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乐谱中的字怎么看?

按照什么顺序看?
2024-10-30 23:25:2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古琴上的谱字也叫减字谱,减字谱的谱字,也就是指法符号,大多和现代汉语相吻合,现分三类叙述如下:

(1)古琴右手指法符号

弹琴是用左手按弦,右手弹弦,弹的部位,一般在岳山与一徽之间,高音区的按音亦可在一徽左右,以便取音柔和。右手向徽弹出叫“出”,向身弹入叫“入”。不论弹入弹出,都略倾向琴面,音较丰满。且入弦勿深,一般不要超过指尖或甲背的三分之一。

弹弦只用大、食、中、名四指,小指禁而不用故叫禁指。四个指头分别向两个方向弹入弹出,产生了擘、托、抹、挑、勾、剔、打、摘等八种指法,叫右手基本八法,其余复合指法、特殊节奏及和声指法,都是由这八种基本指法演变或组合而成。

尸(擘):用大指甲背弹入,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仰卧掌下,弹时急倒竖,虎口放开,其运动在中节与腕力并用。食中名三指平直,中节粘连,末节参差。禁指微翘,甲尖稍仰。

乇(托):大指倒竖,虎口张开,先肉后甲,向外托出。其运动在中节与腕力并用。弹后大指仍伏掌下,食中名三指平直,中指中末二节稍低于食名二指,指缝稍开,禁指如前。

木(抹):用食指弹入,先肉(触弦)后甲(拨弦)。食指屈其根节,伸其中末二节,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侧伏于食指下,指尖距食指约一弦。每抹入必将食指箕斗落在大指甲尖抵住。其运动在食指中末二节之力。中名二指俱平直,指缝稍开,高低参差,禁指如前。

(挑):用食指甲背弹出。食指屈其中末二节,大指微弯,以甲尖抵住食指箕斗,向外挑出。其运动在食指中末二节,大指帮贴用力。中名二指微弯,余势与抹同,禁指如前。

勹(勾):用中指弹入,先肉后甲。中指屈其根节,坚直其中末二节,大指侧伏于中指下。每勾入必使中指末节落在大指甲尖抵住,并可搁在下一根弦上。其运动在中指坚劲之力。食名二指平伸,高于中指,禁指如前。

(剔):用中指甲背弹出。中指屈其中根末节,与大指作圈形,以大指甲尖抵住箕斗。其运动如挑法。食名二指微弯,高于中指,禁指如前。

丁(打):用名指弹入,先肉后甲。名指屈其根节,伸其中末二节。其运动在根节屈伸之力打入,食中二指粘连伸直,高于名指。大指则张开虎口,直其中末两节,作八字形。禁指如前。

(摘):用名指甲背弹出。名指屈其中根末节,.与剔相似,唯不用大指抵住。其运动在于名指根末二节之力。食中二指粘连微弯带俯,大指微屈其中末二节,虎口稍开。禁指如前。

(2)古琴左手指法符号

古琴左手按弦,也同样只用大食中名四指,小指仍禁而不用。左手指法极为丰富,根据它们的作用和效果,可分为五类:左手主要指法,表示用哪个手指和用什么手法按弦,有大、食、中、名、跪、散、泛等。

此外还有上下进退等走音指法;有罨、虚罨、捐起、带起、放合等打弦带弦发音指法;更有吟、猱、绰、注等装饰指法;还有左右手复合指法。现分述如下:

大(大指):大指末节微屈,侧伏于食指下,虎口半开,用侧面按在弦上。大指按弦有两个部位,一是半甲半肉处,一是骨节处,当两弦连弹时,两部位就要兼用。按弦时食中二指粘连微弯,名指微弯带俯,禁指微翘,甲尖稍仰。

