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北大励志文章就像花开不败的那样的。

一定要关于北大的!快高三的没事读读。
2024-11-17 01:37:5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心灵的震撼
破釜沉舟的美丽:从自考生到北大研究生
不要以为只有有成就的人才是天之骄子,其实谁都可以。只要懂得不在虚无飘渺的希望中沉沦,懂得拾起希望并付诸行动,懂得怎样把希望握在手中一点点接近现实,还有,永远都不要放下希望。
 记得谁曾说过,只要还有记忆,过去的永远不会过去。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在我的书桌上,近在咫尺,我终于可以平静下来,写下艰难考研历程中发生的许多故事。我想,无论将来再发生什么事情,这几年的点点滴滴,我是不会忘记的。在江南淅淅沥沥的雨声里,一些从未磨灭的印象渐渐清晰……
  一纸之间梦灭 梦生
  记忆中的1999年,骄阳似火,周边洋溢着希望与快乐,中考后的张张稚气面孔仿佛都扬起了向远方象牙塔宣战的神态,而我,只是敛起所有的希翼,学会漠然。因为家里的贫穷,让我失去了梦想的可能,连高中都念不起的我,又怎么去想象那遥远的大学?于是,我带着全县第一的中考成绩走进了大专。
  大专生活的前两年,我生活得很痛苦。百无聊赖的日子里,我虚度青春,画地为牢,那个微笑着面对生活的女孩,那个用美妙的诗唤醒意志消沉同学的女孩似乎已经死了。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老乡曾华锋的《风雨考研路》。他也是湖南邵阳人,师范毕业,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自考的本科文凭,并考取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的研究生。看完这篇文章,我兴奋得差点在教室里大叫。曾华锋的经历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我想,我不应该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既然已经错过了太阳,我不能再错过群星。晚上,我激动地在日记本上写下一行字:沉睡得太久,我要飞翔了!
  2002年,寒风萧瑟,我踏上了追求梦想的道路。
  一开学,我就跟老师请了一周的假,除了同桌我没有再和其他人打招呼,悄悄地去往长沙报名自考。在那个陌生的城市,我无所依靠,独自背着大书包,到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办理所有的手续。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在摇摇晃晃的车厢里疲惫地睡去,在颠簸中以梦想温暖二月阴冷的空气,梦中,我依稀听到到故乡的呼唤。凝望着那渐远的小小校园,我发誓,这里,将成为我生命的拐点。
  我一直是个有梦想的人,那些梦想华丽而遥远,我总是远远地看着它们。第一次,我为了实现梦想而踏上一条艰难而漫长的道路,为着梦想忙碌奔波,做很多很多事情,只是为了离它能近一些,再近一些。这种努力的过程,艰难而又甜蜜,我第一次感到青春的美好,还有,澎湃的激情。
  在遥远的梦想里独自前行
  回到学校,我开始了早出晚归的生活,连睡觉对我来说都是奢侈的,更不用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种幸福生活。
  学校熄灯熄得很早,我每天晚上都打着手电筒在阳台上看书,夜里两三点才强迫自己去睡,而且往往无法入睡。幸而,我的精力在梦想支撑下变得无比的充沛,熬夜的辛苦没有让我贪恋床的温暖,每天五点半,我都保证准时起床,开始一天的学习。我们学校的学风不太好,整栋教学楼时常就只有我一个人。空荡荡的教室,呼呼的风声,让人觉得分外凄凉。人是寂寞的动物,只有不断地做些什么才能忘记这种寂寞。我没日没夜地看书,基本没有休息时间,只有这样,我才觉得充实。
  师范后面几年的时光,对别的同学来说无比美好,对我而言留下的只是关于寂寞的惨淡回忆:我很少说话,心里无比苦闷,却无人可以倾诉,也没有人会懂。但工夫不负有心人,我报的所有课程一次性全部通过,而且门门都在80分以上。2004年,我大专毕业同时也顺利通过了主考院校的论文答辩,拿到了湖南师范大学的本科文凭。由于成绩优秀,我还获得了学士学位证书。希望和信心犹如苏醒的种子,在经历了漫长的冬季之后,在荒芜已久干涸的土地上重新萌发了生机。
  现实睡了 梦想醒着
  我以为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好好准备报考北京大学,然而事情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
