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叶问1到叶问3,每一部都十分经典和优异。尤其甄子丹作为本身练习咏春的武打明星,完美并高程度的还原了一代武术宗师:叶问。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回顾下叶问这部电影的优秀之处。
1、武打套路的设计:关于这一点,是有一定分歧的。有些人说叶问电影中武打套路平淡甚至老套,招式一板一眼。而在笔者看来,武术和功夫是两个概念,武术本身就是有章有节、有条有依。
2、叶问作为咏春拳的大宗师,自幼练习咏春,一招一式自然是了然在胸,而在真正的武打场景中,细心地观众可以看到,叶问来去似乎就那么几招,唯一的亮点就是速度快,其实不然,当武术练到至高境界时,招式本身已经不重要,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达到最好的效果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大家发现似乎咏春永远都是快速的出拳、收拳。而其实这才是真正还原,还原一个真实的武术宗师和咏春。
4、片中除了甄子丹这位武打巨星以外还有樊少皇、泰森等一众的能打、又有号召力的演员和正宗的拳击手,这对于观众来说,是十足的过足了眼瘾。
5、永恒不变但永看不厌的爱国情怀,似乎那个年代的武术宗师大多数都会和日本人有些瓜葛,叶问这部电影也不例外,甄子丹饰演的叶问和日本人决斗的场景,至今回想依旧热血沸腾。
从上面三点,建议还没有看过叶问,同时又喜欢动作片的伙伴,可以用一个晚上,畅快淋漓的去好好欣赏一遍叶问这部电影。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叶问》给我最大的感受。
首先,一部电影续作能出到第三部,而且每一部都非常卖座,就足够说明这部电影的精彩程度了。
《叶问》系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第一部给观众留下了非常好的观影体验。
甄子丹的拳脚功夫不必说,可以说是动作电影的保证。叶问这个几乎算是民族标签的人物,被甄子丹演绎得非常好。不仅武打动作干净利落,甚至还有一点书生气。
长衫几乎是每一部电影中叶问的标配,《一代宗师》里的梁朝伟就是一袭长衫。温润如玉的气息和隐藏在其中巨大的能量。
相较于《一代宗师》,电影《叶问》更是把主角叶问放在老百姓中去刻画性格。一来显得有血有肉,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二来更能提现叶问身上的“侠义”。电影中叶问为生计所迫出卖苦力,与那些劳动者一起吃饭干活,导演在这一刻想表达的是叶问也只是个”人“,他与普通人没什么区别。非要说有区别的话那就是他有一腔热忱和一颗赤子之心。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电影的背景是侵华日军攻占佛山,叶问就是在这样家国动荡民不聊生的时候站了出来。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走进武道场说”我要打十个”的时候,那是与生俱来的霸道和对于侵略者的仇恨。
电影的最后,叶问弃身家性命于不顾,以武术人独有的姿态挑战日本军官。这是一个大侠对于侵略者最大的控诉,更是对普通群众民族精神的唤醒,也是导演想传达给我们的,叶问那一颗从未停止跳动的赤子之心。
影片细致展现了咏春拳等拳法的制敌手段,使人能赏心悦目地领略搏击套路。
影片的前三分之一片段,以轻快诙谐的情节带出了一群抗战前夕中国民间武林的众生相。当时号称武术之乡的佛山,拜师学艺切磋技艺成风,其中当然也不乏门户之见、高下之争。在这不长的篇幅中,对武痴迷者有之,以武撑门面者有之,用武征服他人者亦有之。
电影的背景是侵华日军攻占佛山,叶问就是在这样家国动荡民不聊生的时候站了出来。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走进武道场说”我要打十个”的时候,那是与生俱来的霸道和对于侵略者的仇恨。
电影的最后,叶问弃身家性命于不顾,以武术人独有的姿态挑战日本军官。这是一个大侠对于侵略者最大的控诉,更是对普通群众民族精神的唤醒,也是导演想传达给我们的,叶问那一颗从未停止跳动的赤子之心。
扩展资料:
《叶问》剧情介绍:
一九三零年代,中国武术之都的佛山,武风顶盛,各门各派为广纳门徒,经常集体比斗以显实力。叶问习得一身武艺但为人低调,故未有设馆授徒,只待在家中与友人闭门切磋、钻研武术。以金山找为首的北方武师,为了在佛山扬名立万,遂狠狠挫下各派馆主。
金山找为搏得佛山市民的认同,决意挑战不问世事的叶问,且闯进叶宅逼叶问出手。叶问在妻子张永成的鼓励下出手,以熟练的咏春拳大胜金山找。经此一役,佛山掀起了炽盛的咏春热潮。