亻(食指):食指自然的平按在弦上,用箕斗处按。食指按弦多用于弹泛音的时候。此外有时与大指同用,大指用半甲肉处按内弦,食指用箕斗左侧按外弦。

中(中指):屈其根节,伸直其中末节,用箕斗处偏左按于弦上,食名二指平伸,大指侧侍,禁指如前。

夕(名指):屈其中节,务必凸出末节,于箕斗处左侧按之,大食中禁四指如前。中指绝不可压在名指上帮助用力。

⻊(跪指):名指屈其中节,跪其末节,用指背跪按弦上。按法有两种,或用甲背,或用骨节处,都要用左侧按。跪指多用于中上准音。

艹(散音):单用右手弹空弦,左手不按,可用中指虚点在十徽上。

(泛音):右手弹弦,左手对准徽位轻点弦上,得音极清。其法有二:一则左指离弦极近,弹时弦跃,触指自成泛音,喻为“粉蝶浮花”。一则弹时左指轻点,一点即起,亦成泛音,喻为“蜻蜓点水”。弹泛音时,右手要靠近岳山,得音才清亮。对零散的泛音,谱字上才用泛音符号。

(泛起):琴曲开头和结尾处,常用泛音,有时在散音或按音曲调的中间,也常插入一两旬或一段泛音。此时用"JA’’符号表示此后的谱字,都应弹成泛音。

(泛止):用在一段或一两句泛音终止的地方。

上:按弹得声后,左手指按弦由本位向岳山走上一位得声,右手并不再弹。连上两次者为二上。

下:按弹得声后,左手指按弦由本位向龙龈走下一位得声,右手并不再弹。连下两次者为二下。

(进复):于按弹得声后,由本位上走一位得声叫进,又回归本位叫复,连原弹一共三声,一实两虚。进复两次的叫双进复。

(退复):于按弹得声后,由本位走下一位得声叫退,仍上归本位叫复。退复两次的,叫双退复。

(分开):先于按位弹得一声,然后走上一位得一声,再回归本位又弹一声。两实一虚,总共三声。前后分弹两次,中间走上一次,故叫分开。

(摺起):大指按上位得声后,名指接按下位,同时大指将弦播起发声。摺的弹法是用大指甲的边缘将弦向上向内一拨,名指仍然按实。

(爪起),大指按弹后,甲尖将弦爪起,得一散音,叫做爪起。

(带起):名指按弹后,指尖将弦带起,得一散音,叫做带起。

(放合):名指按弹后,将弦放出得一散音,同时急按次弦右弹,与放出之音相合如一声。

(同声):也叫带合,弹法是名指按弹之后,把弦带起,同时右手指弹另一弦的散音如同一声。

(应合):于按弹后,左指或上或下,走手有声,以应右手弹别弦之声,叫应合。

拙(推出):中指按弹后,指头推弦向外,得一散音,较带起为重,专用于一弦。

(罨):名指按弹之后,大指在上一音位上击弦有声叫罨。勿须击响琴面。

(虚罨):不按不弹,用大指或名指在需要的弦和音位上一罨得声叫虚罨。(虚点)同。

(虚按):弹时得声之后,乘声未歇,用指浮按弦上,以遏余响。

(吟):指头于按弹得声之后,随肘臂的振动而左右动荡,往来分余,约四五转,如吟哦一样,取音贵圆活,用力在肘臂。

犭(猱):指头于按位得声之后,随手腕左右摆动。如物之有伸缩力,随伸随缩,连而不断。动荡幅度较大,约过二三分,来回两三转,取音贵苍劲,运指纯用腕力。

卜(绰):上滑音。由位下少许,斜势按上到位,乘此弹出得声叫绰。

氵(注):下滑音。由位上少许,斜势按下至位,乘此弹出得声叫注。

立(撞):按位已弹得声,用指急撞上少许,速回归原位再得一声。一般是把一声划为两声,也有少数如急进复。

(唤):多数琴谱都认为,乘右弹时绰上二分,逗其音下过本位二分,速上本位,凡音两折,如鸠鸣唤雨之声。有如回音。唯《琴学入门》则解释为“乘下音而上,又接上音而疾下,如反撞急进复之意。”又似逆回音。