  北大有着美丽的校园、古朴的校门,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心情愉快地迈进那道门槛,粥少僧多的尴尬让每个想考北大的人在现实和梦想的巨大落差前狼狈不堪。而我,是那极少数扔抱着幻想不放的人。考研向我抛出的第一道杀手锏,是用残酷的事实去挫败我看起来强大实则脆弱不堪的自信。
  得知我决心报考北大,一位平常待我极好的老师专程找我谈话,说北大的门槛高不可攀,考北大的风险实在太大,还不如换一个比较有把握的学校。我的神经变得空前脆弱起来,在难以企及的梦想与相对保险的退步中飘忽不定,犹豫不决。一位北师大的朋友也说:“报考我们学校嘛,把握大多了。要是真考得特别好,大不了你以后去未名湖大哭一场嘛。” 我有点想放弃了。可是放弃之前,我想,无论如何,我都要去看一眼我如此深爱的北大,去哀悼这梦想的破灭。于是一个人坐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
  北大比我想象的更漂亮,未名湖杨柳依依,杜鹃花花香醉人,学生骄傲快乐,恰到好处地映衬着肃穆、神圣的北大校园。那是一个燥热无比的星期天下午,而我取得了一场胜利,我再次寻回了自己的执着信念。那个下午宁静美丽的北大校园,我定下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我还是要考北大。
  我的斗志再次被唤起,我不甘心一个做了十几年的梦就此清醒,我不甘心这几年来不顾一切地拼搏就为了“保险”两个字而葬送。即使在现实面前我会撞得头破血流,即使在考场上我会输得一败涂地,我仍然不后悔自己的决定。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执着到傻气的劲头会有多大的魔力,让我坚持北大梦,我甚至没有意识到要用什么样的代价去交换这个儿时就有的美丽的概念,只是紧紧地跟着它,一遍又一遍地默念它。
  我在毫无知觉得情况下用自己的狂妄换来了一丁点的优势,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实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执着 让梦想终于如愿
  从北京回来后,我在床头贴上一张“杀进北大”的特大标语,每天入睡前都大喊几遍,以增加自己的信心。
  看书和做试卷再次成了我生活中的全部内容,睡觉的时间一天比一天晚,叫醒的闹钟却越拨越早。有时候我在家里背书背得眼泪都要掉下来,想把书都扔到窗外去。可是,只要默念几遍“北大”马上就会平静下来。我带着沉重的脑袋、空白的心,心甘情愿地埋在那间似乎要被枯燥的时间腐蚀掉的小屋里,一遍遍地看政治、英语、专业书和学术著作。几十大本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的笔记,半米多高的仔细做过、修改过、分析过的试卷,还有三百多本看了两遍以上的专业学术著作。在冷得要命的冬日和气候反常的春天里,我用龟裂的双手和粗糙的笔迹一个字一个字、一道题一道题地编织着心中那个神圣而又惟一的梦想。
  这一年来,我带着一名自考生的自卑,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悲壮和现实做着最后地搏斗。苦闷中我曾试图握住手中的筹码——然而什么都没有,除了努力。我想,那些曾经拼搏过的考研人一定都能体会这种断掉所有退路、别无选择的狭隘的美丽,都会感受过那种悲壮而无助的心情。
  报完名以后,以为会在这忙碌而踏实的日子中走入考场,可就在考试前两周,由于压力过大,我生了场大病。重感冒,吃什么药都不见效,后来打了6天点滴才好,考试时手臂上还满是针眼。由此我得出一点结论:备考时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还是必要的,考研实际上是智力和体力的双重比拼。
考试的那两天,紧张是免不了的,但对于身经百战的我们来说,像平时做模拟试卷一样,坦然面对就没有问题。最后一门考的是专业基础,我最后一个交的卷,教室里已经没有人了,监考老师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考完了?”“嗯,我的考研生活终于结束了。”走出考场的那一刻,脚有一点发软,脑子里面嗡嗡作响。疲倦像大山一样压过来,我累了,真的累了,交上了考卷,仿佛交走了半生的寄托。 几百个饱含汗水与泪水的日日夜夜啊! 排山倒海的感觉涌过来,把我无声无息地淹没。 4月6日,北大在网上公布了录取名单,我被录取了。就这样,我的考研生活轻轻地划上了一个句号。那一段让我流泪让我忧愁地倔强成长,带走了自己青葱岁月里数不清的往事。但是那些远去了的故事呵……是怎么也抹不去的涂不掉的,像夜风中的一曲竖琴,颤巍巍地撩拨着人的心弦,直到永远,永远。