好景不常,中日战争爆发,佛山沦陷,叶家大宅被日军强占,叶问被迫带着妻儿移居废屋。叶问一家生活艰苦,但叶问仍积极面对,一改阔少的态度,到煤炭厂当苦力,自力更生。
众中国人默默耕耘之际,一批日军却前来生事,陪伴在日军主任佐腾旁边的翻译官,竟是昔日的佛山巡警李钊。日本将军三蒲是一名武痴,故以白米作奖赏,邀请中国人到打斗场与日军切磋,藉以观摩中国武术。叶问的好友武痴林于打斗场内侮辱三蒲,被生生打死。
叶问为寻找武痴林,到打斗场,即见廖师傅被佐腾无理射杀。叶问遂把心中悲愤于打斗场上发泄出来,以一敌十,痛击日本人。三蒲对叶问的身手大为欣赏,并表示期待与叶问一战。
叶问的挚友周清泉被沦为山贼的金山找勒索。周清泉为养活一众工人,未有弃厂撤离,令叶问明白到每人都有其使命,遂留在棉花厂教众工人以咏春自卫。金山找再次来袭,一众工友在叶问带领下齐起以咏春反抗,金山找被打致耳聋。
三蒲带兵至棉花厂捉拿叶问,要叶问向日军传授中国武术。叶问拒绝,只愿与三蒲作战。佐藤为保三蒲胜出竟暗设埋伏,叶问虽已知已身陷危机,但仍以咏春力战三蒲的空手道,二人在擂台上展开激烈决战。
最后叶问打败了三浦,却被佐藤从开枪,幸而李钊扑上去,只是打伤了叶问的肩膀。人群涌上去,叶问在好友周清泉的帮助下,逃离佛山,去了香港。
霍元甲、陈真、叶问、李小龙这四个人,可以说中华中功夫的文化符号,他们各自拥有自我的功法与流派,他们也是东方文化对西方输出的典型代表,叶问凭借一套永春打遍南北武林江湖,从《叶问1》到《叶问4》,叶问以德服人,以仁回应天下,从佛山一直打到香港。
我们可以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叶问”,但我们不能每个人都选择做“翻译官”。
《叶问》这部电影说白了还是讲的民族危机面前大义与个人的选择,叶问自然是导演着力塑造的主角,在太平盛世他教徒弟养妻儿,在日本侵华时他争取挖煤的资格去挣钱养家,看到昔日好友被日本军官活活打死,于是挺身而出用自己一身武艺为友人为中华民族报仇雪恨。
可以说,叶问这个角色身上凝聚了整个民族的英雄气魄,知大义护小家,为正义而战,为祖国而争。
当然,或许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很难不注意到里面另外一个着力刻画的角色——林家栋所饰演的日本翻译官李钊,他最初作为佛山的警官,用着自己的小聪明努力讨生活,有些市侩、油滑。后来日军占领佛山,他去当了日本翻译官,因为这样他就能养活自己一家子、保护自己一家人了。
一般来说,这种角色都是个丑角。日本翻译官在很多人眼中就是个走狗,贪生怕死替日本人办事来祸害自己民族同胞。
但在《叶问》这部电影中,导演用他的镜头告诉我们,其实这类人他们也有自己内心的挣扎。
如果说叶问代表的是民族英雄大义,那么林家栋所饰演的李钊就是动乱时期下一个在维护自己和家人生命以及维护民族尊严两者间拉扯徘徊的小人物。
不得不承认,任何动乱时期,这样的小人物太多了。
因为,我们都怕死啊,我们也都接受不了自己的亲人爱人在眼前死去啊,在饥饿、死亡的威胁面前,有多少人会选择像李钊一样做个翻译官,先让自己和家人生存下去再论其它呢。
可这种选择就是理直气壮的么?固然大时代下的小人物都有维护自己和亲人生命的权力,固然电影中的李钊也没有亲手残害同胞,但这样就能说明这种选择是对的应该的么?
李钊其实内心也一直在追问这个问题吧。
他在众人的唾骂前怒吼一声:我只是个翻译,我不是个走狗!
他为了保护叶问一家人的性命几次三番冒险擅自修改叶问所回答日本军官的话,
一方面他想维持翻译官这份工作从而存活下去,另一方面,内心的良知却一直在促使他在这中间斡旋纠结。
他并不完全是个丑角,更不是一个走狗,他也有自己的思想和尊严。
但正因为李钊内心的纠结和痛苦更让我们明白,他也知道自己做得不对,所以他尽可能地在弥补,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如果我们人人都选择做翻译官,人人自危人人为了自己而活,那么国将不国,又哪里来的家和自己?
并不是说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成为英雄,在面对时代动乱、民族被侵略时,我们当然会惶恐害怕,这是人之常情。但每个人都选择成为“翻译官”而在大义和个人的狭缝里讨生活的话,就没有人真正站出来维护我们的国家了。
我们也许能做个翻译官,但是我们应该做叶问。
“翻译官”不一定要被谴责,他或许有他的无奈,但“叶问”却一定要被赞扬,因为他是在个人的无奈前选择了迎难而上的人。
正是因为这样一个个“叶问”才铸造如今我们的太平盛世,维护了一个个“翻译官”的生活。
所以我们可以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叶问,但我们不能每个人都选择做一个“翻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