豆(逗):于急绰略至过位之际,速迎其弹声以出本位之音叫逗。运指与撞相似,只是撞用于弹后,与正音分离为二;而逗用于甫弹时,与正音合而为一。

史(使):右手弹弦,左手用逗叫逗;右手不弹,左手在走手音中用逗叫使。于按弹得声后,指上一位或二位,再作吟猱,并撞(即使也),复下本位。

(掏撮三声):左手名指按弦,大指先罨后摺,再用右手一撮,左手再罨摺两次,最后右手一撮,共得八声。

(摺拔刺三声):与上例相同,唯此次不用撮而用拨刺。

(3)古琴附注符号

有些减字符号,与左右手指法没有直接关系,只是为了说明曲调的轻重疾徐、反复、休止等,或对琴谱的组织结构以及演奏技法作些说明注解,这些减字符号叫做附注符号。这些符号,一般都有现成的音乐术语、音乐符号与之相对应,在改进记谱中,都可被取代。

扩展资料:

古琴记谱

据统计,现存的古琴曲中有三千多首是古代流传至今的曲目,这笔丰厚的遗产使古琴成为当今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件乐器。而这都要归切于古琴独特的记谱法——减字谱记谱法。唐代以前,古琴的乐谱是用文字记载的,称为文字谱,极其繁复。

一个指法要用一句话记录,一首曲子记下来往往比一篇文章还要长。鉴于这个原因,晚唐一个名叫曹柔的人发明了减字谱,即在文字谱的基础上,将一句话中的关键字摘出,每字各取简洁的一部分,再将这几个部分拼为一个“字”。

减字谱实际上就是指法谱。因此,唐代之后的大量琴曲都流传到了今天,而唐代之前的琴曲大部分则失传了。目前所知的中国最古老的一份古琴乐谱是古琴曲《碣石调·幽兰》的谱子,相传为南朝梁代的丘明传谱,它也是流传到今天惟一的一份文字谱,为唐朝手写卷,原件现存于日本东京博物馆。

减字谱的指法符号,是由文字谱的谱字减笔缩写而来的,开始较繁,各谱使用也不一致。经历代琴家的改进,废弃不用的,归并同类的,简化复杂的,逐步统一起来,到清末已相当规范。

《琴学入门》所用的谱字,仅112个,其他各谱也大体相同。在改进记谱后,还可减去一半,大约采用四五十个符号,就可以代替。精简部分,大多是右手的复合指法和左手的装饰指法。

回答(2):

古琴的弦名从外向内数,音逐渐升高(弦逐渐变细)七弦的话,外侧是一弦,内侧是七弦。具体音高依调和确定方法(三分损益法、十二平均律等)而异。

右手拨弦,左右调整音高

外侧从右向左排列用螺钿等标记的“徽”或称为“徽位”,可以标记左手按弦的位置。“徽”的位置与整体弦长呈简单整数比,所以在其位置按弦可以调整音高。短暂按弦后离开用产生相应波长的驻波,发出对应音高的音,称为“泛音”。当然因为本身角度的问题、调弦的问题等,实际的位置是在“徽位”的附近。

如果指示的位置不在“徽位”上,则将两徽位间分为十分,标注为“X徽X分”


关于古琴乐谱有些古籍资料可以参考一下,

这些古琴谱资料是我多年前学古琴时收集于    古籍阁    的珍本罕见古琴谱资料,不知道怎么看的自己可百度

古琴乐谱参考推荐:

