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诸葛亮多活三十年,能否统一三国?

如果诸葛亮满状态多活三十年不死,能否统一三国?
2025-04-13 01:43:0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诸葛亮一直在征讨魏国,如果不是死在第五次北伐的战争之中,他和司马懿也不知道孰胜孰败,但是孔明的才智和军事能力是非常的杰出的,如果再给孔明30年的时间,孔明一定会统一三国,原因如下:

1.蜀国孔明军政大权在孔明之手,蜀主刘婵支持孔明,可以说上下一心

刘备临终托孤,同时也给了诸葛亮蜀国的所有权利,可以说诸葛亮是蜀国支柱,有他在其他两国就不敢动作,都在忌惮诸葛亮的才智。蜀国可以说是上下一心,都是围绕在诸葛亮的身上展开,在他的规划之下才有的三国鼎立,只要给他时间休养生息,以他的才智,足以打败蜀国的大军。

2.盟友牢靠,相互欣赏

吴国是蜀国坚定的盟友,在蜀国出征攻打魏国的时候,诸葛亮也是同事邀请了吴国出征,两方出兵攻打一方使魏国腹背受敌,也增加了蜀国获胜的几率,也是双方各有死伤,大家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之下,诸葛亮还是有能耐去回转结局的。

3.如果有30年,就可以储备物资,不断供给

在诸葛亮的数次北伐之中,最后的问题都是粮草问题,在最后一次北伐之中,终于可以解决了粮草问题,打长久之战,并且在屯田生产粮食,可以解决后顾之忧,但是没有想到最后是他的时间没有了,导致了最后的失败,在那样的情况之下,诸葛亮依然安排了蜀军安全离开了战场,震慑了司马懿,可以说明他的能力是在司马懿之上的。

回答(2):

不可能。


公元223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惨败,使得蜀汉在失去荆州后再一次受到重创,元气大伤;224年刘备的去世,更是让这个国家摇摇欲坠,国内叛乱四起,好在诸葛亮力挽狂澜,才稳定了局面,不过也是用了5年左右的时间才重新将军队的状态调整至可以对外用兵;当然这次战争的影响便是,蜀汉政权的疆域在未来的40年内都没有什么变化,即便诸葛亮多次北伐,也依旧无济于事。

三国后期,蜀汉基本上是诸葛亮在独舞,在我看来,即便诸葛亮不死,北伐也难以成功。公元228年,诸葛亮令赵云等作为疑兵出斜谷攻郿城,自己率大军攻祁山,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投降,一时间震动整个中原,但因为马谡丢了街亭,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此次北伐虽然取得了一些功绩,但是并无大功。

公元228年冬,诸葛亮为响应东吴而进行第二次北伐。诸葛亮出散关,包围陈仓,但攻打二十多天未攻破,随着魏军的支援不得不退回汉中。

公元229年,诸葛亮开始第三次北伐,这一次有所收获攻占了武都、阴平两郡。

公元231年,第四次北伐,蜀军包围祁山,司马懿来救,但是司马懿凭险据守,据不出战,加上刘禅对诸葛亮的猜忌和粮草的消耗,诸葛亮不得不退回汉中。

公元234年,第五次北伐,蜀军出五丈原,在长达3个多月的僵持中,蜀军一直拿不下北原,这年秋天随着诸葛亮的去世,蜀军不得不再次退回汉中。

可以看出,五次北伐中,除了第一次和第三次有点收获之外,其他三次北伐均无收获,而即便诸葛亮还活着进行第六次、第七次北伐,结果未必会比之前要好。原因很简单,国力太弱,蜀汉在未失荆州之前人口大约100多万,也就是30多万户;待蜀汉政权被终结时约有二十八万户,人口94万左右,也就是说在诸葛亮主政整个蜀汉期间人口不会超过100万,推算出来兵力是在15万--20万之间。

而曹魏则拥户66万有余,还将西域也纳入了自己的版图之中,除此之外,远征高句丽,朝鲜半岛一半的版图也被并入曹魏版图,如果所有的加起来,那么人口数量将是蜀汉的4倍,征兵能力更强,国库也比较充实,而在这悬殊的力量面前,蜀汉要想取代曹魏政权还是比较难的,因此即便诸葛亮没有死于五丈原,三国最终的格局也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回答(3):

我觉得诸葛亮能统一三国。蜀汉在诸葛亮治理下,是三国唯一朝政稳定,没有发生流血冲突的政权。四川千百年来有过多少政权,不是真心对老百姓好,能够供奉这么多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的态度比怎么打嘴炮都有力的多。诸葛亮军事能力更是绝对一流,治军严谨,善于训练士兵和军事发明,以一人之力扭转刘备病逝后的蜀中精锐尽失的不利局面,将蜀中新兵训练为精锐之师,以一州之地抗击强魏,还能来去自如,虽然因为粮食、地理和国运问题最后没有成功,但是有志之士都知道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因为换谁在诸葛亮的位置上保证还能比他做的更好呢?

回答(4):

我认为诸葛亮再活三十年也不能统一三国,首先,诸葛亮的神通是被夸大的,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确实是足智多谋,神通广大,事实上,诸葛亮的军师才能一般。只是小说和影视剧中把他改编的比较厉害,其次,打仗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诸葛亮再有本事,也抵不过现实因素。

回答(5):

我觉得不一定可以统一,统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对于当时的蜀国来说已经缺少可以支撑一个国家的将领,如果只靠诸葛亮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完成这件事的,奈何朝中无将,兵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