回答(2):

第一次知道这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北大”,是在我七岁的时候。那天,偶尔从抽屉里翻出一张泛黄的照片,上面是一片沉静而美丽的湖光塔影。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母亲告诉我:这,就是北大. 十岁,乘汽车从北大校门口经过。身边的阿姨唤我快看快看,我却固执地扭过头去,口里说着:才不呢!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不就“不新鲜”了吗?
我从未怀疑过我要成为北大的学生。那份稚气十足的自信,似乎预示了~段奇妙的尘线。只是我没有想到,我会这么快就实现了童年的梦想;而且,在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这已是我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
暮然回首,我仿佛认出了两年前的自己:短短的头发,天真的目光,还不满十四岁,完全是个一脑子浪漫念头的小女孩,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结冰的湖面掷下一年雪团般四处进溅的清脆笑声。如今,秋风又起,树枝树叶交织出金色的穹隆。落叶遍地,踩上去很柔软,好像此时此刻不胜凉意的心情。眼看八七级新生穿着军训时领来的绿军衣满校走,我才恍悟到自己已是三年级的“老生”了。悄立在朋友般亲切的三十五楼下,不由地感到有些茫然若失……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了。我似乎应该对你说点儿什么,北大。不是已经和你朝夕相处整整两年了吗?不是已经长成停停少女、就要度过自己的十六岁生日了吗?但平时常在嘴边的歌这会儿全都沉默了。我望着陌生而又熟悉的你,北大,两年里积攒下来的那么多话,竟全部悄悄沉淀了下来。
才进校门,高年级同学就带着我们参观北大图书馆。
当时,好像还看了一个介绍图书馆的纪录片。入学之初那 句颇为雄壮的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 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 苍白无力。我紧闭着嘴,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 四百万册图书!实在难以想象。而其中我所读过的,大概 连这个数目字的最小的零头都不到吧!不知怎么,我回忆 起了1983年在青岛过夏令营时发生的一件事情:记得那 时灯已熄了,我们在黑暗里躺在床上,随意聊着天儿。我 和领队的那个小小的女老师正说得津津有味,我上铺的女孩却忽然哭了起来。我们惊讶地问她怎么了,她呜咽着答道:“你们知道得那么多,可我什么也不懂……”如今,我和女老师的谈话早忘得一干二净了,可那女孩子的呜咽反倒长久而清晰地留存在心中。当我随着面孔尚未记熟的新同学一起走出图书馆的时候,我似乎刚刚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
于是,自从小心翼翼地佩带上那枚白色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成了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假如一生可以被分成许多阶段,那么与北大的际遇,便是又~个新的开始。
可不,是开始——开始做美得有点迷离的梦,开始对从未涉足过的世界进行探寻。当我在图书馆里一排一排落上了些许灰尘的书架间倘样,我觉得自己就像是童话里的女孩,怀着激动不安的心情启开了闪闪发光的仙宫大门,有时,并不急着翻检借阅,只在书深给我留出的窄窄小径上慢慢地走来走去,以目光抚爱每册图书。中文的、英语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沉默的声音,向我发出低低的絮语和呼唤。渐渐地,我的心情也变得和它们一样:沉静,愉悦,安详。
就这样,简单而又美好地,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的小女孩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子,从这微风吹拂的窗口,透进~片纯洁的真理之光。宇宙与人开始以全新面目向我揭示和呈现,我开始思索,开始疑问,开始摒弃,开始相信。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有时,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馆阅览室的门口,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而入迷的神情;也愿意一边走向第三教学楼,一边听身旁经过的人高声争论着什么问题,——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人特有的敏感,学生特有的纯洁,言谈的犀利与机智,精神状态的生机勃勃;更愿意站在广告栏前,一张一张细细地读那些五颜六色的海报,为的是永不厌倦地重温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

写到这里,不由吐了吐舌头,因为北大老师们的紧像,也一视同仁地留在了我的写生画册上:有的绅士风度,有的和蔼可亲,这个怪癖,那个潇洒,或手谈笑风生间“樯橹灰飞烟灭”,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 格……我喜欢由这些亲切的手牵引着走上令人耳目一新的通幽曲径,我喜欢师生之间那种平易而自然的关系。严谨治学,诚恳做人,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老师”二字的真正含义。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波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
因此,当有人问我大学两年收获了什么又失落了什么的时候,你叫我怎能以轻巧的“得失”二字,来衡量这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
“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不止一次把这些诗句悄悄念给你,北大。千言万语,有时只能凝聚为这最浓最浓的几行。是的,我是一只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不过,自七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是永远无法忘记的。“让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为了我能在北大校园里度过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正是在北大,我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它珍藏在内心最柔软的角落里,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愚蠢又美好的少年的回忆一起,永远无法分割开来。
“啊,也许有一天/意志是我,不系之舟是我/纵然没有智慧,没有绳索和帆桅。”
是的,总有一天,北大,我也会离你而去。你却永远年轻看,微笑着,拥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梦想,激励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抱负,也抚慰一年又一年桃李开落的惆怅。那么,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是梦是真,又有什么相干!我只要像当初一样,在老朋友般的三十五楼下小立片刻,那么我相信,所有逝去的岁月都会重新开花结果,所有往昔的梦幻都会再现,我将不顾头上苍苍的白发,再次像个十六岁的女孩那样,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

回答(3):

《十三岁的际遇》 - 田晓菲