《伯牙心法》《传世古琴的制造工艺》《传世古琴的鉴藏》

《地-袍修罗兰之一-成公亮古琴谱》《如来藏-袍修罗兰之八-成公亮古琴谱》

《风-袍修罗兰之四-成公亮古琴谱》《中国古琴珍萃》

《五知斋琴谱.8卷.清周鲁封根据徐祺传谱编.雍正2序刊.1724年》

《初探古琴的特殊工艺奥秘》《古指法考 - 管平湖》《古琴 章华英》

《古琴保养及其他杂音处理知识》《古琴初阶》《古琴初阶》《古琴实用教程》

《古琴曲集(考级曲集)》《水-袍修罗兰之二-成公亮古琴谱》

《古琴演奏法》《名家演奏的琴谱集》《吴门琴谱》

《唐代陈拙论古琴指法》《大还阁琴谱》《古琴节奏、韵律的处理》

《古琴自学方法》《古琴艺术论》《古琴辨伪琐谈》

《太古遗音.五卷.明精钞彩绘本.台北国家图书馆藏》

《成公亮—古琴套曲-袍修罗兰》《操缦古乐谱》

《火-袍修罗兰之三-成公亮古琴谱》《琴学备要》《琴学入门》《琴学门径》

《空-袍修罗兰之五-成公亮古琴谱》《琴操-[汉]蔡邕》《琴书大全二十二卷》

《减字谱指法符号简释》《用调音器如何调古琴音》

《神奇秘谱》《管平湖古琴打谱艺术探窥》

《见-袍修罗兰之六-成公亮古琴谱》

《识-袍修罗兰之七-成公亮古琴谱》

《琴歌集》《琴经》《琴谱指法二卷》《蕉庵琴谱》



古琴不讲视奏。减字谱原则上只是起个“备忘录”的作用。传统古琴以对弹方式进行,口传手授。

减字谱为主,简谱线谱为参考,才可能是古琴的思路。比如潇湘水云1212  1212  1 2 2,手指准确的在七六和七之间移动,貌似是忠于谱、精准,其实恰恰相反,很死板。

因为原谱是用猱营造出动荡感,动荡往往一次一次变小,衰减,岂能每次一样的幅度呢?而且动荡的重点在1,所以七六要重,而简谱看不出轻重,猱才说明了本质。音当然要准,但只把音弹准,远远没有达标,古琴处处有情境,表现出情境才是目的。



减字谱的基本设计思路就在不同的位置上标记对应的符号;符号则是代表的字或字的一部分。


比如“散勾七”:

  • “散”代表散弦,左手不按弦,取“散”的左上

  • “勾”代表勾弦,右手动作,取“勾”的外面

  • “七”代表七弦

  • IDS表示就是 ⿱艹⿹勹七

    再比如《梅花三弄》里这一串著名的泛音,小时候天天早早会在收音机里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台标音乐改编自此)

    “泛起”,泛音开始,“泛”的右上加“起”的右上

    ⿳丿丶己

    “食十勾三”,左手食指按十徽位置,右手勾弦,在三弦上,分别是“食”的上面、“十”、“勾”的外面、“三”

    ⿱⿰亻十⿹勹三

    “名十三勾三”,左手无名指指按十徽三分位置,右手勾弦,在三弦上,分别是无名指的“名”的上面、“十”、三分的“三”、“勾”的外面、“三”

    ⿱⿰夕⿱十三⿹勹三

    (微调了一下)

    (上面的“三”在右脚注的位置上比较好,但是IDS不好写。。。。)

回答(3):


上方:左手大指按在七徽六分处

大——用大指按

上七下六——七徽到八徽之间的距离分10份,按下的地方在这段距离的6/10处(偏向八徽)


下方:右手挑七弦

竖弯钩——代表指法“挑”

七——七弦


还有其他一些字符,但大体上是这样识别一个指法。

图片上的小圈是谱子上的一个句号。

回答(4):

古琴乐谱中的字通常是采用古代汉字,例如:“宫、商、角、徵、羽”等。有些字可能不太常见,需要结合上下文和音乐理论来理解其意义。此外,古琴乐谱中的文字排版也比较特殊,一般是竖排或斜排,需要从上到下或从右上到左下逐个读取。因此,初学者应该先了解古琴乐谱的基本规则和解读方法,然后进行实践演奏。

回答(5):

买个古琴的书 都有教 正常看书的顺序 有些古谱 没有五线谱的 有从右到左竖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