它自己的意志,那么,人如果违反了天的意志,必然引起天的震怒,出现各种灾难,以示谴告和惩罚,如果地上的统治者违背了天的意志,不行仁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告”。“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为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说最终是为“君权神授”制造理论根据。他认为,天不但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创造者,而且天给人类社会设定了一个最高权威皇帝,皇帝有代天实行赏罚的至上权威。他说:“天者承天意以从事”,“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皇帝秉承天的意志统治人民。那么,天的意志是什么呢?董仲舒认为天的根本特性是德,而德的根本观念就是作为儒家道德最高境界的“仁”,也就是说天的意志是“仁”。所以他说:“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皇帝是“天子”,是接受“天命”而治理万民的,但是如果皇帝“不仁”,品行有亏,政事有缺的话,天就会通过大小不同的“灾异”现象,对皇帝提出“谴告”,希望皇帝能够改过自新,如果皇帝仍不知悔改,那么就会受到天的严厉惩治。以至于改朝换代。

回答(2):

风水思想之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界的合谐?

回答(3):

“天人互泰”是“天人合一”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天人互泰是指天与人、人与自然彼此保持安定太平、和谐美好的常态关系。——摘自《天人互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